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951)中國國民黨組織成長之研究

(039951)中國國民黨組織成長之研究

  • 作者 / 張翠絲
  • 出版社 / 國立國父紀念館(秀威經銷)
  • 出版日期 / 2015-11
  • ISBN / 9410000399515
  • 定價 / NT$ 560
  • 優惠價 / NT$ 504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本書特色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簡介

一、研究目的:
  本文擬對中國國民黨組織成長作一審慎的研究,藉以驗證組織學者明茲伯格(Henry Mintzberg)與葛瑞樂(Larry E. Greiner)的成長理論,進而提供說明中國國民黨各階段組織成長與轉換的原因,以及其組織變遷的型態。再者,由組織設計的角度,探究中國國民黨未來適應的方向。
  二、研究方法與架構:
  本研究選擇研究題材與收集有關資料是採取制度及法律的研究途徑;至於蒐集與處理材料之過程則採文獻分析法。
  葛瑞樂認為當組織的規模逐漸擴大之後,便會有一段較長時期的持續成長,繼而,出現一次重大的動盪。惟大多數的機構,卻不會淪為擴展兩年,萎縮一年的循環裡,而是在渡過一次難關之後,總有四年到八年的持續成長。爰此,本研究的主要架構是採組織成長模式角度,將中國國民黨從興中會成立迄今的九十年區分為四個時期,探析該黨組織在結構面、行為面、情境面成長的變化情形。其架構圖如下:

  (架構圖請參考全文)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共分六章十九節,內容大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界定本文主要概念,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並探討相關文獻,以提出本文的研究架構。
  第二章旨在描述中國國民黨初創時期。擬以架構中的結構面、行為面、情境面來研析此時期該黨的一般狀況與困境。
  第三章是在探討中國國民黨發展時期。經由上述的三個面向繼以探討中國國民黨在此時期的特色與變遷情形。
  第四章為中國國民黨的鞏固時期。強調的核心是在探討由前一階段轉至此一階段,中國國民黨在上述三面向中的變化與轉換過程。
  第五章在於研析中國國民黨邁向成熟時期。闡述由改造運動迄今,中國國民黨組織在結構、行為、情境面向的改變範圍與幅度。
  第六章為中國國民黨的適應與未來,旨在檢討該黨的組織運作,說明其組織本於適應的需要,而應有的適應的方向。
  四、研究結果:
  (一)組織成長有其極限,當代表成長極限的組織困境出現時,組織就應有所調適;否則的話,在調適不當的狀態下,組織危機將出現。
  (二)組織規模擴大,成員易生疏離感,為求組織績效的有效達成,組織結構宜注意溝通的設計。
  (三)據此,中國國民黨面對變動劇烈的未來,在組織結構的設計、組織行為的發展,以及組織環境的適應上都應著重於「人性面」的發揚,而宜設立更具人性化和多變化的適應性結構。
  五、限制因素:
  (一)本論文以中國國民黨九十年歷史為研究對象,時間似嫌太長,範圍亦廣,惟考之多數組織學者的論點,認為欲明瞭組織成長,必須綜觀組織整個過程為宜,是以將其發展過程區分為數個時期,以利研究分析。此外,為便利研究,本文僅就各該時期的重要特色與事端予以探究,而省略較不重要者。
  (二)論文研究架構雖有相關概念及學理作為參考依據,但終有其局限性及主觀偏好存在,無法概括所有實際現象,因此本論文僅能就研究架構所涉及的範圍進行分析討論,其餘影響組織成長的變數,均不在研究範圍內。
  (三)本論文所需資料,除黨史資料外,一般統計資料因涉及機密,不易取得,造成資料蒐集的限制。
  (四)組織成長理論多屬外文資料,筆者學養不足,雖曾請教師長,然因理論知識的浩瀚,及個人閱讀、翻譯的費時,研究時間的有限,以致於研究過程中倍感困難。


(原出版日期:民國73年,於2015/11月轉至POD初版)

