馴服汽車--建構永續城市的主要策略

馴服汽車--建構永續城市的主要策略

  • 作者 / 何沙崙
  • 出版社 / 獨立作家(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7-07
  • ISBN / 9789869363068
  • 定價 / NT$ 280
  • 優惠價 / NT$ 252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汽車文明即將遭到扭轉,「無車城市」將是未來的新趨勢!


本書特色

1.前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秘書何沙崙,結合實務經驗與學術專業,建構未來城市新風貌!
2.前行政院研考會主任委員朱景鵬+前行政院環保署長魏國彥+台北市市政顧問藍武王 專序推薦!!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推薦序】/朱景鵬

  2010年英國著名的考古學者布萊恩‧法根(Brian Fagan)出版了《歷史上的大暖化》(The Great Warming)一書。書中詳細論述了八至十五世紀的全球氣候趨勢,並總結經驗指出中世紀的溫暖期已為人類如何因應氣候危機提供了經驗,同時科學界已提出論據說明地球將因人類的活動變得更熱。
同樣地,拿過三座普立茲獎的著名專欄作家湯瑪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在其《世界又熱又平又擠》(Hot, Flat and Crowded)乙書中主張只有啟動綠能及綠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才能挽救人類及地球邁向永續發展。但是近二十年以來,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推進,雖讓世界變得更近,但也讓世界變得窮者愈窮,南北貧富差距擴大,絲毫沒有讓不同區域的人類享有經濟全球化的果實,戰爭、貧窮、賭場式資本主義的襲擊、石油、天然氣、核能、生態浩劫等不一而足的發展,這個世界顯然不太平靜,經濟掛帥仍然一枝獨秀,遠遠超過對地球的愛護。
  1972年6月在斯德哥爾摩舉行「聯合國環境會議」,1987年由挪威總理布薩特蘭(G. H. Brundtland)提出了「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正式揭櫫了「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核心概念,1992年聯合國正式簽署了「21世紀議程」(Agenda 21),為生物多樣性、氣候環境、森林憲章、地球憲章作出了具體的努力。隨著京都議定書在2020的到期,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組織(UNFCCC)在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法國巴黎近郊舉行為期十三天的峰會,根據195個締約國一致通過的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同意將溫升控制在低於2°C,持續朝1.5°C努力,且已開發國家自2020年開始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作為氣候基金,支應各項減碳計畫。相較於過去,巴黎協定讓人類邁向低碳更安全的永續環境燃起了新的希望。
  我國也在2015年7月1日正式公布施行「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這是一個關鍵性的立法,象徵臺灣雖然不是UNFCCC成員國及締約方,但以高標準共同承擔與落實減碳的義務的重要宣示,對於臺灣的國際形象相當正面。不過,是否具有效率及效果,仍然有待政策的落實與執行力,本書以使用「汽車」作為實穿全書的核心,一方面藉由文明發展的過程談論可能發生的「文明的災難」或者淪為「文明的神話」;另一方面也藉由永續發展的時尚議題,提醒政治家們應認真思考環境永續的重要性。本書的核心「汽車」無疑地是一個思考的「工具」。
  2015年9月,德國著名的福斯集團(Volkswagen)爆發了汽車廢氣排放醜聞事件,使得車輛排放的廢氣全部超標十到四十倍之譜,隨之而來的也包括日本三菱汽車集團也發生油耗造假舞弊事件。由此吾人可以省思,能源經濟或綠色經濟若未能有效監理,只怕是淪為一種永續發展糖衣下的另一類毒藥,其危害地球之劇更甚於以往。本書的結構以汽車文明及引發的嚴重問題作為開端,但以地球有限資源為隱喻,置入了被喻為「世界上最好的城市」美譽的巴西庫里奇巴市(Cruitiba),把永續發展城市的典範作了相當深刻的介紹,「事事領先,樣樣第一」加上市長(決策者及領導者)有理想、有創意、有遠見的聯結,創造了庫市的傳奇,本書將庫市的經驗總結為整體規劃中落實「永續」理念,適應國情的「適宜技術」的採用,以及生態環境教育的普及等三個環節,相當值得臺灣借鏡。此外,本書也把德國推動綠色交通政策的創新經驗:「馴服」而非「消滅」汽車,將公共運輸、單車與步行努力推進到可替
代汽車的政策變成可行。顯然,國家政策的宣導可以使理想慢慢地實現,政策的協調性也值得我們學習。
  當然,本書更重要的貢獻之一在於分析了綠色交通工具自行車政策的世界發展趨勢,本書引介了德國、荷蘭、丹麥、日本、美國、英國以及我國的自行車政策,從數據中顯示出推動永續運輸已成為全球性的風潮。本書建議我國應將自行車系統正式納入交通建設之中,無疑符合世界潮流發展趨勢。
  本書作者何沙崙兄早在1970至1980年代間先後兩度留學美國,歷任我國行政院研考會專員、科長、處長、研究委員及主任祕書等多項職務歷練。在其三十餘年公務生涯中,為我國行政革新、政府出版品管理、公報制度以及全面提升政府服務品質等多項攸關行政創新作法付出極大心力,尤以開啟我國公務機關引進「全面品質管理」(TQM)制度,貢獻卓著。我個人在2009-2012年擔任行政院研考會主任委員,有幸與沙崙兄共事,常得自於其觀念的指引,且受益於其創新的思維。沙崙兄2011年自公職退休後,仍致力於寫作,完成此書,邀我為本書寫序,甚感榮幸。本書為人類永續發展的文明進程提出了國際觀察與創新思維,十分有參考與閱讀價值。爰樂為序,以嚮介讀者。

