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女子──葉益青詩集

是女子──葉益青詩集

  • 作者 / 葉益青
  • 出版社 / 釀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7-03
  • ISBN / 9789864451838
  • 定價 / NT$ 200
  • 優惠價 / NT$ 180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她直接把過的日子剝了剁了料理成詩。 ──王昭華

終究/面對
一道空白問答題
是狼/是人?
我們該成什麼樣態
遊蕩人間
       ──〈博愛座〉


本書特色

★ 以女性視角探查生活與土地,詼諧傳神,是關於女子的詩。

★ 詩人親手雕刻封面版畫、繪製書中的四幅插圖,筆墨線條更添詩作韻味。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導讀】從個人抒情到社會觀照――我讀葉益青詩集《是女子》/羊子喬

  當我獲知結識多年的葉益青要出版詩集時,著實嚇我一跳,因為從未聽說她在寫詩,尤其七年前從台北返鄉到國立台灣文學館任職後,一直未與她聯絡,因此,接到她要我為她的詩集說幾句話後,才知道這些都是近兩年來的詩作,更讓我已近五年沒有詩作的人感到汗顏。

  初讀葉益青整本詩集的詩作後,發現作品充滿個人生命的情調,以及對社會的觀照。每首都具有文字背後的玄思,充滿機智,引人深思。詩集共分四輯有四十五首,每輯輯名涵擴詩作範疇,彰顯了創作的張力。

  輯一:「是女子」,作者從日常生活取材,經過妙筆玄思,寫出個人感受。輯中第一首詩〈寫給我的捲毛〉,道出:「不願被馴服的/我的髮/總是/自顧自地隨性/野 開心就好 ……//不能被馴服的髮/經手握強風熱氣高溫/美髮師大權/偽裝柔順暫時低眉/換得/掌權者心安//不願被馴服的/我的髮/三小時小媳婦/下戲後/我/再來自在地當個捲毛」如此生活化、日常化及個人化的題材,卻寫得充滿趣味性。第二首〈來去〉寫的是對愛情的感受,把陳年愛情比喻為囤積在腸道便祕了,要「淚水再多也無法/滑潤/離開的通道/等待英雄等待解藥等待健保勞保照顧/等待/未來某一天/山洪暴發穿越肛門/告別//心如古井水的以為愛情住進了古墓」;面對心底的新愛情,以「颱風神經病嚎哭/濕潤/進入的通道/等待狗熊等待春藥等待國民年金保障/等待/不知道哪個某一天/山洪暴發衝向陰道/前進//心如古井水的讓愛情從古墓出來曬太陽//有來有去」來抒發,把新舊愛情的感受寫得不但傳神,也充滿詼諧。在輯一的11首詩作,有關書寫愛情的詩作,有〈來去〉、〈收信〉、〈目標――拋繡球〉、〈永恆〉、〈落紅不是無情物〉、〈舊時衣〉等六首,而在〈舊時衣〉一詩,與台語歌曲〈一領上舊的新衫〉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葉益青在詩中具現了更深沉的愛:「……曾經佔領我身軀/參與我生命/同時寫下有他與沒有他/存在的青春//右手舞動穿過袖口/左手揮動穿越記憶/衣仍在//現在的我/不再是當時的我//可以輕易想起你/只是啊/化學染的衣服永遠鮮豔/人生的顏色也該褪點色/青春/不過是久放枯萎的/一朵玫瑰//只是曾經」。

