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路書店
- 社會科學
(019663)抗戰初期的黨派合作
- 作者 /
盧國慶
- 出版社 /
國立國父紀念館(秀威經銷)
- 出版日期 /
2015-11
- ISBN /
9410000196633
- 定價 /
NT$
920
- 優惠價 / NT$
828
本書特色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簡介
本文旨在探討抗戰爆發前後,我國各黨派的源起、發展、黨際關係,以及黨派之間合作的情形、問題及其影響。
資料主要來自: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法務部調查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政大社會科學資料中心、國防部情報局、國立中央圖書館、本校政治研究所、敵情舘、志清圖書舘,與購自坊間圖書。
本文研究方法,係採歷史研究法為主,訪問法為輔。
本論文的研究架構分緒論、本文、結論三大部份。木文區分為五章、二十節,約三十餘萬言。緒論是陳述研究動機、架構、範圍、研究方法與限制因素。本文各章之研究重點如次:
第一章:抗戰前的政治環境。我國在抗戰以前,執政的中國國民黨即依照 國父訓政遺教,從事全面的國家建設,在無數的內憂外患中,先後頒行了訓政時期約法,建立五院制的國民政府,推行地方自治,確立訓政時期的黨政關係,召開國民會議,及制定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在此政治環境中,中國青年黨、中國國家社會黨、中國共產黨、第三黨、救國會、職教派、鄉建派、以及其他各小黨派,亦均參加了部份活動。本章即在探討各黨派在此時期之內的組織形態與活動狀況。
第二章:抗戰前的黨際關係與中共統一戰線。在抗戰以前,中國國民黨與中國青年黨的黨際關係,可分為共同反共、兩黨爭議、互諒合作三個時期。而其他黨派如第三黨、救國會、職教派、鄉建派等,因為心存異志,對於中國國民黨一向持反對態度。中國青年黨與中國國家社會黨,彼此看法十分相投,兩黨均痛恨中共的罪行,對於中國國民黨一向基於國家利益,盡良朋益友的忠告。在此時期的黨際關係中,當屬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之間最為複雜,大體可以劃分為容共時期、剿共時期及撫共時期三個階段來說明。中共自民國二十四年受第三國際訓令正式施展統一戰線的策略之後,即積極破壞「安內攘外」的政府決策,終於導致了「西安事變」,為中共製造了苟延殘喘的有利環境。
第三章:抗戰初期的黨派合作。抗戰發起之後,中國國民黨為發動全民力量,共起抗日,因應各方需要,設立國民參政會,積極推動黨派合作。各黨派對於這項措施,皆表示了擁護支持的態度。然中共却暗地多方利用黨派合作的機會,從事勢力擴張的活動。終致利用抗戰坐大,竊據大陸。
第四章:國民參政會與黨派合作。國民參政會的成立,不僅受到舉國人士的一致推崇,且在各黨派的熱烈支持之下隆重揭幕。各黨派的國民參政員皆依其職權,積極參與國是。對於團結國人擁護政府,堅定抗戰必勝信念,促進戰時人力與資源動員,以及奠定民主憲政基礎各方面,影響至為深遠。
第五章:抗戰初期黨派合作的問題。國民參政會雖為我國戰時黨派合作的具體表現,但是,由於各黨派意見不同,利害復異,且中共利用國民參政會,破壞黨派合作,終影響了國民參政會功能的圓滿實現。尤其中共割據邊區、殘殺異己、攻擊國軍、販毒資敵的種種罪行,對於我國抗戰的進行,產生了極大的破壞作用。
結論:中共在抗戰期中能夠坐大,基本上是由於日寇的侵華,蘇聯的支援所致。但國人對其本質及策略作法不夠瞭解,亦是主因之一。當前中共重施其故技,欲以其和平統戰蠱惑於我,凡我同胞,都有責任揭穿中共陰狠狡詐的真面目,深研其弱點,積極採取剋制的作為。而我國現有的三個民主政黨,面對此一國家救亡圖存的危急時刻,實應再次發揚抗戰時期合作團結的至誠精神,加強復國時期的全力合作,以完成我中華民國復國建國的不朽事業。
(原出版日期:民國72年,於2015/11月轉至POD初版)
目錄
論文提要-----壹
自序-----肆
表目錄-----拾參
緒論-----一
第一章 抗戰前的政治環境-----七
第一節 抗俄前的政治建設-----七
壹 訓政約法的頒行-----七
貳 建立五院制的國民政府-----九
冬 地方自治的推行-----一二
肆 確立訓政時期的黨政關係-----一五
伍 召開國民會議-----一七
陸 中華民國憲法草案的制定-----一九
第二節 抗戰前的中國國民黨-----二三
壹 中國國民黨成立的經過-----二四
貳 中國國民黨的政綱-----二六
參 中國國民黨的組織-----三○
肆 中國國民黨的重大活動-----三三
伍 中國國民黨所面臨的憂患-----四一
第三節 抗戰前的各黨派-----四六
壹 中國青年黨-----四六
貳 中國國家社會黨-----五三
參 中國共產黨-----五七
肆 其他各黨派-----七三
第二章 抗戰前的黨際關係-----九六
第一節 中國國民黨與中國青年黨-----九六
壹 兩黨反共時期-----九七
