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文學理論轉換期的驍將楊逵──1930 年代台日普羅文學思潮之越境交流

普羅文學理論轉換期的驍將楊逵──1930 年代台日普羅文學思潮之越境交流

  • 作者 / 白春燕
  • 出版社 / 秀威經典(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5-09
  • ISBN / 9789869181983
  • 定價 / NT$ 250
  • 優惠價 / NT$ 225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這絕對是本研究台灣日據時代左翼文學思想必定要參考的著作──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徐秀慧

本書主要探討台灣日據時期以楊逵為中心的左翼文學思想與日本文藝大眾化論爭的關係,作者突破了台灣學術界現階段相關研究闕如的限制;對比1930年代日、台普羅文學思想的淵源與差異性,達到此領域前人所未迄及的高度。


本書特色

1.以楊逵為中心探討左翼文學思想與日本文藝大眾化論爭的關係。
2.作者本身有日文研究背景,書中大量徵引日語文獻,真實還原日本文壇論爭的議題性與發展,比對楊逵與日本文壇關於行動主義、社會現實主義的論述的淵源與差異性。
3.研究台灣日據時代左翼文學思想必定要參考的著作。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春燕的碩士論文要出版了,這絕對是本研究台灣日據時代左翼文學思想必定要參考的著作。在此恭賀春燕的專書付梓!我與春燕認識在前,後來她有意再進修碩士時,我雖鼓勵她
直接報考台灣文學所,但她覺得自己的知識背景不足,不敢妄進,因而選擇了自己比較有把握的東海日文所。進入碩士班學程後,她終究無法忘情於她對台灣文學研究的熱忱,希望我給她一個研究方向,我們也因此締結了師生緣。
  春燕從大學畢業以後,一直從事中日語文翻譯、口譯的工作。因為她在日語方面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因此建議她將楊逵發表在日本文壇的文論一篇篇找出來,將這些文論的內容或引述的文獻,放到當時日本文壇的論爭脈絡中,逐一檢視楊逵對這些議題的參與及其發聲位置,從中分析楊逵的論述如何展現他對殖民地台灣普羅文學發展的思索。這其實是我長期以來希望了解,但礙於日語能力不足而望之卻步的研究議題。
  我很高興,春燕憑著耐力與毅力,克服了她自認為對普羅文學運動歷史、理論等背景知識不足的限制。她首先追溯了受到蘇聯普羅文藝運動思潮影響的日本文壇有關於文藝大眾化論爭的發展脈絡,並將楊逵的普羅文學論述與這場文藝大眾化論爭的內容進行了比對,從而得出楊逵普羅文學思想的內涵。接著一一考察楊逵在日本普羅文學雜誌《文學評論》、《文學案內》與藝術派雜誌《行動》上的論述,並將楊逵引用日本作家的文章一篇一篇地找出來,為我們還原了當時日本文壇論爭的議題性與發展,並進一步比對楊逵與日本文壇關於行動主義、社會現實主義的論述的淵源與差異性,以此說明楊逵身為殖民地作家,如何參與了日本
文壇的論爭,將殖民地台灣普羅文學的視野帶進日本文壇,並得出楊逵不僅只是被動地接收日本普羅文學的思想,還進一步考慮到殖民地台灣的現實,得出楊逵轉化了日本普羅文學的思想,並藉此深化、推動台灣普羅文學發展的結論。
  我一直視春燕為研究同好,她卻始終謹守師生禮儀。並且對於我給她的建議,總是盡最大的努力認真地蒐集資料,除了利用台灣各地圖書館有限的日文復刻雜誌,我知道她也好幾次利用到日本出差之便、甚至專程親赴日本近代文學館、神奈川近代文學館蒐集文獻史料,或是到日本舊書店翻找二手書資料,很有耐性地翻閱日本文學史料與日文期刊故紙堆,仔細閱讀爬梳文獻,逐一克服對日本、台灣普羅文學理論思潮認識有限的困難。
  春燕腳踏實地的性格與做學問的功夫,使她能夠切入台灣日據時期以楊逵為中心的左翼文學思想與日本文藝大眾化論爭的關係,突破了台灣學術界現階段相關研究闕如的限制,並能夠與日本相關學者對話、抗詰。春燕從文藝大眾化論爭的脈絡,以及滿州事變後日本法西斯主義抬頭下日、台普羅文學場域的差異性,以考察楊逵的普羅文學思想對日本普羅文學思想的接收與轉化,不同於日本相關學者純粹圍繞著德永直、貴司山治為中心指出楊逵普羅文學思想的被動接收及其差異的觀點。同時,春燕在此論文中,對於前人研究文獻的回顧、引用與對話,也不僅限於台灣學界,而是盡可能地納入日本學界現有的研究成果,就此而論,
我認為春燕對楊逵與日本普羅文學思想關係的考察,並由此切入對比1930 年代日、台普羅文學思想的淵源與差異性,已達到此一研究領域前人所未迄及的高度。
  在以普羅文學為志業的研究道路上,我很高興有春燕此一同好相伴,謹此以「德不孤,必有鄰」與春燕共勉!

徐秀慧 乙未初夏於台中

簡介

本書從楊逵發表的普羅文學大眾化理論出發、對照當時日本文學理論及動向。具體指出楊逵在1935年前後的普羅文藝理論受到日本影響並且進一步轉化的事實。楊逵從日本文壇吸收到的文學理論,早於目前文獻可知的其他台灣文壇人士,並積極參與日本中央文壇的討論,將殖民地文壇的意見帶進日本中央文壇,並且將日本文壇的理論消化吸收,變成適合台灣文學成長的養分。
本書共分五章,主要探討楊逵與文藝大眾化論述、行動主義文學、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關係。書中大量徵引日語文獻,細密考察,對於既有文學史上論述模糊、疑難爭辯處作出回應。還原了當時日本文壇論爭的議題性與發展,並進一步比對楊逵與日本文壇關於行動主義、社會現實主義的論述的淵源與差異性。

作者簡介

白春燕

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淡江大學日文系、東海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際魯迅研究》、《國際村上春樹研究》翻譯編委。

研究範圍:
日治時期中國、日本、台灣的文學交流、左翼文藝理論流布。

主要學術著作:
〈1930年代臺灣日本的普羅文學之越境交流——楊逵對日本普羅文學理論的接收與轉化〉(2011)
〈論楊逵對1930年代日本行動主義文學的吸收與轉化〉(2013)
〈文藝的輕騎隊:楊逵報告文學思想與理論探源〉(2014)等。

目錄

推薦序/徐秀慧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起源
第二節 文獻回顧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楊逵與文藝大眾化論述
第一節 日本文藝大眾化論述
第二節 楊逵的文藝大眾化主張
第三章 楊逵與行動主義文學
第一節 日本的行動主義文學
第二節 楊逵的行動主義文學主張
第三節 楊逵對行動主義文學的接收與轉化
第四章 楊逵與社會主義現實主義
第一節 蘇聯文藝理論的發展與傳播
第二節 旅行到中國-日本-台灣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文獻

出版後記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