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路書店
- 藝術設計
母親的肖像──推動藝術搖籃的手
- 作者 /
方秀雲
- 出版社 /
新銳文創(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6-07
- ISBN /
9789865716752
- 定價 /
NT$
450
- 優惠價 / NT$
405
達文西、杜勒、安格爾、馬奈、惠斯勒、高更、梵谷……
西方繪畫史中,藝術家描繪女性線條、神情舉止,無止盡的展示千嬌百媚女性形象;畫作中的形象貫穿藝術與文學歷史,成為眾人眼中的謬思女神,然而,我們不曾留意到的是──母親。這位與藝術家最親近的女性,正無時無刻動搖著藝術家對女性的想像。
本書特色
1.本書介紹了15位藝術家與他們的母親,透過藝術家與作品間關係與背景,書信、照片等紀錄,側寫了藝術家的情感形貌。
2.收錄超過100幅畫作、素描草圖,引領讀者分析藝術家的心理情結與美學的延展。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導讀
【推動藝術搖籃的手】
若談藝術,怎能忘記那作品背後的謬思呢?繆思可能是愛人、妻子、友人、模特兒、妓女……等等。但,有一個角色很容易被人們遺忘,因為總默默地,耐心地在那兒等待,儘管藝術家生活有多混亂,選擇了一份俗世不怎麼被認同的職業,但依舊給予支持與鼓勵,她,或許傳遞了感性與直覺的基因,也可能在環境上,提供了美學的教養,關鍵的是,對藝術家的天份有著不動搖的信仰,她與藝術家之間,跟作品美學的延展,及觸碰的主題更息息相關,如此重要的人物,會是誰呢?
母親,可以是生母、繼母、奶媽、或僕人,通常,年長又韌性的女子。
在我看、讀、聽、說藝術家母親肖像的過程,一開始只是面對個別的藝術家,慢慢地,聚集越來越多,然後,全部檢視一番,我總結了幾個範疇,在此分別述說:
【黑色的寡婦】
母親一般被男性畫家刻畫得很老,保守,全身常是黑漆漆,我在想,怎麼她們被披上了黑衣呢?
黑衣,代表喪服,她們被描繪的時間,多在丈夫過世後,於是,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藝術家為什麼要等這麼晚才畫母親,怎麼不趁她們年輕時進行呢?這方面,我嘗試尋求答案,終於,在英國畫家陸西安•佛洛伊德(Lucian Freud, 1922-2011)身上找到了一二,在一次跟人聊天時,他十分坦承,訴說了畫母親的複雜情緒:
「我一生都在躲避她,但她幾乎沒有注意到這點,從很小,她待我,像家裡唯一孩子似的,我討厭她對我的興趣,覺得很有威脅感。」
但1970年父親去世後,母親成了寡婦,從那刻起,他不經意地,提起了畫筆,開始為她製作一連串的肖像,他解釋:
「假如我父親還在的話,我不會畫她。」
母愛怎麼引起他的反感呢?很奇怪,不是嗎?其實,這背後潛藏一個現象,父親的存在是造成威脅感的主因,如此,說明了什麼呢?這不應證了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闡述的「恐懼父親閹割」情節嗎!
而這位頂尖的奧地利心理學家正是他的祖父,而這畫家一生都不承認,甚至還質疑祖父的理論,但說到自身,也落入了那否認不掉的情結―真實的家庭浪漫。
類似這樣,等父親過世才敢畫母親的藝術家非常多,舉幾個有名的例子,如:惠斯特的〈灰與黑改編曲一號:藝術家的母親〉、馬奈的〈奧古斯特•馬奈夫人的肖像畫〉、安格爾的〈安格爾夫人〉或〈母親〉……等等。
【蒼老的婦人】
延續第一點,若問歷史上,哪位藝術巨匠將母親的模樣描繪的最老、最殘酷呢?那莫過於北文藝術復興畫家杜勒的〈藝術家母親63歲的肖像〉與荷蘭黃金時代林布蘭特的〈禱告的老女人〉,為什麼面對摯愛的媽媽,卻畫得這般蒼老?毫不美化、浪漫化呢?以杜勒為例,畫的當時,母親病倒了,他為她留下最後的容顏,心裡滿是哀愁,情緒幾近憤怒與瘋狂!眼見她一身枯槁,他不羞愧地說:
「甚至最細的皺紋與血管,都不能放過。」
那個時代,藝術仍停留中古的傳統,認為不恭維或醜陋的肖像,是罪惡的徵兆,因而拒畫,但杜勒呢?他不信邪,選擇用寫實,突破制約,此舉為美學帶來了革命。而林布蘭特呢?他曾宣說在美學裡想達到的目標是:
「最偉大、最自然的活動(de meeste en de natuurlijkste beweegelijkheid)。」
「beweegelijkheid」字面有「情緒」或「動機」之意,林布蘭特追求的,即是―飆情緒,他畫母親禱告的樣子,運用了複雜、多面向、多角度觀察,與明暗技法,在光束與黑影變化下,有著沉思的效果,視覺上,那皺紋的線條與腐朽的細胞,一直在蠕竄,此非靜止,那是持續性的動感畫面,他一生畫下許多傑作,然而,這幅畫,我認為是情感最濃、戲劇性最烈的一件。
【青春的模樣】
藝術家將母親描繪年輕,非常罕見,但還是有,家喻戶曉的畫家達文西與高更就在此範疇,一幅〈聖母與聖嬰及聖安〉是達文西根據生母與繼母的原型畫成的,他與生母相處時,她介於25與30歲,之後,搬去跟繼母住,她呢?更年輕,約21歲,疼他疼得像個寶,不幸地,在她28歲時過世了,那年,達文西才12歲,在關鍵的童年,有兩位女子細心呵護他,因此記憶裡,她們永遠那麼溫柔美麗,沒有年老的問題,始終在他心頭迴繞。
而高更呢?母親離世時也十分年輕,他不在身邊,從未看見她難堪或掙扎,而他也一直隨身攜帶她的照片,影像中的媽媽才14歲,這少女之齡,他對她的記憶,不外乎年輕、純真,於1888年,當他畫母親時,那模樣被他帶了進來,也成為他往後探尋情愛,最美的原型。
簡介
她,傳遞了感性與直覺的基因,提供了美學的教養;
她,與藝術家之間,作品美學的延展及觸碰的主題息息相關。
是美學,也是情感……
藉由創作,15位藝術家與母親進行了一場成人的對話。
★ 達文西、杜勒、安格爾、馬奈、惠斯勒、高更、梵谷……