貳 兩黨爭議時期-----一○○
參 兩黨合作時期-----一○五
第二節 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一○八
壹 容共時期的國共關係-----一○八
貳 剿共時期的國共關係-----一一五
第三節 中國國民黨與其他黨派-----一二五
壹 中國國民黨與第三黨-----一二五
貳 中國國民黨與救國會-----一二九
參 中國國民黨與職教派-----一三○
肆 中國國民黨與鄉建派-----一三一
第四節 中國青年黨與各黨派-----一三二
壹 中國青年黨與中國共產黨-----一三二
貳 中國青年黨與鄉建派-----一三八
第五節 中國國家社會黨與各黨派-----一四○
壹 中國國家社會黨與中國國民黨-----一四○
貳 中國國家社會黨與中國青年黨-----一四一
參 中國國家社會黨與中國共產黨-----一四二
第六節 中國共產黨對各黨派統戰策略的運用-----一四二
壹 中共統戰的要旨-----一四三
貳 中共統戰的形成-----一四六
參 中共統戰的運用-----一五三
肆 中共統戰的結果-----一六一
第三章 抗戰初期的黨派合作-----一八五
第一節 中國國民黨的政治決策-----一八六
壹 制訂抗戰建國綱領-----一八六
貳 建立戰時政治組織-----一八七
參 強化黨內組織----------一九二
肆 推動黨派合作-----二○六
第二節 其他各黨派對黨派合作的立場-----二一八
壹 中國青年黨-----二一八
貳 中國國家社會黨-----二二五
參 中國共產黨-----二三○
肆 其他各黨派-----二四四
第三節 中國共產黨的陰謀策略-----二五一
壹 蘇聯策略-----二五二
貳 中共基本策略-----二五四
參 中共統戰策略-----二六二
肆 中共組織策略-----二七○
伍 中共軍事策略-----二七七
第四章 國民參政會與黨派合作-----三○四
第一節 國民參政會受舉國支持-----三○四
壹 中國國民黨的期許-----三○五
貳 中國青年黨的意見-----三○六
參 中國國家社會黨的意見-----三○七
肆 中國共產黨的意見-----三○九
伍 其他各黨派的意見-----三一二
陸 全國各界的意見-----三一四
第二節 國民參政會的性質與任務-----三一九
壹 國民參政會的性質-----三一九
貳 國民參政會的任務-----三二一
第三節 國民參政會的組織與職權-----三二四
壹 國民參政會的組織-----三二四
貳 國民參政會的職權-----三三六
第四節 各黨派對國民參政會的參與-----三四三
壹 各黨派會議參與情形-----三四三
貳 各黨派對提案權的行使-----三六四
參 各黨派對審議權、詢問權及調查權的行使-----三八○
第五節以國民參政會促進黨派合作之意義-----三九一
壹 團結國人擁護政府-----三九一
貳 堅定抗戰必勝信心-----三九七
參 促進戰時人力與資源動員-----三九九
肆 奠定民主憲政基礎-----四○一
第五章 抗戰初期黨派合作的問題-----四二四
第一節 國民參政會中的問題-----四二四
壹 各黨派對國民參政會的意見-----四二四
貳 中共對於國民參政會的利用-----四二五
參 影響國民參政會團結的幾個因素-----四二六
第二節 政治歧見有礙合作-----四三一
壹 各黨派與中國國民黨之間的政治歧見-----四三一
貳 各黨派之間的政治歧見-----四四九
第三節 中共破壞黨派合作-----四六三
壹 中共的摩擦策略-----四六三
貳 中共擴軍及對國軍的摩擦與襲擊-----四六四
參 中共殘殺異已分子-----四六八
肆 中共的邊區割據-----四七一
伍 中共破壞抗戰的罪行-----四七五
結論-----五○○
附錄
附錄一 抗戰建國綱領-----五一八
附錄二 中共共赴國難宣言-----五二二
附錄三 國民參政會組織條例-----五二二
附錄四 第一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名單-----五二七
附錄五 第一屆國民參政會各黨派國民參政員出身背景表-----五三一
參考書目-----五四六
人名索引-----五七四
表目錄
表一~1 中國國民黨組織系統表-----三○
表一~2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組織系統表-----三二
表一~3 中國青年黨組織系統表-----四九
表一~4 中國青年黨歷屆大會日期及開會地點表-----五二
表一~5 中國國家社會黨組織系統表-----五六
表一~6 中國共產黨組織系統表-----六三
表一~7 中國共產黨中央組織系統表-----六四
表二~1 江西五次剿共統計表-----一一八
表二~2 中共戰略與策略演變分析表-----一二三
表三~1 國防最高委員會組織系統表-----一九一
表三~2 國民政府組織系統表-----一九二
表三~3 三民主義青年團組織系統表-----二○五
表三~4 抗戰時期中共特務組織系統表-----二七五
表四~1 國民參政會組織系統表-----三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