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雞.漫啼.大吉──林煥彰詩畫集

先雞.漫啼.大吉──林煥彰詩畫集

  • 作者 / 林煥彰
  • 出版社 / 釀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7-01
  • ISBN / 9789864451685
  • 定價 / NT$ 300
  • 優惠價 / NT$ 270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每寫一首詩,都在學習思考人生;詩人林煥彰多角玩詩,將小詩應以雞年生肖畫作,將玩詩體悟人生......


本書特色

★詩人林煥彰雞年年度詩畫集
★卡夫(新加坡詩人、詩評家)、陳燕玲(臺灣年輕詩學者)真摯推薦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我們寫詩是折磨自己,愉悅別人─林煥彰詩畫集《先雞‧漫啼‧大吉》序/卡夫(新加坡詩人、詩評家)

   寫詩,折磨自己;
   但要能給別人愉悅和智慧。
   2012.12.15晚‧研究苑

這是煥彰老師(1939-)在《寫詩折磨自己─林煥彰的異類詩觀‧詩論》(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3.6.頁11)中提出的詩論。他在書中的自序如此說,「就因為寫詩需要琢磨自己,力求精進,我就不怕折磨自己了。」(同上書,頁4)
我認為煥彰老師這種詩觀,很接近古人所說的「苦吟」。苦吟是寫詩其中的一種方法,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唐賈島(779-843)的「推敲」之說,這也正合了他所作的解釋,所謂折磨其實是琢磨,一字一句都不能馬虎,「推敲,推敲,再推敲」,「詩意、詩味的營造,要再三默念、玩味、修改、潤飾……」(同上書,頁32)
如果只從方法論來看煥彰老師的詩論,也許你會覺得了無新意,因為古人對「苦吟」不但有十分完整的論述,而且歷代苦吟詩人比比皆是。其實,煥彰老師的詩論還有後半句,這是古人沒有論及的,也是最重要的,我們也可以由此看出為什麼煥彰老師要不停寫詩、出詩集、為詩的下一代鞠躬盡瘁的真正原因。

   寫詩……要能給別人愉悅和智慧

這就是他寫詩的目的,所以他不怕「琢磨」的折磨。
這本你正在悅讀的詩畫集《先雞‧漫啼‧大吉》可以證明煥彰老師所提出的這種觀點。詩集共分四卷,【卷一 小詩】收34首六行或少過六行的小詩,是詩集的重點。在2003年他開始推動六行小詩的創作(同上書,頁115),成績有目共睹。小詩篇幅小,它對語言的精簡、精準、象徵、暗示等等要求,是相對的計較。至於形式上的要求,也同樣應該列為詩人展現藝術成就所必須用心的要項。(同上書,頁120)從寫作技巧的角度來看,要把六行小詩寫好確實是很「折磨」人的一件事。即使能把它寫出來,礙於六行形式的限制,要如何讓它在呈現時多變化,也是另一個很「折磨」人的問題。
「6」、「3-2-1」、「1-2-2-1」、「3-3」、「1-3-2」、「2-2-2」、「2-4」、「2-3-1」、「3-1-2」、「1-4-1」」,這是收入【卷一】裡六行小詩十種的排列組合。從段落上分,又可以分成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和四段式。煥彰老師用心良苦,給我們做了很多很好的示範,告訴我們六行小詩可以是這樣寫的,它不呆板,形式是靈活的、多元的、多采多姿,寫時要打破規矩僵硬的固定形式。(同上書,頁122)

   〈在路上.1〉
   縱使我孤單一個人,在路上
   我也不孤單

   有風有雨,有陽光
   有日夜

   有我和我的影子和他們,
   各自在心裡,溫暖著。

   (2016.05.26/19:32在捷運公館站)

   〈在路上.2〉
   縱使我孤單一個人,我也不是
   一個人
   在路上,有很多你我他

   我們都向前走,一點也不孤單

   有花草樹木有鳥蟲魚蝦,我們都有
   各自的朋友,在彼此心中

   (2016.05.26/20:12捷運市府站)

