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路書店
- 文學小說
漂泊與追尋:顧肇森的文學夢
- 作者 /
陳榆婷
- 出版社 /
秀威經典(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5-08
- ISBN /
9789869181907
- 定價 /
NT$
410
- 優惠價 / NT$
369
悄然消失的醫生作家 文學為他說了一切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許俊雅教授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創系 張春榮教授
世新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蔡芳定教授
──專序推薦
本書特色
★ 重新認識神秘消失於太平洋彼岸的醫生作家、金鼎獎得主──顧肇森
★ 實地訪問顧肇森文壇友人鄭樹森教授,紀錄珍貴資料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推薦序一:久違了,顧肇森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許俊雅
顧肇森什麼時候走的,坦白說,我還不很清楚,有人說是1995年(九歌),也有人說是1994年(如本論文),我只記得有很長一段時間他從文壇消失了,也不見報刊報導他的相關消息,但他作品之好以及俊逸的容顏,卻是讓人印象深刻。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生年1954年以及醫生作家的頭銜,我周圍有不少1954年出生的朋友,今年(2014)他們都度過了所謂的花甲之年,像繁華盛開的年度,但想起顧肇森卻黯然離去二十年,如果人還在的話,肯定會留下更多精彩的作品,當然榆婷得再花更多時間去閱讀,不過我相信那也會是一段愉快的閱讀之旅。
榆婷以顧肇森做為她碩論研究對象並請我指導時,我雖然訝異,卻也驚喜,未料上課介紹顧肇森一篇極短篇能獲致這樣的效果,後來我看到她發表在《國文天地》上的一篇小論文,談〈最驚天動地的愛情〉,體會之敏銳,分析之透徹,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她說那對闊別十五年、經歷一番寒徹骨的戀人一樣,多年後愛上的並不僅是彼此,而是那份曾經共同享有的青春印記,在逐漸衰老的中年路途上、在漸感無趣的婚姻生活之外,找到一個可以相濡以沫、重溫舊時美夢、重燃青春激情的夥伴。所以,這樣的愛戀,不過是向青春的自己「招魂」罷了。她完全深刻掌握了這篇極短篇的深髓:再驚天動地的一見鍾情、再不顧一切的目眩神馳、再刻骨銘心的瘋狂愛戀都難以與日復一日的柴米油鹽相互抗衡。這樣優質的學生,可遇不可求,因此我很放心、放手讓她恣意發揮,尊重她的創見,她非常勤奮經營她的論文,在撰寫之際,聽聞顧肇森生前好友鄭樹森回臺,立即掌握難得機會,做了深度的訪談,整理之後徵得同意,便將訪問稿投給了《文訊》,獲致相當的迴響。又過不久,《文訊》刊登了金光裕先生〈一臥滄江驚歲晚―想起顧肇森〉一文,再過不久,榆婷來信告知她這本論文將由秀威出版社出版,當下,我真感覺到「久違了,顧肇森」。
榆婷論文初稿完成後,遲遲未見她提出口試申請,失蹤了兩個多月,反倒是我自己焦急起來,請助教再幫忙聯繫看看,結果是從學運開始之後,長期掛在網路上或至現場關心所致,這事讓我想起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顧肇森完成了〈此身雖在堪驚〉、〈素月〉,表達對天安門慘劇的痛心(雖然他曾在散文〈驚豔〉中自述對政治禁書興趣缺缺),顧肇森傳佈公義更甚藝術焦慮的性情,似乎也感染了榆婷,這兩個多月未見榆婷對論文的焦慮,後來我才稍微收手,要她再繼續修訂補強。其實我一直覺得榆婷是命中注定要研究顧肇森,她告訴我顧肇森有位雙胞胎哥哥,戴文采有篇文章如何如何,我覺得這都是很重要的閱讀及討論作品的線索,後來我才知她有一對雙胞胎孩子,這麼巧。做為雙胞胎的母親,對於雙胞胎孩子心理、成長的過程,必然有助於她對顧肇森作品的理解。
