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翻開書,發覺內容大概圍繞著總裁時,我的興致其實不是非常大。原因是,每每看都會相關的愛情故事,總裁總是佔據了最大版面,雖然我並不常看,卻還是因為太多設定類似而通常覺得乏味。然而,《華燈初上》較為不同的設定,讓我在閱讀途中並不感到厭倦。例如,一般總裁小說總是形成總裁強勢且「高富帥」,而女主則是相對極為弱勢的平凡人,整體通常會呈現女主就是因為惹人憐愛所以受總裁喜愛……而在《華燈初上》裡,我感覺到的南思遠與魏冬瑤是平等的,這樣的關係發展讓我覺得讀起來特別舒適,也許是我打從心底認為,沒有誰規定身為總裁就是那個強勢呵護的一方,任何的戀愛,都應該是雙方平等的給予,並且彼此都有一定程度的耀眼,而不是只有總裁才能是整個故事裡面最厲害、最無敵的存在。 再者,我特別喜歡南思遠有雙重人格的這個設定。故事裡面偶爾會有裡外兩個人格的對話,當中的糾結跟痛苦讓人無比心疼。他讓我想起我之前追的一部動漫《黑子的籃球》裡面同樣分出兩個人格的赤司征十郎,兩者同樣都擁有「相對善」、「相對惡」的人格,但經過劇情的發展之後,卻同樣得出「他們想守護自己擁有的東西」的結論,而明白其實兩者皆善,只不過其中一個人背負起較為陰暗、或是較為衝動的任務罷了。因此,當吳以恩終將與南思遠合而為一時,我同樣感覺到不捨,因為他跟赤司征十郎衍伸的裡人格最像的地方,就是他們總是在另一人格無法處理、無法用面對時出現,而他們的活著,就是背負著別人眼裡的可怕跟罪惡。我捨不得他們消失,卻同樣捨不得他們存在就是背著罪,哪怕那些舉止都是為了保護最珍視的東西。 而關於南思遠這個角色,我覺得很特別的除了雙重人格之間的牽絆之外,更有意思的是兩個人格之外「分裂」出的「向晚」,這個從來沒有真正存在過的人。南思遠曾回答冬瑤「向晚」這名字的涵義是:「分不清楚想成為黑夜或白天,只好停留在向晚時分」。而我總感覺,其實黑夜便是吳以恩、白天則像是南思遠,而向晚,便是那個既曖昧又美好的時刻,同時也是兩個人格終究合而為一的終焉。此外,那時刻美好或許是因為他們幸福,也是因為那時「華燈初上」,燈火逐漸絢爛了將至的黑夜。想完這些的我再回頭看見那個簡介,最後的三句話,完美詮釋了這個故事的核心。這部分是整個故事我最喜歡的設定,貫穿了前後,總是在某些字句間穿梭一些意念,再在最後讓我們明白向晚的存在不是意外,而是終究平衡的美滿。 再來,有幾個雖然很小,卻讓我覺得很溫暖的小細節。第一個是南董始終沒有說明南思遠的身分問題,原因是在他心裡,他便將他視為自己的兒子。最特別的是,他跟冬瑤同樣都是為了保護好被收養的那個孩子,而沒有澄清收養與否。最感慨也最被感動的是南董的「他是需要的人」,因為需要,所以給予,這般無私,似乎與南董諧音出的「難懂」一般,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然而理解了卻會佩服的。第二是冬瑤的成長,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闡述她的改變的「朝露在烈日中昇華」,朝露是初始,便是最初還有些天真的她;烈日是現實,炙熱而誰都不能真正躲避,這樣的比喻能讓人懂得現實的殘忍,卻又因為是這樣子的描述而感覺,那樣的成長不全然是苦痛,而有著美好。 讀完故事,不會有太多的波動起伏,但寫著心得時卻能細數某些印象深刻。總感覺這是個細水長流的故事,蜿蜒在心裡所留下的痕跡不深,感覺到的卻是冬日太陽一般樸實而切中心坎的溫度。這並不是我第一次閱讀小心事老師的作品,卻又是再一次從老師的故事體會到,越醇美的酒總是會在後勁來時,甫體會到餘韻的美好──像是三日繞樑而不會散。 ──淩雨 2018 / 1 / 27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好一個寫史說書人
2015/04/17
astraes
薛觀瀾所見梅蘭芳
2015/03/18
秀威資訊
《軸心失控》。人類終究是自身命運的關鍵
2015/08/30
Julin
背後隱藏的血腥真相─《蛇嬰石》
2015/12/25
月初
民俗傳統融合科學邏輯的「變格派」本土推理
2016/07/07
陳小柔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