相同的題目重複詩寫,是【卷一】六行小詩的另一個特點。隨著時間的逝去和空間的轉移,即使是「在路上」,煥彰老師也可以有不同的感受,他坐捷運時,詩思一刻也沒有停止活動,如此折磨自己,琢磨詩句,不過是為了要「愉悅別人」。除此之外,寫詩也要能給人智慧,收入【卷一】的最後一首詩〈人〉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人〉
   再怎麼累,也得把兩隻腳站穩
   我是我自己的主人

   我,不必聽誰指揮;該走出去的時候,
   就大步邁開,如果我能把雙手平伸
   你知道吧!我就不再渺小。

   (2016.10.03/19:09回家的社巴上)

煥彰老師說,詩越寫越短,畫也越畫越簡單。(同上書,詩人介紹)他從2012年起畫生肖畫,蛇年開始畫蛇,欲罷不能,每一年都出版該年的生肖詩畫集;他準備要出齊十二種。他的畫雖簡單,卻具個人風格,與他的詩一樣,自然、多變、生動與有趣,讓人有深遠的思考空間。
這本詩集中收入【卷二 非詩】、【卷三 亦詩】和【卷四 懷念的】的詩就不「短」了,煥彰老師的長詩不會遜色於他的六行小詩,尤其【卷四】以他的老師紀弦、周公夢蝶以至大姊等入詩,不但準確突出人物性格與外貌的特點,而且感情真摯,令人感動。
當我還在求學時,就讀了不少煥彰老師編選的童詩集,後來也陸續讀了不少他的詩選和詩論。他大概不會想到在遙遠另一方的孤島,竟然會有一個人在年輕時就與他的詩為伍。我更加沒有想到,在即將步入老年的今天可以與他相見,他確實是從詩裡走了出來。
我必須感謝蕭蕭兄,若不是他的安排,我不會與煥彰老師有此機緣相識。我十分感恩他們兩人對我的厚愛與幫助。我更要感謝煥彰老師讓我這個晚輩給他這本詩集寫序,讓我對他的詩與詩論可以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瞭解。
祝福煥彰老師,期待您完成十二生肖詩畫集。

2016.11.10寫於孤島

▲大步邁開,雙手平伸,就不再渺小/陳燕玲(臺灣年輕詩學者)

真快!認識煥彰先生已過八個年頭了。
那時初入學術領域,憑著自己的一股傻勁和直覺,便讀起詩來。說來也妙,煥彰先生倒也喜歡聽聽我那沒什麼學理的讀詩心得,也許這樣正好可以聽到一般讀者的感想吧,不過也因此,我又有別於一般讀者能享有更多的優先權,對於先生剛出爐的新作,常有先睹為快的機會。
說起認識煥彰先生之初,印象最特別的,是當時他正在香港大學擔任駐校作家,為了任務需要,開始在宿舍裡學起電腦、敲起鍵盤來,而那時,他正值七十歲之齡。我沒忘記當時的訝異,那讓我見識到的,並不是因為工作的精進必要,而是一種生命態度,一種不斷要超越自我的生命態度。果然,目移到先生的寫作生涯上,一再可見這種不願停留、自我定格的創作精神。
寫詩已超過半個世紀,從成人詩寫到兒童詩,題材早已無所不包,卻又能在一園錦花中創寫出一屋子的貓詩,享有「貓詩人」的雅號;從詩人跨界到畫家,提倡玩詩,也撕貼拼繪出畫展來;擅作短詩,近十年來也在華人圈中力推小詩,前些時卻又以散文詩的形式記寫了妻子的離世之情;詩與畫的結合也沒休止在八年前的《貓畫‧話貓》詩畫展,繼前年開始將生肖畫與詩作結合的詩畫集《羊年‧吉祥‧祝福》、《千猴‧沒大‧沒小》之後,今年的《先雞‧漫啼‧大吉》也如期出版了……。這就是林煥彰,一個不曾停下手上的筆、不願被歲月扯住步伐的詩人。
這集《先雞‧漫啼‧大吉》總共收錄了五十首詩,主要仍以煥彰先生擅長的短詩為主,但近年來,他常自行「同題共構」出自成一格的組詩。譬如在這集裡的〈行走札記〉三首,皆在記遊九份;曾經在那裏擁有一棟老屋「半半樓」的詩人,自有異於一般遊客的觀光行踏。〈行走札記.1〉啟程於「今天,我在九份;一份也沒有!」在語詞多義的誘發下,詩人於「九份」擁擠的人潮中,失落了自己曾經在那地方的「一份」舊愛;〈行走札記.2〉則記寫九份的美:「雨天,九份的美,在霧裡/也在霧外;霧散了,霧又瀰漫」、「我離開時,它已封城」,因為九份的特殊地形與氣候,因為一位熟知九份昔日不定時的住戶(工作室),讓我們有機會從霧外的特殊視角看見這座被霧圍封的山中小鎮;最後,〈行走札記.3〉結束於「放下不能放下,的,都放下」,在借景抒情的同時,也藉標點讀句展演更多語境的可能性,在心裡演繹過各種得失之後,詩人終究放下了那一份難捨的舊念,就讓「九份的美,一直留在雨中」了。這組同題詩,可各作一首漫遊小詩來讀,但經過序號的組構之後,瞬時套裝成一趟深度之旅了。
其他同題者,有〈在路上.1〉、〈在路上.2〉兩首,〈知道〉兩首,〈鑽探人生.A〉、〈鑽探人生.B〉兩首,〈自由,行不行〉與〈自由,行,不行〉等,這幾首皆是詩人在同一個主題下作出不同角度的自我思辯,例如:

