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940)從民權主義觀點論社會建設之策進

(039940)從民權主義觀點論社會建設之策進

  • 作者 / 羅五湖
  • 出版社 / 國立國父紀念館(秀威經銷)
  • 出版日期 / 2015-11
  • ISBN / 9410000399409
  • 定價 / NT$ 280
  • 優惠價 / NT$ 252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本書特色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簡介

現代國家建設以社會建設為本,而社會建設又為一切進步之基礎。
  社會建設所包含之層面甚為廣泛,較諸一般所謂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意義尤廣。唯自三民主義觀點言之,社會建設之意義有其特定之重難。 國父手著「民權初步」,專講集會之法則,並與「孫文學說」、「實業計畫」合稱「建國方略」,而以「民權初步」為「社會建設」。 蔣總裁講述 國父遺教,除以「民權初步」為社會建設之基本典範外,並闡述由集會為基礎,培養重秩序守紀律有組織之習性,以建設現代社會的道理,與 國父認為社會建設係以集會結社團結民心糾合群力,以鞏固社會基礎實行民權為主要內容之旨意相互呼應。
  今日復興基地各項建設突飛猛進,民權主義也有良好的實踐。諸如:各種公職人員選舉已建立良好制度,各類團體活動相當活躍,民意也能經由各種管道適度反應。然而,不容諱言的,在這進步中仍存在許多不正常現象,如暴力金錢污染選舉,社會紀律的鬆弛,法治觀念的淡薄等,在在都顯示了以民權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必須加強,才能使民權主義獲得具體之寶現。
  本文之研究,係依據 國父及 蔣總裁之本意,從民權主義的觀點,討論社會建設有關問題。一方面探討民權主義之社會理論,瞭解合於民權主義實踐的社會要素,闡述社會建設是民權主義的根本。一方面則依據現實情況,提出策進社會建設的具體方法。希望經由探討結合,融理論與實際於一爐,以建設合於實踐民權之社會。
  本文計分六章十六節,其主要內容如次:
  第一章緒論─研究說明。對於本文之研究動機,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範圍等分別加以說明。
  第二章民權主義之社會理論。民權主義之寶踐,有其相應之社會環境。自由與秩序的對立,禮治與法治的爭議,社會關係的協調等問題為影響社會環境的主要因素。本章就自由思潮的演變,闡述三民主義對自由與秩序的調和;從人性觀點出發,申論三民主義對於道德與法律的重視;由中國以家庭為主體的社會關係與西洋以個人為中心的社會關係之比較,歸結三民主義既重群性也重個性的社會關係。從而建立民權主義的社會理論─自由守秩、明禮守法、均衡和諧的社會。
  第三章社會建設與民權主義。探討社會建設之意義,研究社會建設與民權初步之關係,闡明社會建設為實踐民權主義之基礎。
  第四章民權主義之社會策進。就實務觀點,從集會、組織、政治社會化及社會倫理關係四個層面,提出建設民權主義社會之具體方法。 國父手著「民權初步」,對議學闡揚貢獻最大,後為援引方便,秉持民權初步之基本精神及原則,訂定會議規範,會議規範的推廣實行,是經由集會發揚民權的根本。人民團體為實踐民權的主體,應寄以更大重視,輔導積極發揮功能。民主意識及民主素養的培育,乃落實民權基礎的重要工作,應經由政治社會化的過程,傳揚民權主義之政治文化,普及民主教育。傳統倫理結合現代社會關係,創造合於民權發展的社會關係體系,亦不容忽略。本章均加以深入闡發,提出具體推行方法。
  第五章三民主義社會建設之實踐:從民權主義觀點推演至整個三民主義體系,就三民主義中與社會建設密切關係的幾個重要課題,如民族倫理、地方自治、社會福利等加以探討,以推進三民主義社會全面建設。
  第六章結論:歸納本文所研究結果,強調有關民權主義之社會建設在當前國家發展之重要性。
  本文以社會建設為主體,以民權為內涵,一面從理論上研究,一面從實務上探討,融理論實務於一爐。既著重民權主義觀點,亦兼顧整個三民主義體系,冀能對社會建設之闡述發揚有所貢獻。唯學淺才疏,缺失恐多,尚祈指正。


(原出版日期:民國69年,於2015/11月轉至POD初版)

作者簡介

羅五湖

目錄

第一章 緒論─研究說明-----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方法-----5
  第三節 研究範圍-----7

第二章 民權主義之社會理論-----11
  第一節 自由與秩序的調和-----12
    一、自由的意義-----12
    二、自由思潮的演變-----16
    三、組織與秩序-----20
    四、三民主義的自由論─自由與秩序的調和-----23
  第二節 禮治與法治的合流-----29
    一、性善性惡的爭論-----30
    二、性善與德治禮治-----36
    三、性惡與法治-----38
    四、明禮守法的三民主義社會-----42
  第三節 均衡和諧的社會倫理關係-----46
    一、中外學者論個人與社會的關係-----47
    二、我國傳統的社會組織和社會倫理關係-----50
    三、中外社會倫理關係的比較-----53
    四、三民主義的社會倫理關係-----56

第三章 社會建設與民權主義-----69
  第一節 社會建設之意義-----69
    一、社會的意義-----70
    二、社會建設的意義-----73
  第二節 社會建設與民權主義之關係-----78
    一、民權主義的政治理論-----78
    二、民權主義的社會藍圖-----81
    三、社會建設是民權主義實踐的基礎-----83

第四章 民權主義之社會策進-----89
  第一節 民權初步的具體化-----89
    一、民權初步之作用-----89
    二、民權實踐的基本原則─多數決─研析-----93
    三、民權初步的基本精神與原則-----98
    四、民權初步之具體化─從民權初步到會議規範-----101
    五、民權初步與會議規範-----105
  第二節 人民團體功能的發揮-----110
    一、人民團體的意義和分類-----111
    二、人民團體在民主社會的功能-----114
    三、人民團體現況分析-----116
    四、如何加強發揮人民團體功能-----121
  第三節 民權主義之政治社會化-----125
    一、政治社會化之意義-----125
    二、政治社會化之方式與媒體-----128
    三、民權宏揚與政治社會化-----132
    四、民權主義政治社會化之推進-----134
  第四節 民權社會倫理關係之建設-----137
    一、現代社會關係的特質-----138
    二、傳統倫理與現代民權社會-----140
    三、民權社會的群己倫理關係-----145
    四、如何建設民權社會的倫理關係-----147

第五章 三民主義社會建設之實踐-----155
  第一節 社會建設與民族倫理-----155
  第二節 社會建設與地方自治-----158
  第三節 社會建設與社會福利-----160

第六章 結論-----173

[參考書目]-----171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