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路書店
- 人文史地
辰子說林——二戰媒體人張慧劍的中外考察
- 作者 /
張慧劍原著;蔡登山主編
- 出版社 /
新銳文創(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7-05
- ISBN /
9789865716967
- 定價 /
NT$
270
- 優惠價 / NT$
213
(優惠期限至2024/12/31)
【絕版史料重現】x【首次在臺出版】
從卓別林、希特勒、拿破崙到章太炎、溥儀與蔣百里,且看民國報刊聖手如何穿梭古今,品評中外人物。
本書特色
★本書是民初「副刊聖手」張慧劍編輯短文功力的展現,抗戰時仍細心留意國際局勢發展:網羅古今中外與政治、軍事、名人相關之佚事掌故,是理解1940年代中國新聞圈如何將自身現狀與國際局勢、歷史典故相結合的重要史料
【絕版史料重現】x【首次在臺出版】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導讀 名報人張慧劍及其書】蔡登山
張慧劍(一九○四~一九七○)做為一個報人,很早就在報界嶄露頭角,他在抗戰前主編《南京朝報》之副刊,時有新裁,動人耳目,一時之間洛陽紙貴,《朝報》銷數日增,無人不知有「副刊聖手張慧劍」矣。據報界同行華成章說:「其以《水滸傳》之三十六天罡為新聞界寫點將錄,筆調亦莊亦諧,語氣謔而不虐,因其交遊既廣,見聞尤多,一經描繪,似非又是,每引人作會心微笑,曾使當時白下(南京)新聞同業,每為啼笑皆非。」他評張恨水為「及時雨宋江」,有群雄之首風範;評張友鸞為「智多星吳用」,評自己為「花和尚魯智深」,評《中央日報》的社長為「大刀關勝」,批註曰「架子不錯」;評徐君武為「青面獸楊志」,批註曰「空學一身武藝,卻無識家,只落得天橋賣刀。」評張友鶴為「撲天鵰李應」,批註曰「小雖小,俺也是一莊之主」。(張友鶴為《南京晚報》社長,名氣不大),都可謂貼切妙極,令人捧腹大笑。
張慧劍最輝煌的時候是在抗戰時期,那時重慶《新民報》剛創刊,老闆陳銘德廣攬賢才,一時間張恨水、張友鸞、張慧劍齊聚一堂,時稱「三劍客」,隨後經張慧劍介紹,嶄露頭角的趙超構亦然加盟,人又稱「三張一趙」。有署名錚洵的曾撰文〈前塵回首憶「三張」〉說:「二十餘年間,報壇藝苑,論文筆雅暢,撰輯精嫻者,莫不推三張為巨擘。不佞曩客三都(北平、南京、重慶),濫竿報界,於此三子,夙接歡笑。」讚譽可見一斑。
張慧劍原名張嘉谷,生於清光緒三十年(一九○四)安徽石埭(今石台縣)一小康之家,兄弟五人,他最幼。他在初中二年級時,不幸患耳疾致聽覺受損。此時家道亦中落,在貧病交加中輟學,全靠母親教導,逐漸打下文學及歷史知識的基礎。此後他更奮發苦讀,除經史子集外,稗官野史、筆記遊記類,俱常一卷在手,終於自學成才。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開始,他撰寫筆記、小說等向報刊投稿,始用慧劍筆名,還向上海《商報•商餘》和北京《輿論報•翰海》投稿。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張慧劍就已經以編輯報紙副刊成名。他先後工作過的報紙副刊有上海《民眾日報•花花絮絮》,杭州《東南日報•小築》、南京《南京日報•人間味》、《南京晚報•秦淮月》、重慶《時事新報•青光》、上饒《前線日報•戰地》、金華《東南日報•筆壘》和蘇州《陣中日報》等副刊。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在南京編輯過《新民報》副刊《葫蘆》。他的大量文稿雖在多種報刊刊載,但長期來則以《新民報》為主要陣地,他在《新民報》連續工作近二十年。在《新民報》擔任主筆,曾編過重慶《新民報晚刊•西方夜譚》、成都《新民報晚刊•出師表》、南京《新民報晚刊•夜航船》、《新民報•駝鈴》。一九四九年五月主編上海《新民報晚刊•晚會》。他深受《新民報》老闆陳銘德、鄧季惺的器重,他辦報筆鋒犀利,版面活潑,取稿精審,可讀性強,擁有穩定的讀者群。