作者簡介

張翠絲

目錄

論文提要-----一
表目錄-----十
圖目錄-----十二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概念界定與說明-----1
    一、組織變遷與發展-----1
    二、組織成長與衰退-----4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7
    一、動機-----7
    二、目的-----9
  第三節 文獻探討與分析-----10
    一、組織變遷的理論分析-----10
    二、組織成長的模式探討-----24
  第四節  分析架構與方法-----37
    一、理論的應用與修正-----37
    二、分析的層次與架構-----40

第二章 中國國民黨初創時期-----53
  第一節 初創時期的結構面-----54
    一、權威結構-----55
    二、人力結構-----65
    三、溝通系統-----76
  第二節 初創時期的行為面-----81
    一、人員心態-----82
    二、團體動力-----86
    三、組織行為-----91
  第三節 初創時期的情境面-----99
    一、既存生態的表現-----100
    二、組織困境的產生-----105
    三、組織調適的需要-----128

第三章 中國國民黨發展時期-----126
  第一節 發展時期的結構面-----126
    一、權威結構-----126
    二、人力結構-----134
    三、溝通系統-----141
  第二節 發展時期的行為面-----143
    一、人員心態-----143
    二、團體動力-----146
    三、組織行為-----149
  第三節 發展時期的情境面-----152
    一、既存生態的表現-----152
    二、組織困境的產生-----156
    三、組織調適的需要-----160

第四章 中國國民黨鞏固時期-----177
  第一節 鞏固時期的結構面-----177
    一、權威結構-----178
    二、人力結構-----184
    三、溝通系統-----190
  第二節 鞏固時期的行為面-----194
    一、人員心態-----194
    二、團體動力-----196
    三、組織行為-----200
  第三節 鞏固時期的情境面-----205
    一、既存生態的表現-----205
    二、組織困境的產生-----210
    三、組織調適的需要-----214

第五章 中國國民黨邁向成熟時期-----229
  第一節 邁向成熟時期的結構面-----229
    一、權威結構-----230
    二、人力結構-----241
    三、溝通系統-----254
  第二節 邁向成熟時期的行為面-----259
    一、人員心態-----259
    二、團體動力-----263
    三、組織行為-----266
  第三節 邁向成熟時期的情境面-----272
    一、既存生態的表現-----272
    二、組織困境的產生-----280

第六章 中國國民黨的適應與未來-----299
  第一節 組織運作的檢討-----300
    一、領導形式的難題-----301
    二、結構僵化的難題-----304
  第二節 組織適應的需要-----305
    一、時間序列上的差異-----306
    二、生態環境上的改變-----308
    三、人民需求上的變化-----309
  第三節 未來適應的方向-----312
    一、組織情境的適應-----314
    二、組織結構的設計-----317
    三、組織行為的發展-----320

參考書目-----331

表目錄
表一~1 組織發展時期與處理重要問題的結果-----26
表一~2 處理各重要問題所需的知識、技能、態度-----27
表二~1 興中會黨員狀況分析表-----68
表二~2 中華革命黨黨員抽樣分析表-----70
表二~3 中華革命黨幹部簡歷表-----71
表二~4 中華革命黨領導幹部分析表-----74
表二~5 民主、獨裁、放任式的領導比較表-----97
表三~1 民國十八年各省市黨部黨員分析表-----136
表三~2 民國十九年至二十四年黨員人數增減統計表-----137
表三~3 各省及主要城市中國國民黨黨員統計表-----138
表三~4 歷屆中央委員人數-----141
表四~1 鞏固時期中國國民黨黨員人數增長統計表-----185
表四~2 鞏固時期中國國民黨新徵黨員分析表-----187
表四~3 鞏固時期歷年度中央各部處會任用合格工作人員數 -----189
袁四~4 民國三十四年中央各部處會任用合格工作人員數-----191
表四~5 抗戰時期及戰後中國物價上漲率變化表-----208
表四~6 抗戰及戰後中國物價指數變化-----208
表五~1 民國六十四年後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組織及職掌簡表-----239
表五~2 邁向成熟時期中國國民黨黨員人數統計表-----242
表五~3 邁向成熟時期中國國民黨各年度黨員一般狀況分析表-----243
表五~4 中央改造委員會下各處、組、會行政人員統計表-----248
表五~5 中央改造委員簡歷表-----249
表五~6 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後歷屆中央委員人數表-----251
表五~7 第十二屆中央常務委員簡歷表-----252
表五~8 民國四十一年中央委員會下各處、組、會行政人員統計表-----255
表五~9 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中央委員會下各處、組、會行政人員統計表-----256
表五~10 中華民國歷年主要經濟指標-----276
表五~11 中華民國歷年經濟結構之變遷-----277
表六~1 麥克瑞格的人性論-----322
表六~2 大內的Z理論-----322
表六~3 提高成員動機的誘因-----323

