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是種生活哲學

2018-11-18 at 16:08   發表人:李肯特
漫漫搖滾路LONG WAY ROCK

漫漫搖滾路LONG WAY ROCK

  • 作者 / Neo
  • 出版社 / 釀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8-10
  • ISBN / 9789864452781
  • 定價 / NT$ 550
  • 優惠價 / NT$ 495
分享:
  

每一次的失去,都是為了將來的豐富而預備,儘管當下我們只剩下悲傷。

麥爾斯,因喪父之痛而遲遲無法振作,偶然被邀請到知名搖滾樂團擔任工作人員,因樂團主唱邀請上臺,意外使原先只是默默無名的樂團「水泥球」,躍升而成全球知名的「王者麥爾斯」。他和馬里諾、伊森,以及後來加入的克里斯,不僅使全球樂迷為之瘋狂,同時他們的崛起也成為一種傳奇。

或許是成名得太快,抑是音樂公司的商業操作,加上嚮往自由的搖滾魂,使得麥爾斯心靈總顯得有些空虛未能被填滿。具有臺灣、義大利血統的他,先後遭逢母親與父親的意外身故,加上與兄弟兼夥伴的心結,雖然哀傷使他得以在歌喉上往更深一層的蛻變,卻也讓他在站到最高點時,開始懷疑自己的存在是否終究只會帶來他人的不幸?

蘇萍,與外遇的先生離婚後獨力扶養女兒倩倩長大,為讓倩倩有獨立自主的選擇而放手讓她前往澳洲打工度假,卻沒料到有天傳來她被浪花沖走的噩耗。在女兒喪禮中失去了哭泣的能力,更因意外得知女兒同志的身分,而自責於自己一點也不瞭解倩倩。直到有天蘇萍翻到倩倩遺留下來的日記本,而決心跟著女兒的腳蹤,完成澳洲的「跳島行動」。

兩個毫無交集且心碎的人,各帶著彼此的故事,於澳洲短暫的交會,將會如何開展他們的未來?

NEO的《漫漫搖滾路》處理哀傷與失落的筆觸很到位,有時你不管別人怎麼說,就是會為過去某段失落感到無盡的遺憾與內疚。就好像蘇萍自責於是否太過給女兒自由,才導致如此的憾事?而麥爾斯則想著,會不會當時選擇跟父親一同回到義大利,母親就不會死於九二一,而父親也終究不會死於恐怖攻擊?

作者同時也讓我們看到,「認同」所帶有的複雜情緒。

對麥爾斯來說,曾經想要的功成名就,卻換來不自由,一切都得跟著契約走、樂團中每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然而卻好像自己獨自享受著榮耀、混血兒的身分讓他有兩個家,卻在失親後又好像失去歸宿。

而從蘇萍的角度來看,婚後必須在夫家與自己的價值觀有所妥協、讓女兒自由則意味著自己得與不安共處、女兒的同志性傾向更讓她懷疑自己是個不合格的麻麻;在旅途中所遇到的日本女孩與臺灣少年,更讓她感受到年輕人那種在同儕之間所懷有的夢想與行動中,想要找到自我定位的不容易。

人生之所以這麼多采多姿,有時是來自於跟每個人的邂逅與同在,然而這段歷程有多麼令人感到充實與美滿,一旦失去,就也讓人有如墜落無盡的深淵。

然而換另外一個方向想,這容或也是種轉機,當我們能適度切換前進的方向時,會否有可能更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風光?

在異鄉裡,蘇萍從每個背包客中看到了倩倩的影子,在他們身上可以體會到倩倩所追求的人生意義;麥爾斯也從與蘇萍的共處,重新回味了媽媽的手藝與嘮叨。

於是他們才發現,儘管形體有其極限,然而精神卻是能永恆留存的。這讓我想到江蕙的【我愛過】,有些失去不是自己可以選擇的,然而即使如此,我仍很慶幸我曾認真地走過那段日子。

有意思的是,音樂界素有「27Club」的詛咒,太多名聲大噪的音樂人都在27歲那年死亡。作者為此而虛構了一個神秘組織,若他們真是因此而亡,會否更增添其傳奇性,並更驗證著搖滾其實是種生活態度?

看完全書,很喜歡那種混合英文、中文、臺語等多元元素的音樂風格,而這似乎也呼應著,愛的形式同時也是多元呈現的,人的結合不問性別,而該深入了解的,是否有能彼此包容的愛。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