本書收錄了15位知名藝術家鮮為人知的私下生活與真實面貌,字裡行間充滿著生動的描繪。搭配畫作,分析畫家在描繪母親肖像時的心理情結,並整理出畫家與家庭間的關係。最終,引領讀者透過藝術家的目光,再一次感受肖像中的情感。
作者簡介
方秀雲(Natalia S. Y. Fang)
橫跨兩岸與歐美的藝術史學家、文學與藝術評論家、傳記作者、翻譯家、詩人、散文作家。
出生於台北,英國愛塞斯大學現代藝術與電影評論研究所、愛丁堡與格萊斯哥大學藝術史碩、博士,授予藝術史博士學位。 專長廣及文學、藝術與美學各領域。經常在報紙、雜誌、期刊、與畫冊發表文章。
著有藝術書:《裸女的風情萬種》、《藝術,背後的故事》、《慾望畢卡索》、《高更的原始之夢》、《解讀高更藝術的奧祕》、《擁抱文生‧梵谷》、《藝術家和他們的女人》與《藝術家的自畫像》《愛‧邂逅:不可不知的17位西方經典藝文大師》。另,德國出版兩本英文著作《Dali's 'Le Christ':Religious or Sacrilegious?》(譯:達利的〈耶穌〉:宗教的或褻瀆神聖的?)與《Empress Dowager CiXi:Images,Ideas and Reality》(譯:慈禧太后:形象、觀念與現實)。詩集有《夢與詩》、《愛,就這樣發生了》與《以光年之速,你來》,詩與藝術集《英雄》,及談詩人《光之華:五位殉美的女詩人》。
目錄
導讀
CHAPTER 1 藍袍的醞釀,撒下的密碼
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
母親:卡特麗娜(Caterina,1427-95)
繼母:雅碧拉•達文西(Albiera di Giovanni Amadori,1436-64)
CHAPTER 2 悲痛之極,淚盡灑於一
阿爾布雷希特•杜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
母親:芭芭拉•杜勒(Barbara Dürer, 約1451-1514)
CHAPTER 3 典範,藝術成就的驅動力
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1532-1625)
母親:比安卡•彭容•安圭索拉(Bianca Ponzone Anguissola,?-1537)
Chapter 4 為腐朽的肉體,披上濃情的布巾
林布蘭特•范•萊因(Rembrandt van Rijn,1606-69)
母親:妮爾金•(科妮莉亞)•威倫達曲(Neeltgen (Cornelia) Willemsdochter, 1568-1640)
Chapter 5 慈愛,真理背後的一根支柱
約翰•康斯特勃(John Constable,1776-1837)
母親:安恩•康斯特勃(Ann Constable,1748-1815)
Chapter 6 不動搖的信仰,來自於暖流,來自於美學
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
母親:安妮•穆萊特(Anne Moulet,1758-1817)
Chapter 7 優雅與慈善,自然與謙卑的姿態
讓-巴蒂斯•卡米耶•柯洛(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
母親:瑪莉-弗朗索瓦絲•柯洛(Marie-Françoise Corot,1769-1851)
Chapter 8 教養,營造新美學的矩陣
但丁•加百列•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1828-1882)
母親:弗朗西司•瑪莉•拉維妮娜•羅塞蒂(Frances Mary Lavinia Rossetti,1800-86)
Chapter 9 現代感,在於那一身浪漫與變革
愛德華•馬奈(Édouard Manet,1832-83)
母親:尤金妮•德茜蕾•馬奈(Eugénie Désirée Manet,1811-95)
Chapter 10 這麼一坐,輪廓就此定住
詹姆斯•惠斯勒(James Abbott MacNeill Whistler,1834-1903)
母親:安娜•惠斯特(Anna Mathilda Whistler,1804-1881)
Chapter 11 主動求知,另有所思的女性空間
瑪麗•卡薩特(Mary Cassatt,1844-1926)
母親:凱瑟琳•凱爾索•約翰斯頓•卡薩特(Katherine Kelso Johnston Cassatt,1806-95)
Chapter 12 原始之夢與愛撫的化身
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
母親:愛蓮-瑪莉•高更(Aline-Marie Gauguin,1825-1867)
Chapter 13 最初的疑心,流動的記憶與想像的顏色
文生•梵谷(Vincent van Gogh,1853-1890)
母親:安娜•康納利亞•梵谷(Anna Cornelia Van Gogh,1819-1907)
Chapter 14 偷窺,凝視的憂愁與傷痛
亨利•德•土魯斯-羅特列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1864-1901)
母親:阿方斯•德•土魯斯-羅特列克女伯爵(Countess Alphonse de Toulouse-Lautrec,1841-1930)
Chapter 15 過往的苦澀,因償還的承諾,轉為甜蜜
阿希爾•高爾基(Arshile Gorky,1902-48)
母親:蘇珊•安東伊安(Shusha Adoian)
後記 藝術家母親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