  輯二:「過日子」,作者關注日常生活的片段,從日曆、泡沫紅茶、金烏、溫泉、Line、自動販賣機、結婚證書……等題材,來書寫個人的感受,具現個人的生命情調。在〈我們是朋友――致Line〉一詩,寫出使用Line的感想:「我/只撈到一小段/山谷藤蔓扭腰攀爬/隱約/掙脫的聲音」,是貼圖貼圖貼圖流竄尖聲歡呼、是大合唱。在〈自動販賣機〉詩中,刻畫了都市生活的樣態,同時抒發個人觀感:「……啷噹/十元 期待掉下一顆心?/不敷成本無法上市/十五元 還是買到一罐寂寞?/口味不合滯銷/二十元 意外落下一盒愛?/夢幻逸品限量供應/二十五元 買來桃色春夢一瓶?/客訴瑕疵即將下架//「本機不找零」/投幣口貼著唯一原則/百分之百服從/你賣 我買」。詩中有趣味性,也有反諷。輯二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吃爭鮮〉,把女人比喻為新鮮的切盤,在吃爭鮮就像在尋找愛:

  刀起刀落
  溫柔劃過如女子的肌膚
  將無暇切成擺放
  一片片春花
  三十元一盤

  零下四十度的急凍
  以冷漠保鮮
  且讓愛永恆
  循環間
  尋求
  相遇的可能

  直到
  春花吻上唇
  隱藏的餘溫撫摸了我
  瞬間
  愛
  融化在
  齒間

  人人都說美味
  三十元物超所值

  輯三:「城市小劇場」,作者開始關注生活空間、政治及社會議題,包括:龍山寺、松山菸廠、中華商場、台北市議會、街友、捷運站、博愛座等題材,以妙筆巧思,寫出問題所在,作者雖沒提出解決方案,但卻讓人讀後深思不已。在〈那城內〉一詩,描繪了台北城的昔日與當今,對於市容如此鉅變,作者寫下讓人感到傷感的詩句:

  收進了一整個中國大江南北悲歡離合招呼鄉愁中華商場,
  裝滿了一整個時尚流行服飾布帛氣派十足建新百貨,
  上海藍天女裝、東方咖啡廳,講究大上海浴室,
  老台北魂牽夢縈的它們
  一個個早已不在了。

  過去,現在。

  走進一條衡陽路,品著幾分舊時味妝點老建築,
  看著一間白光攝影,招牌猶在,老相館抵不過數位化的蒼涼。
  唯獨一間土地銀行,還佇立在新公園前,
  公園,也不再新了,
  老台北親身經歷的它們,且在城內嘆息佇立。

  昨日,今日。

  這首詩道出台北城的蛻變,是變成天鵝或醜小鴨,只有讓台北人自己去感受。最重要的是,作者描繪了戰後迄今市容隨著歷史的流轉而蛻變,有感而發。

  在〈台北合唱――議會風景〉、〈瑜伽台北動物三式〉、〈Time――香港,起點還是終點〉這三首詩中,寫出詩人對於政治的關心。〈台北合唱――議會風景〉指出議員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而〈瑜伽台北動物三式〉卻刻畫了統派的嘴臉:以瑜伽練就一身軟骨/對著中國/忠心地對主人說 汪;還描繪了權貴的氣勢:擺開一身華麗翅羽 抖動/俏/用瑜伽練起孔雀式/公主光芒萬丈/對著帝寶外庶民/開屏;另外,還有對財團的不滿:鍛鍊背部腹部當然得按摩腸胃/通/瑜伽來趟貓式/讓吃撐財團餿水不消化/死賴在城市腸胃裡的/便秘/滾出去。在〈Time――香港,起點還是終點〉詩中,作者於2014年10月1日寫下這首關心香港民主前途的詩作,希望「隔著一片海/別上黃絲帶/你的髮間 我的胸前/日升 金黃燦爛地/齊齊怒吼要民主/是起點 不會是終點」。在社會議題方面,於〈流浪――街友〉詩中,把街友比喻為流浪狗、流浪貓一樣被驅逐,被社會遺棄,而詩人最後關懷他們可以流浪去哪裡?哪裡會是家?作者對於當下最熱門話題「博愛座」存廢問題,於〈博愛座〉一詩,提出反思:終究/面對/一道空白問答題/是狼╱是人?/我們該成什麼樣態/遊蕩人間。