張慧劍撰寫的文稿以文史為主,楔入現實生活,總數相當可觀,主要有《西方夜譚》(編著)、《辰子說林》、《微燈》(後改書名為《馬斯河的哀怒》)、《賽金花故事編年》等。一九五三年,張慧劍曾寫出傳記作品《李時珍》,後改編成電影劇本並拍成電影。一九五六年,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請他為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作校注,他歷時半年,圓滿地完成了任務。一九五九年開始,已當選江蘇省作協副主席和省文聯委員的張慧劍在有關部門安排下,又著手編寫《明清江蘇文學人物年表》。這部書著錄明朝洪武元年(一三六八)至清朝道光二十年(一八四○)之間,有關江蘇省文人活動的情況,包括他們的生卒、著述、繪事、交遊等。張慧劍考訂特別引用了大約一千五百種文獻資料,《年表》各條都注明出處,相當用心。
張慧劍學養深厚,涉獵廣博,《辰子說林》便是他的著作之一。該書是張慧劍於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期間,在成都《新民報》主編副刊時撰寫的專欄文章,抗戰勝利後在南京編輯成書。初版於一九四六年,是南京《新民報》文藝叢書之一。張慧劍生於一九○四年,該年是農曆甲辰年,因而就取「辰子」為筆名。《辰子說林》全書涉及極廣,舉凡史實考辨、古今掌故、時局評論、遺聞搜尋、里巷稗史無所不包,雖每則僅數百字,短則只有百字,但屢屢有超人之眼識,精闢之見解。短小精煉,而令人回味無窮,有古代筆記小說餘韻。
另外張慧劍在擔任《新民報》編輯時,將所負責的專欄短小文字集合而成一本《西方夜譚》,這是他所編的書,一九四六年出版,也是南京《新民報》文藝叢書之一。此書作者約五十位,左中右的作者都有:既有知名的人物(如吳稚暉、高語罕、老舍、夏衍、易君左),還有一些援用筆名及微型的文人,前有發行人陳銘德寫的序文。書中內容非常雜,三教九流、天文地理無所不包,約略可分:其一、涉及時事,抒發個人所見。例如,關於國民參政會中有人提倡恢復讀經;藉由書寫首都南京舊事,激發民族情緒;談卓別林(Charlie Spencer Chaplin Jr., 1889-1977)電影中諷刺希特勒(Adolf Hitler, 1889-1945)。其二、對史事人物的回憶。如已經逝世許久的李鴻章、黃遵憲,乃至於陳三立、林庚白、蔣百里等。其三、抗戰期間後方的地景介紹。像是重慶生活、成都花會,還有鄉居農人日記。書的最後一標題〈辰子詩〉數首,應為張慧劍個人之作。
張慧劍的編輯很有特點,《西方夜譚》內容新舊相容、「百戲雜陳」,但這些文章經他之手,一般都被點鐵成金,意韻無窮,且文章出現得恰是時候,與當時的社會熱點絲絲入扣。他極善於綜合組織版面,或大刀闊斧,或精雕細啄,又能讓各個社會階層的人愛看,他被人稱為「副刊聖手」是當之無愧的。
簡介
「戰爭為一種具有科學性之賭博。精於賭博,亦有助於其作戰之機謀。中國古代名將之為賭徒出身者,其例不勝枚舉,僅就記憶所及舉之,如霍去病、陳湯皆是也。現代軍事人物,如德國之北非指揮官隆美爾,為一著名之賭博家。日本進攻英美之指揮官山本五十六,為敵海軍中一大賭徒……」──〈賭與作戰〉
「我國使用飛機,最早當為民國六年討張勳之役。時張勳擁豎子溥儀復辟,段祺瑞發兵擊之,南苑航空學校校長秦國鏞以飛機兩具助戰。奉直作戰,曹錕得飛機助,屢撲張作霖之司令部,張頗為所苦,敗出關外後,乃以全力培植其空軍。今日我國之空軍老將,多東北舊人,原因實在此也。」──〈舊日空戰〉
筆名辰子的張慧劍,曾任《新民報》副刊主編,民國時期被譽為「副刊聖手」。
抗戰時期,張氏深感軍事與戰史之重要性,專欄所選之文章多半是對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外局勢與戰史的考察與評論為主。本書即張氏於一九四六年所編之短篇專欄文集。內容除收錄其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抗戰期間在成都《新民報》主編副刊時所撰寫的專欄文章,尚包括史實考辨、古今掌故、時局評論、遺聞搜尋、里巷稗史等多樣主題。
本書既是張氏編輯副刊短文功力之展現,亦反映了張氏與讀者們在那個戰亂的年代裡,亟欲從自身的歷史與國外經驗中尋求啟示的特色,是認識抗戰時中國如何借鑑自身與西方歷史經驗的重要參考。
