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路書店
- 藝術設計
搖滾黑白切
- 作者 /
中坡不孝生
- 出版社 /
新銳文創(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6-05
- ISBN /
9789865716721
- 定價 /
NT$
360
- 優惠價 / NT$
324
搖滾不是文青的小憂歡,而是充滿拼貼、混雜與不正經!
《破報》樂評專欄作家 中坡不孝生 以耳朵品嘗路邊的庶民音樂,
挖出藏在角落、被遺忘的音樂創作故事,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搖滾!
以文字在音樂圈四處縱火,藉音樂寫下十年來的青春墓誌銘!
本書特色
(1)不只是樂評!《破報》專欄作家中坡不孝生以犀利筆風,暢論近十年台灣搖滾,在音樂之外,更戳中了台灣社會的要害!「原來中坡不孝生所實踐的,除了書寫樂評之外,更是在開闢某種自外於音樂工業的獨立言論空間。」──丘德真(前《破報》主編/現役全職奶爸)
(2)資深樂評人 胡子平/前《破報》主編 丘德真/樂評人 林貓王/唱片設計大師 蕭青陽/濁水溪公社主唱 小柯(柯仁堅)/1976主唱 阿凱(陳瑞凱) 爆炸推薦!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推薦序 無法阻止的歷史必然】/胡子平
時間大約在1999年的某一夜,我早已忘了那場景是在哪裡,那是一場演唱會開始的前半小時,李遠哲前不久發表了一篇文章,導致所有的知識份子都在討論台灣的未來是否〈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那是2000年總統大選的前幾個月。我和幾位朋友都覺得,不論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趨勢為何,台灣在那幾年的轉變正好是「台灣錢淹腳目」時代瓦解的開端,而如果台灣的整體社會環境仍未改變,基本上,台灣不管在各方面其實已經是進入「蝕老本」的階段。
回顧過往,如果我們試圖找出一些脈絡,或許可以說,歷史的發展從來就不是線性的過程,相對的,它更像是季節的更替、輪迴,一種類似階梯距齒狀的轉變。
大概在幾個月前,我提到了一個「歷史必然論」的概念,主要是因為在這幾年我意識到文化發展作為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石,是必須超越社會事件、物質生活與經濟發展才能繼續前進,所有的事件、物質與時間的推演背後必然隱藏了另一深層的意義。而這一意涵其實正是所有內部、外部力量折衝妥協的結果,所謂的「歷史必然」所指的即是個人身處在一個時代之中對於社會、民族、國家這些大體制下所產生的對應。但這並不是一種「宿命論」的說法,更不會刻意忽略歷史事件的偶發性,而是說有時當我們回頭審視這些過去歷史時,會發現人類文明的建構是存在一個結構性的框架與各方勢力的消長。
基本上,必須說這樣的概念是源自結構主義對於文化、藝術的看法。大體上,從18世紀初葉西方工業革命開始到早期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歷程,再到20世紀初期資本主義的快速興起,資本主義發展至今已經進入一個後資本主義社會(Post-capitalist Society)及超極資本主義(Supercapitalism)的金錢結構。我無意為各位複習資本主義的發展歷史,而是想點出在這些多方勢力的夾殺下,文化發展是如何的被犧牲,甚至是出局落沒的狀況。
李維史陀在1955年出版的《憂鬱的熱帶》一書中提到一個他對未來世界文明的憂心,那就是到最後全世界人們都只過著一種文化面貌,一種生活形態,那就是在西方文化強勢殖民傳播下的資本主義社會。只不過在後資本主義社會,金錢遊戲與各商業經濟活動的入侵更助長了這樣的態勢,我不知道西方社會會有怎樣的發展,但至少在台灣,由於消費主義、工具理性與新自由主義、新保守主義當道的結果,所有人變成只是一群消費者,能夠消費全世界任何地點、任何文化所生產的任何東西,而失去了一切的原創性。李維史陀擔心文化之間過度的交流會讓文化發展的自體性喪失,現代的傳媒與行銷手段更加速了這樣的交流,在大國至少還有許多腹地去吸收、內化這樣的衝擊,然而在台灣這樣地狹人稠的島國,文化產業甚至是其它產業都像是大漢溪上乾枯的河床,而資本主義就像是颱風一般,每次的刷洗或許帶來充沛的雨量,但更多時候它是呈現破壞及長時間乾枯的狀態,只剩下的就只有淺困在角落的溪魚、溪蝦試圖奮力的浮游。
