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疾病社會史

中國近代疾病社會史

  • 作者 / 張大慶
  • 出版社 / 秀威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6-09
  • ISBN / 9789863263913
  • 定價 / NT$ 300
  • 優惠價 / NT$ 270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本書特色

★小到影響家族的繁衍,大至改變人類文明的進程!
★連西方醫史學界都熱切關注的健康、疾病和醫學的社會文化史研究!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秀威文哲叢書」總序/韓晗

  自秦漢以來,與世界接觸最緊密、聯繫最頻繁的中國學術非當下莫屬,這是全球化與現代性語境下的必然選擇,也是學術史界的共識。一批優秀的中國學人不斷在世界學界發出自己的聲音,促進了世界學術的發展與變革。就這些從理論話語、實證研究與歷史典籍出發的學術成果而言,一方面反映了當代中國學人對於先前中國學術思想與方法的繼承與發展,既是對「五四」以來學術傳統的精神賡續,也是對傳統中國學術的批判吸收;另一方面則反映了當代中國學人借鑒、參與世界學術建設的努力。因此,我們既要正視海外學術給當代中國學界的壓力,也必須認可其為當代中國學人所賦予的靈感。
  這裡所說的「當代中國學人」,既包括居住於中國大陸的學者,也包括臺灣、香港的學人,更包括客居海外的華裔學者。他們的共同性在於:從未放棄對中國問題的關注,並致力於提升華人(或漢語)學術研究的層次。他們既有開闊的西學視野,亦有扎實的國學基礎。這種承前啟後的時代共性,為當代中國學術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動力。
  「秀威文哲叢書」反映了一批最優秀的當代中國學人在文化、哲學層面的重要思考與艱辛探索,反映了大變革時期當代中國學人的歷史責任感與文化選擇。其中既有前輩學者的皓首之作,也有學界新人的新銳之筆。作為主編,我熱情地向世界各地關心中國學術尤其是中國人文與社會科學發展的人士推薦這些著述。儘管這套書的出版只是一個初步的嘗試,但我相信,它必然會成為展示當代中國學術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窗口。

2013 年秋於中國科學院

簡介

疾病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可以有多少面向?
  疾病既可被認作為一種單純的生物學事件,導致個體的軀體損傷和疼痛,也可被視為複合的心身事件;因疾病使病人添加軀體和精神上的痛楚,還可作為複雜的社會性事件,小到影響家族的繁衍,大至改變人類文明的進程。
  本書針對中國近代疾病剖析,從疾病社會史研究概述、近代疾病觀念的變遷、傳染病防治──醫學建制化的開端、疾病防治──衛生保健體系的建構、衛生知識的大眾化、社會衛生到疾病模式轉變中的醫患關係,強調醫學史與疾病史研究中的社會意義和文化價值,真實地嶄露「疾病史」的重要性!

作者簡介

張大慶,湖北沙市人,醫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醫學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醫學史專業委員會主任、中華醫學會醫學史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自然辯證法學會醫學哲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醫學與哲學》雜誌副主編、《中國科技史雜誌》編委。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國近現代醫學史、醫學社會史、醫學思想史、生命倫理學史、醫學人文教育比較研究等。

目錄

◆「秀威文哲叢書」總序/韓晗
◆致謝

◆導 論
    第一節 疾病社會史研究概述
    第二節 中國近代疾病社會史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第一章 中國近代疾病觀念的變遷
    第一節 近代醫學模式與疾病觀
    第二節 近代西方疾病觀念的引進
    第三節 近代醫學觀的社會影響

◆第二章 傳染病防治:醫學建制化的開端
    第一節 中國傳統的醫學建制及其缺陷
    第二節 傳染病防治在新型衛生保健─制度建立中的作用
    第三節 衛生防疫法制化的進程
    第四節 衛生防疫的職業化
    第五節 新衛生保健體制下傳染病防治的成效

◆第三章 疾病防治:中國大陸衛生保健體系的建構
    第一節 中國大陸衛生行政體系的創立
    第二節 中國大陸衛生服務體系
    第三節 中國大陸醫療保健制度

◆第四章 理解疾病:衛生知識的大眾化
    第一節 衛生宣傳與疾病預防
    第二節 衛生知識的普及:傳媒的作用
    第三節 衛生運動

◆第五章 社會衛生:城市與鄉村的實踐
    第一節 以醫院為中心的社會服務─協和醫院社會服務部
    第二節 城市的社區衛生服務
    第三節 婦幼衛生工作的開闢時期
    第四節 鄉村醫療衛生的改進試驗

◆第六章 疾病模式轉變中的醫患關係
    第一節 醫患關係轉變的動因
    第二節 民國時期醫事糾紛概況
    第三節 醫事糾紛的案例分析
    第四節 影響醫事糾紛轉歸的因素
    第五節 醫學職業團體與醫學倫理準則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