圖目錄
圖一~1 變遷、發展、成長和衰退關係-----6
圖一~2 組織變遷、發展和成長、衰退的循環關係-----6
圖一~3 力場分析-----12
圖一~4 李維特組織變遷變數圖-----14
圖一~5 葛瑞樂「權力分配連續帶」-----15
圖一~6 組織變遷的六階段模式-----18
圖一~7 組織循環模式-----20
圖一~8 影響組織變遷的起因-----22
圖一~9 狄屈組織模式-----23
圖一~10 組織成長的階段-----28
圖一~11 組織結構的發展成長階段-----33
圖一~12 組織生命循環模式-----36
圖一~13 中國國民黨組織成長研究架構圖-----43
圖二~1 檀香山興中會組織系統-----57
圖二~2 香港興中會組織系統-----57
圖二~3 中國同盟會組織系統-----58
圖二~4 國民黨組織系統-----60
圖二~5 中華革命黨組織系統-----61
圖二~6 民國八年中國國民黨組織系統-----62
圖二~7 民國九年中國國民黨組織系統-----62
圖二~8 民國十二年中國國民黨組織系統-----63
圖二~9 溝通方式圖-----78
圖二~10 葡萄藤式溝通途徑圖-----79
圖二~11 非正式組織溝通類型圖-----80
圖二~12 湯普遜的互動類型-----94
圖三~1 民國十三年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中國國民黨組織系統(一)-----127
圖三~2 民國十三年後中國國民黨組織系統(二)-----128
圖三~3 民國十三年後中國國民黨權力系統-----129
圖三~4 民國十七年五月中國國民黨組織系統-----132
圖三~5 民國十八年中國國民黨組織系統-----133
圖三~6 第一、二屆中央委員派別分佈曲線圖-----135
圖三~7 黨團與黨部關係圖-----148
圖四~1 民國二十八年中國國民黨組織系統-----180
圖四~2 中國國民黨組織關係圖-----181
圖四~3 鞏固時期中央組織部系統-----183
圖四~4 小團體關係圖-----199
圖五~1 改造時期中國國民黨權力系統-----231
圖五~2 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組織系統-----232
圖五~3 民國四十一年後中國國民黨組織權力系統-----233
圖五~4 民國四十一年中國國民黨組織系統-----234
圖五~5 民國四十一年中央委員會組織系統-----235
圖五~6 民國六十一年中央委員會組織系統-----238
圖五~7 中國國民黨層級系統-----240
圖五~8 邁向成熟時期中國國民黨各年度黨員性別分佈圖-----244
圖五~9 邁向成熟時期中國國民黨各年度黨員年齡分佈圖-----245
圖五~10 邁向成熟時期中國國民黨各年度黨員教育程度分佈圖-----245
圖五~11 邁向成熟時期中國國民黨各年度黨員籍貫分佈圖-----245
圖五~12 邁向成熟時期中國國民黨各年度黨員職業分佈圖-----245
圖五~13 政治體系的階層化-----260
圖五~14 政黨成員的分配圖-----261
圖五~15 中國國民黨黨務部門提案的決策過程-----269
圖五~16 中國國民黨有關行政部門提案之決策過程-----269
圖五~17 中國國民黨有關立法部門提案決策之過程-----269
圖六~1 馬士婁「需求層次」圖-----310
圖六~2 需求與滿足的關係-----311
圖六~3 未來組織結構型態-----319
圖六~4 三元的層級體系-----321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