  輯四:「這土地」9首詩作,聚焦於生活空間的生態問題,包括地形改變、山川變貌、古蹟保護、農地與民宿之間的爭地……等議題。在〈刮痧〉一詩,把經絡比喻為溪流、高山,而痧潛藏於山河之間,雖然可以把痧刮出,讓土地休養,但不知哪天,地震、颱風、豪雨,又破壞了大地,作者這樣巧妙的書寫:「……牛角骨板一筆落/沿背/濁水溪 大安溪 大甲溪/玉山 阿里山/狠狠刮出 隱著藏著魘著我的/痧/被逮捕的間諜/哭嚎遍染背上沃土一片/大河小溪隨之滿江紅//大軍壓境/痧 上銬/當權我且換幾日 爽快/痛 血脈仍潛伏/不知哪一天/再度迸發」。於〈送別〉詩中,關懷的是古蹟舊建築被拆的議題,道出「今天台北工廠╱明天新竹古厝╱後天台中洋樓/一起打包好熱鬧/阿彌陀佛神來接引//扮演菩薩的大城官員/習慣莊嚴/一臉慈祥/右手抱著《文資法》/和藹對老房子/以及吶喊的無用路人甲乙丙/說宿命/這是無法扭轉的/一切都是命 /快跟上 別落了隊//官員轉身揮手/建商登場笑/邀請天使降臨人間/站在肩膀上/欣賞我城美麗新世界」。在〈民宿滿田園〉詩中,道出祖先因生活需求而築屋起家,如今卻有開進口車直達田園的建商,以新台幣播種,蓋起豪華民宿,而作者最後發出感慨:插下秧苗 期待割稻日/種下果樹 期待採收季/種下房子 等待/新台幣。

  綜觀葉益青第一本詩集《是女子》,出手即不凡,從個人日常生活、生命遭遇、社會關懷出發,所觀照的是愛情、土地、生活空間、社會議題及政治問題,所觸及的題材已非常廣泛,所關懷的人、事、物也具有宗教情懷,因此,對於葉益青未來的詩作更有所期待。


------


【讀賞】是女子也捲毛/王昭華

  益青寄來詩稿,出乎我想像,卻又完全不意外。這女子,何時居然吐起詩來!真是恬恬食三碗公飯,烏矸仔貯豆油。
  在台北這個城市劇場,我們的戲份從1995年算起,在繁華東區那略有菜市仔味的216巷弄裡,七樓電梯公寓的五樓,樓梯間敞亮,辦公室有對外窗,陽台可抽煙;陽光正好的午後,總會忍不住轉頭看看誰的側臉――那年雷光夏發第一張專輯《我是雷光夏》,一首名為〈情節〉的歌,輕輕淡淡吟唱著「十二月的陽光下我轉頭看你的側臉……」,好像在那個剎那永恆了。
  從我所在的月刊部轉頭一看,是叢書部同事的正面和背影,益青是當中最年輕的一位,早我幾個月進公司,和我同年次,和我一樣也捲毛。喔,忘了說,我們是出版社,出版美術類書籍。
  那是手工稿的年代,彷彿史前某某紀那般遙遠,文編標好字體和字級,發稿給打字行打字,一校二校三校來回折騰,輸出相紙,再交由美編貼稿。美工刀、口紅膠,淺藍色方格子完稿紙,送稿專用黑色手提袋,現在完全用不上了。念過台南家專美工科的益青,一個「美工底」的文字編輯,見證時代倏忽巨變,想必感慨更深。
  台北,那時一條捷運線都還沒完工,施工圍籬和公車車尾老寫著「攜手渡過交通黑暗期」(你哪位?誰跟你攜手),上下班交通坎坎坷坷,幸而出版業不像現在這麼慘澹。益青在離開東區之後,一度轉任立法院助理,續接進入另一家出版社,幾年後到國藝會、台北故事館、撫臺街洋樓、松菸……豐富的閱歷,成為一位「文編底」的文化行政人才:如果您了解文編究竟都做些什麼,文字重工業會鑄出哪些職人/執人特質,大概就能明白我的明白。
  那一串我所記得的益青工作過的地方,於我更有感覺的是街道:青島東路、汀州路、仁愛路、中山北路、撫臺街、忠孝東路,以及從那些街道再拓出去的生活區塊,是益青後來伸展的舞台――捷運在這期間一線一線陸續完工,城市終於有地洞可鑽,人們每天被吞、被吐、被榨乾、被輸送、被制約,向左走、向右走,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和益青一樣,我也覺得那詢問處是一只魚缸,但我幻想養一尾紅龍,紅龍最愛吃拖鞋打沒死的蟑螂。
  我們三十了,然後我們過四十。
  認識的人、擁有的回憶,往往以十年、二十年起跳。捲毛開始出現幾根銀絲,但依然不馴的捲。四十五,沒有老花眼也應該快了,還有月經但再來也沒多久了。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老友久久會一次,倒是臉書河道天天見,好像大家相約在電腦(手機)前曬什麼都好,然後看著彼此一起老去。
  原以為益青會出和生活家常有關的書,延續她多年前的《蔬菜美味事典》或《台灣的菜市場》,寫她熱愛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結果這回,是直接把過的日子剝了剁了、料理成詩了。這下沒有酒可不行。
  益青久居大台北,卻總是能保有地氣――本想說保有「土」氣,「身土不二」的「土」,但一說「土」氣似乎就呆了,只好借用中國近來時興的說法,「接地氣」的「地氣」。益青的詩作裡,充盈著湧動的地氣,是一個在大城市卻踩得到地面的女子。
  「無須多言,也不需給予特別的定義,就是女子感覺自己與生命中眾女子的片段」――。
  謝謝益青的詩集。我也是那眾女子,剛好也捲毛。