我無意指責任何人,但事實上現實面就是如此運作的,歷史的必然在後資本形成「M型化」曲線時,這樣的體制更加鞏固社會階層的流通,熱錢都在那裡,在資本市場上流竄,但很少會注入到文化產業,而每當新世代次文化試圖對抗衝撞現存體制時,敗退下來的次文化族群所遺留的空缺,往往就被資本市場的自由經濟邏輯給取代,說白了,就是消費主義下的消費行為,而這樣的經濟消費卻通常只停留在「食衣住行」的範圍。文化藝術必須量化後在市場上秤斤秤兩、逐字逐篇地販賣,然而,文化藝術背後遠超過量化商品蘊含的意義則逐漸消失殆盡。很不幸的,這樣的現象似乎開始成為一種因果輪迴的松鼠輪圈,許多人費力的向前跑,到最後卻發現仍在原地輪轉。文化的種子每當試圖發新芽時,就被無情的商業現實給踩扁。
所以,當我們開始追問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產生文化的自體性發展?尤其在台灣這樣以資本主義思考的經濟模式,與傳媒資訊的大量快速流通,如果我們將視野拉到兩萬公尺上空以通訊衛星的角度來看,會發現台灣所處的地理位置其實是避免不了外來文化勢力的入侵,早期漢人移民、荷蘭人、日本人、二次大戰逃難的難民、新住民等等,而南島語系則又似乎從台灣開始向遼闊的太平洋遷徙,換言之,在這島嶼上,我們無法避免也無法阻止季風的吹襲,事實上,我們需要季風的吹襲,同時也需要知道這個世界上各個角落正在發生的事。
然而,這樣是否就喪失了文化的主體性?或者再擴大一點範圍,那就是整個台灣自身文化的正當性問題:那就是當我們從以前到現在一直不斷引進外來文化的同時,這塊土地除了成為各種外力文化殖民角力競逐的場域外,是否我們還能保有具有主體性的文化發展?或許在每一次的文化探索當中,我們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胡子平(Ricardo),2016年1月5日於台北
【推薦序 置個人名聲於道外的樂評人─中坡不孝生】/丘德真
中坡不孝生的樂評自2005年起定期出現在《破報》。每逢截稿時間臨近時,我都不忘爭取時間一讀再讀。目的並不是為了挑錯字,而是為了要從他文字裡頭的龐克餘溫中取暖。
正是因為中坡不孝生屢次在文章中守護著某種「龐克精神」,讓他得以不論是評介流行音樂還是另類樂團,都能夠提出獨立的評語。
多年以來,我們都是在唱片公司的文宣品包圍之下去理解音樂的。從過去的卡帶和CD封套上的側標簡介,到唱片公司餵養寫手執筆在報章雜誌撰文,直至後來「部落格」寫手和社交媒體上的宣傳攻勢……等等,莫不讓獨立評論人員感到四面楚歌。
但偏偏,中坡不孝生卻始終挺直筆桿,甚至屢次不惜掀起筆戰,為的就是貫徹他所信奉的龐克反叛理念。為此,他甚至不惜在文章中說了一些讓歌手、幕後人員,甚至聽眾覺得不中聽的話。他曾八面受敵,但立場始終堅定。我有時候會困惑:他所堅持的,是他自己的言論嗎?還是為了昭示捍衛言論自由的不容退讓?
正如任何真誠的理念一樣,中坡不孝生為了他的叛逆文字所付出的代價,著實不少。他曾面對過排山倒海式的網友謾罵。他就是在這種壓力之下,持續發表一篇又一篇的獨立樂評。而他面對質疑時的做法,就是在《破報》發表文章時,總是一篇比一篇嚴謹,一篇比一篇銳利。
回想十多年前第一次將中坡不孝生的樂評引進到《破報》的音樂專欄,主要是因為此人搖滾史精熟,而且文鋒犀利。但當初並未意料到的是,原來中坡不孝生所實踐的,除了書寫樂評之外,更是在開闢某種自外於音樂工業的獨立言論空間。
丘德真(前《破報》主編/現役全職奶爸)2016年2月19日於澳洲
簡介
一個總是大放厥詞,在小眾藝文圈四處縱火的恐怖分子,十年來最深情的音樂文字告白!《破報》專欄樂評人中坡不孝生,以一種政治不正確的音樂文字書寫方式,用紙漿與油墨做了一顆炸彈,紀念台灣這十年來的搖滾樂史,也作為自己青春的墓誌銘!
在這一盤音樂的「黑白切」裡,中坡不孝生將帶你回到2000年那個台灣搖滾的萌生初期,挖出藏在角落、被遺忘的音樂創作故事,一起品嘗蘇打綠、表兒樂團、四分衛、濁水溪公社、拷秋勤、Tizzy Bac、伍佰and China Blue、楊乃文、閃靈樂團、董事長樂團、拾參樂團、Echo、盧廣仲、這位太太、羅大佑、林曉培、林強等音樂人這十幾年來變與不變的搖滾況味,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搖滾!