作者簡介
作者/張慧劍
張慧劍(1904-1970),中國安徽人,原名嘉谷,筆名辰子。著名報人,作家,評論家。著有《辰子說林》、《賽金花故事編年》、《馬斯河的哀怨》、《明清江蘇文人年表》、《李時珍》,還校注過《儒林外史》等。曾任《南京朝報》與《新民報》編輯。文革時遭迫害而亡。
導讀/蔡登山
文史作家,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冬》、《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與《楊翠喜‧聲色晚清》等十數本著作。
目錄
【目錄】
編輯說明
導讀 名報人張慧劍及其書/蔡登山
辰子說林
重慶之樹
廬山片石
亞米契斯
領袖詩
天津
汪四
女大使
卓別林與德國
鋸木皇帝
《聖經》改譯
悲劇之髭
希臘
小林娜
胡適之五十歲
女郎
兩聯
章宗祥
《翻譯世界》
厲秋芬
桂太郎
大學禁授哲學
色當
美利堅多翁
攻琉球
顧少川
五味
武穆東視
鼠竊狗偷
戰敗國之勝利
威爾遜
律師房
四「庫」全書
韭菜
英人自寫倫敦失陷
羅素
閃擊與滲透
大鬼小鬼相揶揄
坦克
陸徵祥
復仇乎
熱
隨筆名家馬君武
空戰
泰戈爾
敦煌
老將哀音
造詞病
莫斯科之火
麥剛森
四川話
三等文虎章
偽府前身考
北潘二事
居庸關
靜海寺
溥侗與溥儀
憶張錫鑾
一譯名之微
《搜孤救孤》
王小航白話文
克里米亞風景
關於梅蘭芳
教主
興隆店之淚
伊藤活劇
辛亥詩典
小野妹子
飢餓與天才
《出使須知》
麥金萊與羅斯福
董二罵褚
「選舉」古訓
旅館政府
琪恩哈羅
群鼠
前門
米
多淚多辯之人
國際三婦人
六部
日本之「戰德狂」
強記
看看浙江人
拿破崙與亞歷山大之友好關係
東交民巷
客店
朱古微之憎汪
鄭孝胥與南京
衣服
反對《世說新語》
粉
平準學家
坐轎子
國父法帖
章太炎反對鉛筆
胡椒
髯翁宜曲不宜詩
賭徒
《薛傳》急於《岳傳》
衙門裝飾
愷撒之一
愷撒之二
免胄
啤酒雪茄
殺「人質」之罪
「斯戴德事件」與徐世昌
張溥泉
軍機處
斬律
林庚白
剃刀
朱深捕潘公弼
上大夫
《共同防敵軍事協定》
新腔
舊日空戰
小說家吳稚暉
士官生二事
白起
班超之可愛
倨傲
殲滅戰之第二大師
哈爾濱車站
還炮
南京
饑僧
夜曲
某老人
除夕
靈谷寺後
夜歸
六通寺
青溪
騾車
建文峰
孝陵櫻
王禮錫小詩
辯冤
吃「五四」飯
徐梁
彭學沛
胡適放林損
遵義
四公子之結局
江南情調
英語家庭
太炎不癡
飯社
賽嫗
馬達加斯加島
庚子外兵北侵之戰略觀
麥克亞瑟與本間雅晴
淮軍諸將
賭與作戰
廣安門
托洛斯基與魏剛
歐陽竟無
蔡汪法國舊居
宋樂陵
三〈謝本師〉
韻兄韻弟
黃栗村
胡琴名手吳承仕
鰣魚貢
留德老學生
蔭午樓與瓦德西
近視眼
以會議訓練雄辯
出版家張靜江
國際神話
白髮
譚壯飛被害五十年
最早之軍事學校
僕御
假鈔票
糝雜
七歲上校
王莽夫人之褲
新莽門
塚田攻
長城
筆誤
一只蘋果
黨員必讀書
破頭山
吳佩孚之人物談
爪哇大操
吉青納與非洲
隆美爾兵團
總理陵堂
亞爾薩斯洛林
斗門橋
十月十日與武昌
梁任公之官生活
十月十九日
長隨
慳吝部
海斯勒
雜談蘇和尚
見佛像而思抗戰
汽車病
德國通蔣百里
倫敦苦霧歌
惟能敗者能勝
西伯利亞在寇眼中
匈奴
東坡肉
《黃禍》小說
佐藤清勝之遷都論
棄婦葉恭綽
由馬車觀進化
中校參謀
社長
梁任公與德富蘇峰
王姓
市詐
愛彌兒詹甯斯
古北口
記上高會戰
康同璧
廖季平與章太炎
山本五十六
崑崙關會戰與狄青
糠妻
荷蘭與蘇聯
十字軍
宗白華
拔都征歐
作史責任
寫政論
詩人入蜀
顧傳玠
產匪區
SODA
「南進一敵主義」
國粹
英國天氣
三十六歲
一元指揮
長舌僧
小氣鬼
郭松齡之死
死於水
第一個大敗戰
兩汪黃
食薇
密宗
僧產部
黃馬褂
吳玠
哲人與鬧市
可愛之老翁
馬拖汽車
歸朱舜水之骨
第二戰場
名將今古
岳飛幕府
國難會議
徐樹錚與陳毅
張獻忠逛青城山
緬邊
高志航
少城
甘必大與西園寺
七百年前一大海戰
賈似道
姜登選
五色旗
光緒之悲劇性格
翁李交惡
雅浦決戰
張東蓀之總統連任論
惡罵
大學當年
裕朗西
曾紀澤第一
無帥之戰
拿破崙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