簡介

湧動的地氣,充盈於詩
讀葉益青,一個身處大城市卻踩得到地面的女子

  捲毛、Nu bra或自動販賣機,在「是女子」與「過日子」兩輯中,她關注日常生活,個人式的身體感受強烈,傳神也充滿黑色幽默;
  在「城市小劇場」與「這土地」,她轉身聚焦社會議題,勾勒出淹沒歷史中的老台北、被消失的古蹟建築,甚至是自田園發芽的民宿。

  《是女子》敘述女子感覺、生活種種及對這環境、這片土地的觀看。女子乃「好」,是好好的自己,好好的過日子,好好的寫詩,無非是好,能好。短短二年陸續寫下幾十首詩,本書收錄45首,當作是階段性的終點,也要能是起點。

作者簡介

作者/葉益青

  苗栗苑裡人,現居板橋,曾於雄獅美術、遠流出版和台北故事館等處擔任過編輯、藝術行政與企畫,目前於松山文創園區工作,出版過《台灣的市場》、《嘉義好文化》等書。喜歡寫字、四處遊走,樂以影像紀錄所見,資深養貓人。

目錄

【導讀】從個人抒情到社會觀照──我讀葉益青詩集《是女子》/羊子喬
【讀賞】是女子也捲毛/王昭華

▍是女子
寫給我的捲毛
來去
收信
目標──拋繡球
Nu bra
拒絕聆聽世界──我和我的折耳貓
永恆
落紅不是無情物
舊時衣
換季
新公園──黃氏貞節牌坊

▍過日子
日曆
泡沫紅茶
給我一個金烏
溫泉
我們是朋友──致Line
自動販賣機
吃爭鮮
結婚證書
面試──有夢最美
面試──賣菜婦
面試圓舞曲
團購
掃墓
年會

▍城市小劇場
艋舺廟門
致松山菸廠的曾經
那城內
我城小劇場
台北合唱──議會風景
瑜伽台北動物三式
流浪──街友
好鄰居
金魚缸──捷運詢問處
博愛座
Time──香港,起點還是終點

▍這土地
中秋食蟹
刮痧
贈品
國際化光輝十月
送別
來塑身──為山補破網
民宿滿田園
紅薔薇──記郭芝苑
米克斯島嶼

【後記】微光中的寫詩時光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