作者簡介
中坡不孝生,1981年冬天生。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系碩士,不會彈吉他,只會用嘴solo。一個希望永遠活在1980年代的「專職上班族」,音樂文字自2005年起從《破報》CD Review版發跡,毀譽參半,寫過的雜誌,幾乎都死光光了!歷任《破報》、《ELVIS數位音樂誌》、《UN!次文化誌》、《双河灣》、《HINOTER映樂誌》、《FIGHT/挺雜誌》、《Cue.電影生活誌》、《Gigs搖滾生活誌》、《BARK音痴路》專欄作者。對post-punk,synth-pop,hair-metal等80年代音樂上癮迷戀無藥醫,偶爾利用閒暇在臉書上放歌。
目錄
推薦序 無法阻止的歷史必然/胡子平
推薦序 置個人名聲於道外的樂評人/丘德真
【2005】
誰是《雙面人》?
相信音樂,做你自己
「319槍擊案」紀念專文
Black「AOR」
穿上妳的白馬「ㄒㄧㄝ」,陪我去逛遊樂園
青年不死,還有精神
吵鬧雞公愛唱歌
女神的無力召喚
花草樹木樣樣齊
送你一顆「BB彈」
春光已再現,男兒不流淚
不朽包裝裡的守成與創新
不說英文這麼難嗎?
天涯走闖十五冬,台客教主渡慈航
綠色蘇打,清新浪潮
扣下鈑機,無聲出聲
蘇格蘭舞棍的迷幻浪漫
有青才敢大聲的活死人vs.本土化運動前的遺腹子
已經不是「第一次」,還是會緊張
辛勤收割拷秋勤,唸歌不是瘋唸字
【2006】
傷心鱷魚,國家憂鬱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黑色摩托斂叛逆,回歸鄉野傳福音
電子衝擊超華麗,寵物男孩有後繼
新人不聞濁水臭,濁水依舊臭新人
「裕隆青鳥」,新裝上市
歡欣擊掌,低調喊聲
阿姊啊!我被妳害死了!
流行本是牆頭草,不敵潑猴一根毛
屁股一個洞,真愛算什麼
「聽到狗聲,想到狗標」
設計始終來自音樂,獨立與流行的跨界
暴女不羈非我願,夢醒時分耶耶耶
草莓搖滾滋味好,果醬青春志氣高
嗆辣放克日已遠,紅椒回首向藍天
音樂二手大寶庫,東區狂街傳教士
歐森早餐三明治,八○陽光好點子
解開摩登少年的密碼
新曲反芻舊浪漫,電音才子心不甘
奇男本色不減,威豹振作思源
舒適靠得住,感覺好自在
疏離冷語望虛空,打綠超脫小宇宙
有夢最美,純真相隨
敢暴性感中國情,炎黃子孫得第一
冷熱相容並蓄,女爵乃文繼續
精選寓玄機,絮叨話U2
藉古諷今混逗陣,真的假的真趣味
故事是老的,但一直繼續
【2007】
2006台灣唱片暨音樂場景年終大回顧
蛻變是野望的開始,脫(包)皮是男人的傢廝?
我是王,誰是主?
戒不掉的卡帶鄉愁,帶不走的八○執著
渴望溺愛真無奈,轉型正義煙硝起
無間藍與黑,絲絨夜淒美
少年不革命,老大徒幹譙
心遠地自偏,歡喜吃早點
他。媽。的,我的出口到底在哪裡?
愛情沒開始,哪裡有盡頭?
借問眾鄉民,太太妳是誰?
王傑、唱片、我
國境之南有太陽,生命太陽蔡振南
害羞踢蘋果,「美眉」請愛我
就在今夜丘丘夜,河堤傻瓜娃娃曲
美麗無需與倫比,打綠不能說秘密
【2008】
黑衣烈火異鄉人,搖滾演唱舞青春
過錯挽不回,曉培變大賠
人間四月天,愛恨五月天
華仔依舊在,謝謝你的愛
告別娛樂酒肉林,另類男兒當自強
暢快維士比,淋漓董事長
借問稻香何處有,回首愛情釀的酒
頭仰角四十五,堅固柔情羅紘武
【2009】
北方大漠一匹狼,南方搖滾憶家鄉
傷心歌手想念你,讓我一次愛個夠
【2010】
冷洞仙樂,冷涼卡好
蕭青陽「我的八○,我的歌」訪談錄
Ian Curtis逝世三十週年紀念專文
重塑八○鬼魂肉身的「後台客」
【2011】
草地聽音樂,簡單過生活
迎向明天的離身靈魂
萬能的青年,懷舊的旅店
那些年,我們一起聽的「驚悚」
【2012】
廁所裡的小白兔,二○○一年十一月
任天堂超憂鬱,真迷幻超自溺
依然馬英九,依然無政府
淡定檸檬汁之分手派對
舉頭望日麗,低頭念昌明
【2013】
赤裸麒麟,擁抱霸凌
【2014】
崩壞世代的成人抒情搖滾:地下道樂團《積極與落寞》
一片赤忱獻《破報》,另翼旗手永不倒
華人搖滾開「講」,兩岸三地開「港」
【2015】
掉進陰溝裡,也要望星空
跋 歷史終結與最後一ㄌㄨㄣ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