〈知道〉
知道知道我知道了,
我知道了我什麼都不知道!

(2016.06.14/15:20廣州黃埔開發區二小)

〈知道〉
知道,知道
我知道了,

我知道了,
我什麼都不知道!

(2016.06.14/15:20廣州黃埔開發區二小)

在詞性的變化、漢語的複義中,究竟是「知道」了,或是「不知道」?也許答案就在另一首〈知道和不知道〉裡:「當我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我依然會用知道來安慰自己。」詩人說,這是一種「療癒」:「我用知道療癒不知道,/也用不知道療癒知道」,可不是嗎?我們不都是如此走過來、活著的嗎?我們真正知道或不知道些什麼呢?可是,卻從沒有人「發現」這種「知道」和「不知道」的心理機制,正是一種「療癒」。昆德拉曾說過:「如果詩人不去尋找『在那後面某個地方』的『詩』,而是『介入』到一個為人們早已熟知的真理(它自己站了出來,就『在那前面』)的服務中,那麼他就因此放棄了詩的自身使命。」我想,詩人的天職,就像這樣「通靈」似的,在媒合一個又一個有待發現的詩與真理吧。而這兩首詩除了同題,又另有亮點:詩末所標記的詩成時間與地點完全重疊;不落言詮的,詩人僅以這樣的形式與內容,詩,具有同一時空的放射特性,即已全然的呈現了。
翻轉在「有與無」、「是與非」的辯證,也是煥彰先生經常書寫的語境,如集裡的〈笑與哭〉、〈睡與醒〉、〈空空空〉、〈請給一個答案〉、〈有與沒有〉等,都在顛覆著我們以往的成規:「該笑的時候,我會笑/該哭的時候,我不一定哭;//哭與笑,也是另一種/笑與哭。」、「有與沒有,/我,一生都有。」對於沒有佛教信仰的詩人來說,這些彷彿有著禪味的詩句與其說是宗教的道悟,不如說是一種思維的解構來得貼切。「哭」即是「笑」,「沒有」即「有」,這麼一體兩面、不著兩邊的既「是」且「不是」的弔詭與自由,主要當是來自詩人圓通的胸懷:既不自覺的作了此選擇,同時也完全尊重彼選擇。所以,當你想要跟他要個明確的回應時,他即在〈請給一個答案〉中告訴了你:「答案呀答案,/一個,兩個,三個……//我早已丟光。」
除此之外,煥彰先生又提出了另一種辯證模式,即利用兩個不同的視角來呈現同一個情境,對照出兩番心境,如〈魚和鳥〉及〈鳥和魚〉中的鳥和魚,就分別透過這兩首詩來產生對話。鳥在〈魚和鳥〉中說:「我曾說過,我是海裡的鳥/妳是天上的魚;/我會常常想著妳。……」魚在〈鳥和魚〉中說:「我不曾忘記,你曾說過/我是天上的魚,/你是海裡的鳥;/我們永遠無法在一起。……」不執一端、互為主體的流動,再次應證了詩人的圓通,企圖拋棄單一的觀點─除了你自己,別人呢?他作何想?