* 朱景鵬,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歐盟莫內講座教授兼副校長;前行政院研考會主任委員。

簡介

汽車,是否是都市的唯一解答?本書援引墨西哥城與洛杉磯城的案例,與台灣的汽車禍害併觀,探討汽車耗費的物資能源、對於空間的剝奪與污染之嚴重;書中亦描述了永續發展都市之典範──巴西庫里奇巴市的發展歷程、德國的綠色交通政策和弗萊堡城的個案,並就台灣近年漸成熱潮的自行車政策提出建議,分享荷蘭、丹麥、德國、日本、美國、英國的單車歷史淵源及最新發展趨勢,介紹寧靜街(Street Calming)的重要性與永續城市建設的觀念,展望未來台灣能有不一樣的都市風情!

作者簡介

何沙崙,
民國六十五年獲教育部公費留美,自南加大返國後,至行政院研考會服務,民國七十二年再度以高級社會科學人才培育方案,於匹茲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在研考會服務期間,歷經專員、科長、處長、主任祕書等職務,在研展處最有成就的事,就是在民國八十五年間提出「全面提升服務品質方案」,也是第一任的政府出版品管理處處長,八年期間,建立了我國政府出版品管理制度。同一時期亦於政治大學兼課,主授「行政生態學」。譯有《生態學與匱乏政治學》(Ophuls, William著,台北:華泰書局,1981年)。

目錄

推薦序/朱景鵬
推薦序/魏國彥
推薦序/藍武王
自序

【導論】
 汽車文明的普及性
 汽車文明的文化意涵
 本書閱讀指南

【Chapter 1 汽車文明的困境】
 生態廣島(Ecological Hiroshima)
 天使之城―洛杉磯
 汽車城市的共通病徵
 汽車是莫大禍害
 台灣汽車大夢何時醒?

【Chapter 2 汽車使用的真正成本】
 汽車大量耗費地球資源
 汽車對環境的衝擊
 汽車造成的傷亡禍害
 汽車對於空間的掠奪
 珍•雅各(Jane Jacobs)的汽車觀點

【Chapter 3 公有地悲劇的警示隱喻】
 公有地的悲劇
 公有地悲劇理則解析
 免於崩潰的命運
 汽車的類比
 汽車與牛隻的隱喻(metaphor)

【Chapter 4  永續發展都市的典範―庫里奇巴啟示錄】
 傳奇故事城
 快速成長之城
 極具創意的公共運輸系統
 卓越的公車管理制度
 全面性的資源回收
 依自然設計的規劃
 凡事領先樣樣第一的城市
 後續效應
 庫里奇巴市給台灣的啟示

【Chapter 5 德國推動綠色交通政策的創新典範】 
 推動自行車計畫的緣起
 德國政府力推寧靜街計畫
 德國與美國交通永續性之比較
 德國交通事業的土地與稅務政策
 德國創新做法的重點
 德國環保之都―弗萊堡(Freiburg)個案
 德國推展經驗的啟示

【Chapter 6 自行車政策的世界發展趨勢】
 綠色交通工具的再興
 國外政府的案例
 我國的自行車政策
 對我國自行車政策的建議

【Chapter 7 永續城市建設的大未來】
 永續城市建設要有整體性的觀念
 永續城市建設的經濟性功能
 制度要改變必然曠日廢時
 三大途徑解除用車的依賴性
 寧靜街(Traffic calming)的意象概念

【Chapter 8 我國城市建設的未來展望】
 永續城市建設的三部曲
 參考學習各國的創新典範
 值得參照學習的做法
 台灣機車的禍害與解方
 台灣貨運車需嚴格規範與疏導

參考書目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