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無臉之城》,紀華應該會用「叛逆」這兩個字(或「叛逃」)。明明這本書是被分類為「華文懸疑/推理小說」,但不知道為什麼,讀完後卻讓紀華想起《傷心咖啡店之歌》。或許是因為這兩本書都蘊含有被現實社會束縛的窒息感,以及企圖從中掙脫而出的元素吧! 也因為這個元素的存在,讓《無臉之城》在近幾年出版的臺灣推理小說中,顯得格外的獨特而顯眼。相較於著重於詭計設計的推理故事,作者細膩而深刻地描寫出人在臺北城市中的心靈糾葛,例如以太對人群的恐懼: 前後都充滿壅擠人潮的感覺,充滿壓迫感,讓人不能呼吸,進退維谷,像處在個小小的空間裡,世界是兩面黑色的鋼鐵牆壁在推進,將他越擠越小,縮成一團,即使他努力用雙手向外推,世界還是不停的在逼近,將其中的人推擠得扁扁的,變成了顆泡鹹水過後的乾癟豆子。(試讀本頁77) 在這段中,作者將那種彷彿讓人窒息的壓迫感精準地展現出來。其他諸如小柔、韶涵等人的心路歷程,也都極為生動而寫實,像是生長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縮影,因此讀起來頗讓人產生共鳴。 在事件內容上,作者融合了臺灣實際發生過的刑事案件,這不僅使得故事更為貼近臺灣社會,同時也血淋淋地呈現出了一個人是怎麼走上犯罪這不歸路。作者用著冷靜但銳利的刀鋒,直接切入了臺北這座繁華都市底下的黑暗,揭示出臺灣社會裡,被約束在教條、社會規範等力量下的人們,如何慢慢地扭曲。也許,我們所處的世界只是表面的寧靜,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其實囚禁著一個個渴望深呼吸的空虛靈魂,以及怎麼也擺脫不掉的窒息感。 總結來說,《無臉之城》的出版,在在顯示了臺灣推理小說已經從純粹的劇情、詭計導向,走入人性糾葛的探討,不僅在題材的廣度上有所突破,更進一步地兼具了人性、社會探討的深度,令人眼睛一亮。 由衷期待看到作者的下一部作品,也希望臺灣的推理小說能夠邁向更高的巔峰。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婚姻如同職場
2016/10/21
ㄚ芬
遠去的中國
2017/12/09
陳伯軒
人心思變!清藏住持時代推理:當和尚買了髮簪!
2017/04/09
紫昀
歷史一再重演,我們學到了什麼?
2016/05/22
Big Fish
日本租屋豆知識
2014/07/11
繼續想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