當然,這兩首詩還另有值得推敲的,「天上的魚」和「海裡的鳥」,詩人又再次解構了我們的成規,這裡的魚和鳥,兩個各自不得適所,或只是彼此幻想下的離實的個體,又談何容易在一起?詩末於是揭穿了這個本相:「本來就不應該我是魚你是鳥……」世間的矛盾,情愛的難解,何能一切盡如人意?然而,也許現實關照下的憐憫,也許人生歷程的應然,先生詩中的辯思,近來似多已歸向界線的破除,如〈魚和貓〉中的「你變成我,我變成你/我也不會老瞪著你」、〈在路上〉的「有風有雨,有陽光/有日夜//有我和我的影子和他們,/各自在心裡,溫暖着。」你我與物我之間,不再貓主宰了魚,不再是景物和影子陪伴著我,而是一種互為有無、共生共融的容通之心了。
以上所談及的,是這本集子裡最大宗的辯證思維,除了這些之外,還有許多提煉自日常生活的題材,例如〈茶‧想〉從茶味中體驗人生的甘與苦;〈茶‧泡〉從泡茶中體悟愛的溫度;〈茶‧夢〉從茶園中感悟夢的禁地,三首詩一氣讀來,有如品嘗了茶之三昧,啜之回甘。相較於茶,咖啡則要複雜得多了,在〈夢裡 夢外〉她像是位詩人苦苦等待的老友,在〈我喜歡,燙─給一杯咖啡〉中,她又像是個麻煩卻讓人戒不掉的情人。呵,物與情之間,你能說它沒有條秘密通道?而這道秘徑,端賴詩人的繆思來為我們探掘了。
詩趣之外,煥彰先生的生肖畫也是一絕,簡單的墨色、樸實的線條,勾畫的是形態與神韻之間的意象。林氏畫風與林氏小詩一樣,沒有華麗的艷彩和多餘的描繪,墨筆一勁刷開,雄雞展翅的羽端便隨風颯颯揚起;墨色一捺暈染,毛絨絨的小雞仔便搖搖擺擺的啄起米來了。詩是詩人氣質的展現,畫又何嘗不是?不多修飾的豪爽筆觸,不經混調的乾脆用色,完全是先生為人的風格。然後,你也很難想像,同樣一種雞禽,在他的筆下竟能變化出千百種的姿態和神情來;儘管我已見識過去年的「千猴圖」了,但今年這一隻隻風情萬變的大小公母雞兒,依然令我驚艷!
序言,實在不該說得太多,如同看電影一樣,很怕先看完「口碑場」的人,滔滔不絕地把故事全說光,那就要惹人厭了。所以,其他還有許多人物、地景的記寫、抒情小寫,以及彩筆下的群雞樣貌,就留給各位自己慢慢品味吧。總之,煥彰先生的創作之多之豐,是難以簡言之的,而這,完全來自於他不斷要超越自我的動力。就像他為恩師所悼寫的〈獨步一世紀的那匹昂揚的狼〉,寫出了紀弦那不畏開創現代詩新局的曠野獨步,應證了布魯姆所說的「詩人中的強者」形象;而同樣寫詩寫了一輩子的煥彰先生,無疑師承了那份為詩鍥而不捨的精神。在當今早已百花齊放、眾聲喧嘩的詩壇,詩人雖已無需要再爭強什麼,但先生仍有他所想要超越的「前人」─以往的自己,他曾說過:「很多人偏愛我以前寫的詩,但我必須尋求一條更寬廣的道路。……無論如何困難,希望有所改變。」正是這樣的生命態度,造就了這一位永遠向前邁進,並將雙手昂揚平伸,不讓歲月扯住步伐的詩人,就像〈人〉中之人,從來不曾渺小:

再怎麼累,也得把兩隻腳站穩
我是我自己的主人;

   我,不必聽誰指揮;該走出去的時候,
   就大步邁開,如果我能把雙手平伸
   你知道吧!我就不再渺小。

2016秋末 寫於台南

簡介

「寫詩已超過半個世紀,從成人詩寫到兒童詩,題材早已無所不包,卻又能在一園錦花中創寫出一屋子的貓詩,享有「貓詩人」的雅號;從詩人跨界到畫家,提倡玩詩,也撕貼拼繪出畫展來;擅作短詩,近十年來也在華人圈中力推小詩,前些時卻又以散文詩的形式記寫了妻子的離世之情;詩與畫的結合也沒休止在八年前的《貓畫•話貓》詩畫展,繼前年開始將生肖畫與詩作結合的詩畫集《羊年•吉祥•祝福》、《千猴•沒大•沒小》之後,今年的《先雞•漫啼•大吉》也如期出版了……

這就是林煥彰,一個不曾停下手上的筆、不願被歲月扯住步伐的詩人。」──陳燕玲

作者簡介

林煥彰
宜蘭人。一九三九年生,二十歲開始學詩、畫畫。詩越寫越短,畫也越畫越簡單。近年傾向於「遊戲」,提倡「玩文字‧玩心情‧玩寫詩‧玩創意」。二○○三年元月起,在泰國、印尼《世界日報》副刊推動六行以內的小詩寫作;二○○六年七月一日和泰華詩友在曼谷設立「小詩磨坊」,探討小詩寫作。已出版著作有百種以上,並有詩文數十篇編入兩岸四地及新加坡中小學語文課本中。部分作品被譯成英、日、泰、韓、德、意、俄、印尼、蒙古、馬來等外文,並已出版中、英、韓、泰文對照版詩集和圖畫書多種。曾任泰、印《世界日報》副刊主編,現任《兒童文學家》發行人、《乾坤詩刊》發行人兼總編輯。二○○八年香港大學首任駐校作家及海內外講學。

目錄

◆我們寫詩是折磨自己,愉悅別人─林煥彰詩畫集《先雞‧漫啼‧大吉》序\卡夫 
◆大步邁開,雙手平伸,就不再渺小\陳燕玲 

■卷一 小詩
笑與哭 
睡與醒 
空空空─畫罷四幅水墨猴,悟得四句 
請給一個答案 
行走札記.1 
行走札記.2 
行走札記.3 
有與沒有 
琴,二胡傷心 
路邊,一顆石頭 
真‧愛 
睡了的夜晚 
想她 
一個人的家 
春天的尾巴─給青島 
紅的,給嶗山櫻桃 
茶.想 
茶.泡 
茶.夢 
在路上.1 
在路上.2 
知道 
知道 
知道和不知道 
鑽探人生.A 
鑽探人生.B 
偶拾‧在空中 
請給我一片天空─寫馬祖南竿牛角村 
自由,行不行 
自由,行,不行 
風言瘋語 
滾燙的鄉愁 
浪花與海 
人 

■卷二 非詩
魚和鳥 
鳥和魚 
魚和貓 
週轉 
夢拉開的 
釋放天空 

■卷三 亦詩
讀他一生 
我喜歡,燙─給一杯咖啡 
夢裡 夢外 
一雙鞋─我和它,它是我的寶貝 
木棉花開的城市 
海的耳朵 

■卷四 懷念的
半半哲學─紀念于右任一百三十歲誕辰 
獨步一世紀的那匹昂揚的狼─敬悼台灣現代詩壇盟主 詩人紀弦恩師 
夢回孤獨國─敬悼詩人 周公夢蝶 
濃縮的苦─致大姊 

◆感謝,由衷感謝─《先雞‧漫啼‧大吉》編校想起\林煥彰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