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接觸高普老師的作品,是他在2015年初推出的短篇集『索菲亞‧血色謎團』。書中收錄的四篇短篇,在風格和選材上都有相當程度的不同,十足展現出高普老師跨領域寫作的特質。 其中同書名短篇《索菲亞‧血色謎團》以及《西巴斯貝之戀》兩篇作品更是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兩部作品也剛好是在寫作元素上處於光譜的兩端,前者以中古時代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為舞台,描繪一齣異國風情十足的懸疑案件;後者深入電腦的微小處理元件,講述虛擬世界內不可思議的居民間發生的奇想故事。 而本次老師的新作『軸心失控』,則是以現實歷史中的「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為基礎,置入歷史相關作品中一種獨特呈現手法「if」的懸疑作品。故事描述一支來自義大利的電影團隊深入外西凡尼亞地區拍攝一部以吸血鬼傳說為原形的電影。如同常見的電影拍攝過程一樣,團隊中產生一些爭執或進度問題都不是什麼罕見的事,直到原本僅存在於當地歷史和劇本中的詭異情節,似乎已經開始一點一點地滲透到電影團隊。之後眾人被委派支援盟國德國的軍方宣傳影片拍攝,就此被捲入一連串的謎團和紛爭之中。 對這些異變開始有了警覺的是團隊中的助理、背負著機密任務加入團隊的主角-安東。在拍攝過程中,女主角琪麗雅總是會在眾人背後出現一些奇特的言行,安東也在偶然的追蹤下認識到隱藏在她體內的另一個身分。透過「她」神秘的暗示引導,安東才開始了解到那些不尋常的事物其實不僅是牽涉到團隊的拍攝任務,更是擴及世界動盪的重大事件。在此同時的歐陸戰線上,遇刺後的希特勒蟄居不出,卻屢屢在帷幄中以宛如全知者的視野下達神準的指令,讓德軍得以在覆滅的關鍵時刻扭轉戰局,反撲同盟國的軍勢,但卻沒有多少將領能實際見到他們偉大元首一面。這一切的根源,竟可能跟一俱理當只存在於科學家狂想中的神祕機器-「巴貝奇的怨靈」有所關聯。 簡單來說,『軸心失控』從場景演出到故事脈絡走向都有類似冒險作品的色彩。相較於一些海外懸疑冒險小說作品經常出現讓先前鋪設的謎團不了了之的結果,本作雖不能說是投入了特別新奇的創意 (在作者後記中高普老師自己也有間接提到這點),但以整體表現而言確實是一部穩紮穩打、可以充分讓讀者感受到懸疑樂趣、同時也在結尾為自己先前所做的設定推出一個妥善收尾的作品。在整本書的閱讀過程中,我一直能維持相當高的興致持續地讀下去。 我想如同『索菲亞‧血色謎團』的呈現一樣,高普老師在『軸心失控』中也展現了他擅於描繪故事場景的特質,這也是我個人閱讀小說時相當在意的一個部分。特別是牽涉到特殊的環境背景和歷史風土等議題時,作者能否提供出色且充足的場景描寫來協助讀者在腦中建構出故事情景是相當重要的,在某些情況下,其產生的效果甚至能填補其他層面產生的缺點。 在典型的冒險故事中,通常會有一位領航角色負責去引領主要角色群發掘真相。一般不是具有特殊學術背景的人士、就是和核心謎團相關的人物。特別的是,在本作中擔綱這個任務的是女主角琪麗雅體內的另一名女性,而「她」的真實身分與立場,更是為結尾謎中謎的塑造貢獻了相當程度的影響力。實際上,面對揭開真相後反而形成無限迴圈的疑問這等處境,不僅是讀者在故事過程中已經逐步進入作者布局嘗試思考,就連作品中的人物都在最後對自己和世界的存在抱持疑惑。高普老師在後記中特別提到電影團隊導演馬利歐這名角色對此的看法,相較於類似作品到了同樣的情境下多半抱持疑惑和痛苦的情緒在不斷地思考,確實在本文中閱讀到馬利歐說的那一段話時也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儘管對於涉獵一定數量科幻或冒險作品的讀者來說,這樣的開放性特質也許也不算太特殊的處理方式,但對本作而言,想必是最符合標準的最後一片拼圖,也是一個讓我感到樂趣十足的結局。不管是從流暢度、文風、設定還是娛樂性等層面來檢視,我想本書都是值得被推薦的一部作品。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華燈初上》試讀|向晚的感動
2018/01/27
淩雨
一個有如史詩一般奇幻故事
2015/07/22
Kate
廖大魚,《宅星ONE》(2014)
2014/09/13
DaNee
閱讀分享《荊都夢(上卷)》通通都是算計
2016/01/19
艾蜜莉
愛情的正反都是愛─讀《大愛情家》
2015/11/27
月初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