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路書店
- 文學小說
詩及其象徵
- 作者 /
李癸雲 著;李瑞騰 主編
- 出版社 /
秀威經典(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6-01
- ISBN /
9789869249812
- 定價 /
NT$
300
- 優惠價 / NT$
270
本書特色
臺灣詩學論叢系列書之一
《台灣詩學季刊》以論說台灣詩學為其立刊宗旨之一,大部份同仁都在大學任教,能寫詩,亦都有現代新詩的論述能力,策劃編印「台灣詩學論叢」,將收入有關台灣現代詩的專著、論集、詩話等,初期將以同仁為主,未來不排除擴大徵稿,希望每隔一段時間可以出個幾本。先推出的第一批有四本,包括白靈的《新詩十家論》、渡也的《新詩新探索》、李瑞騰的《詩心與詩史》和李癸雲的《詩及其象徵》。叢書有總序,各本有自序,內文可分輯,最後或有附錄,如作者詩學年表等。期待本論叢能朝跨領域整合的大方向前進,為台灣現代詩學的建設,略盡棉薄之力。
作者以精神分析學(Psychoanalysis)的探問方式,剖析詩人寫作現象,嘗試溝通文學與精神醫學的隱形交錯路徑!強調「詩歌的象徵性」與「人類個體內在性」之間的連繫與結合,證明「詩」作為「精神療癒」的一種可能存在。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論叢總序】李瑞騰
台灣現代新詩之有「詩學」,從張我軍猛烈攻擊舊體的那個年代就已存在;其後1950年代的新詩論戰,以迄1970年代之批判現代詩,累積了大量的「詩學」文獻。在學院門牆之內,從「新文藝及其習作」發展到分類開課(現代詩、現代散文、現代小說),從點綴性到類似「台灣新詩學」成為研究所的課程;從中文系生出一個文藝創作組,到台灣文學獨立設系設所,「台灣詩學」無疑已自成體系,其知識已學科化。
這個發展歷程非常需要清理並展開論述,我最近重讀《現代文學》第46期之「現代詩回顧專號」(1972年3月)和《中外文學》第25期之「詩專號」(1974年6月),深感前賢已不斷整地、奠基、築室,我們怎麼可以荒於嬉而毀於隨呢?我想起1980年代兩次「現代詩學研討會」之策辦(1984、1986),想起「台灣詩學季刊社」成立時(1992)提出的「挖深織廣,詩寫台灣經驗;剖情析采,論說現代詩學」,想起「台灣現代詩史研討會」之隆重召開(1995),作為愛詩人,我確曾在某些時刻,以具體的行動參與了台灣現代詩學的建構;也看到朋友們在各自的崗位上付出了他們的努力,如林明德、渡也等人在彰師大兩年舉辦一次的「現代詩學研討會」(1993–),趙衛民等人在淡江大學主持編印《藍星詩學》季刊(1999),孟樊在國北教大推動的《當代詩學》學報(2005–),都累積不少成果。
《台灣詩學季刊》原就創作與評論並重,在推展過程中,先是在十周年過後發展成《台灣詩學學刊》(2003),再來是另辦《吹鼓吹詩論壇》(2005),一社雙刊,分進合擊,除社務委員外,論壇更有多名同仁,陣容堅強。我在創社一年之後接下社長一職,社務有白靈幫忙、同仁協力,編務五年一輪,推動順利、發展快速。一直到2010年年初,我到台南擔任台灣文學館館長,除卸下社長一職,且暫停社籍;去年,蕭蕭社長和白靈幾次相邀回社,且盼我能有所作為,我建議強化論述,編印「臺灣詩學論叢」,獲得大家同意,乃有此編輯出版計劃的推出。
我們的約稿函上說,這一套書將收入「有關臺灣現代詩的專書、論集,或詩話」;叢書有總序,各本有自序,內文可分輯,最後可附錄個人之詩學年表等。希望每隔一段時間可以出個幾本。我們社務委員都有現代新詩的論述能力,期待「臺灣詩學論叢」能在學刊及論壇之外,成為台灣現代詩學重鎮,朝跨領域整合的大方向前進。
簡介
強調「詩歌的象徵性」與「人類個體內在性」之間的連繫與結合,證明「詩」作為「精神療癒」的一種可能存在。
海子詩歌內外的「死亡」,是英勇殉詩還是心靈實況?
在葉紅身上,文學──詩語如何成為一種「抗抑鬱劑」?
寫詩對商禽而言,究竟為了「逃離現實」還是「治療」?
零雨如何以詩翻譯內在異質,並隱含反抗意涵?
林梵詩中的「神明」,其實是詩人「超我」的化身?
魯迅〈復讎〉二首深藏了何等黑暗思維與人性原罪觀念?
「李格弟」是誰?夏宇如何安置其身分?
李癸雲以精神分析學(Psychoanalysis)的探問方式,剖析詩人寫作現象,嘗試溝通文學與精神醫學的隱形交錯路徑!
作者簡介
李癸雲
台南東山人,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曾任政治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現任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曾獲全國大專學生文學獎現代文學評論獎、台北文學獎新詩評審獎、台中縣文學獎新詩獎、南瀛文學獎「南瀛新人獎」、台灣文學獎散文獎、清華大學校傑出教學獎,以及多次清華大學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著有《結構與符號之間:台灣現代女性詩作之意象研究》(2008)、《朦朧、清明與流動:台灣現代女性詩作中的女性主體》(2002)、《與詩對話:台灣現代詩評論集》(2000)等學術專著,以及期刊論文數十篇。
目錄
論叢總序/李瑞騰
自序/李癸雲
輯一 詩的療癒
詩人自殺.精神分裂.烈火詩語 ──再探海子詩作的死亡書寫
文學作為精神療癒之實踐──以臺灣女詩人葉紅為研究對象
戰爭.囚禁.逃亡──試探商禽的戰爭創傷書寫
輯二 從詩到人
賦詩言志,重新排練──論零雨詩作的反抗意涵
神格人物,人格理想──試探林梵詩作的神明書寫
「四面都是敵意」──論魯迅〈復讎〉二首的原罪觀念
「唯一可以抵抗噪音的就是靡靡之音」──從《這隻斑馬_is Zebra》談「李格弟」的身分意義
《詩及其象徵》各篇發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