身為醫生作家的顧肇森,文學才情噴薄極早,高中、大學時期的作品已受文壇矚目,獲致相當多的讚美聲音。寫作是一種靜坐,也是一種療癒,他對寫作的虔誠、執著,透過一些訪談文字可以知道,比如自覺作品未臻完美而不願發表,為將來創作長見識,不惜花費鉅資入住五星級飯店,赴港品嘗港式美食等等,都可看見寫作於他是高度熱情以及堅持完美的志業。今日回首他的創作,我們不禁要佩服他的早慧及前衛,他成長於松江路眷區,像〈琵琶行〉、〈市場〉、〈燈節〉、〈一棵長滿禮物的樹〉、〈似水流年〉、〈猶記當時年紀小〉、〈湖州粽子、綠豆糕及其他〉、〈年年難過,年年過〉寫童年眷村生活的懷念,1991年他在《聯合報》繽紛版有「以食為天」專欄,寫下十五篇飲食散文,可說很早寫及眷村及飲食文學。至於〈拆船〉、〈塵埃不過咸陽橋〉同性間親密的依附關係以及〈張偉〉一作被視為同志文學的經典,足見其題材非常開闊,始終站在社會現象觀察與關懷的立場。雖然《槍為他說了一切―盧剛殺人事件》以及〈太陽的陰影〉,爭議也多,但評論本來就是見仁見智,以〈太陽的陰影〉為例,本篇戲劇性的高潮在於文末長達五頁的論辯,卻容易遭致結構不勻的批評,而同有醫學背景的安部公房(東京帝国大学醫學部)的《他人的臉》同樣引發疑慮,但在結構如此不均勻的情況下(花了極多篇幅述說如何製作一張臉誘惑他的妻子),此部小說仍然獲得喝采。
榆婷在人生第一部論文,選取了一位優秀作家的作品來閱讀,對於文學的感受能力必然得以提升,我也期待在往後的學習生涯中,她能繼續保有不追新逐異、不跟風趕潮的態度,選擇與自己生命契合又能愉悅讀小說、寫評論的一條道路。是為序。
推薦序二: 顧肇森生命與作品的美學再現
蔡芳定 世新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1980年代因寫活一系列華人異域謀生群像,從而蜚聲文壇,令讀者驚豔的顧肇森,其作品向來被歸類為「留學生文學」與「移民文學」。但也因其小說創作不乏同志題材,因而某些作品亦被納為「同志文學」範疇。其實顧肇森是一全方位作家,短篇小說、散文、報導文學都有相當傑出的成就。
主客觀因素的交相紛呈,華人世界的「顧肇森研究」,有單一化與偏向化的局限:多半聚焦單一篇章、單一集冊的討論,或同志文本的探討,較乏全面性的觀照其文學作品的美學經營與成就。
在本書中,作者做了很多突破,特別是研究範圍的拓展與研究方法的創新。
研究範圍方面,就顧肇森已發表的文學作品﹙短篇小說、散文、報導文學﹚之直接資料與間接資料皆在討論之論。
研究方法方面,作者突破傳統研究模式,交叉使用多種研究方法,闡幽發微詮釋並彰顯顧肇森的文學成究。如使用「文獻分析法」、「採訪法」,歷時性、共時性雙向比對其與其他同質性文學的共性與殊性,並參閱心理學、性學等相關理論精髓,研究顧肇森個人生命歷史,特別是其身心狀態育其作品關聯性研究。核心作品研究,則採「文本分析法」,觀照剖析其作品之主題內涵與藝術表現,就中並兼採「敘事學理論」與「新批評」解讀顧肇森作品的多義性與象徵性。此外還專章審視其文本的疏離性及其報導文學,以深化並凸顯其移民書寫,前者參考「後遺民寫作理論」,探討其國族想像與家國情懷。後者,除應用傳統報導文學批評方法外,還注入新聞學與人類學的理論元素,揭示顧肇森獨特卻具代表性的文化視野。
我個人特別肯定其書末的年表整理與呈現,這對於作家、讀者與研究者來說,毋寧說都是一種功德,利於作家的被定位、讀者的閱覽與研究者的後續研究。
本書展現出作者的視野寬闊、理路清晰、思維理性、文筆暢達,尤其文本解讀與詮釋,能入乎其中並出乎其外,兼顧客觀性與超越性。篤定的說,本書將會是「顧肇森研究」的經典之一。
推薦序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創系 張春榮教授
本書全面聚焦顧肇森作品,用力甚勤。作者條分縷析,深入探索;精到見解,醒心豁目;可謂言之有理,言之有味。尤其行文洋溢文采,充滿獨特美感興發的發揮,化嚴肅論述為活潑召喚,頗為難得。此書篤實生動,足為研究顧肇森的文心領航,值得後來者參考。樂於推薦。
簡介
曾於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中,因寫活一系列華人異域謀生群像,從而蜚聲文壇的金鼎獎得主顧肇森,突然神祕消失於太平洋彼岸。2004年,顧肇森的文友鄭樹森教授,以一篇悼文,揭開了顧肇森死亡之謎。但顧肇森作品之討論已沉寂多時,而諸多關於顧肇森其人的流言、揣想亦在虛實間發酵。這樣一位曾被矚目的海外華文作家,留下了《貓臉的歲月》、《月升的聲音》、《季節的容顏》等優秀作品,最後卻「神秘地」消失,徒留知音無限扼腕。
顧肇森是一位全方位的作家,但至今對顧肇森的華文研究,多半著重單一篇章、集冊,甚至其同志文本的探討,較少全面性地討論其作品的整體美學與成就。本書聚焦顧肇森其人其事,前半部分析移民文學的歷史成因,以了解顧肇森寫作的時代背景,並深入探討顧肇森的生命歷史,做為作家作品研析的基礎;作者更實地採訪了顧肇森的文壇友人鄭樹森教授,聽其詳述與顧肇森的文學因緣,作家的創作身影,更顯清晰。本書後半部分析顧肇森的文學創作,探討顧氏小說、散文、及報導文學作品──《槍為他說了一切》(曾獲聯合報文學獎報導文學第二名)中,作品如何展現作家內在靈魂的超越與寄託,並反映了時代的離散與疏離。
作者簡介
陳榆婷,1976年生,屏東人。台大中文系畢業,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學碩士。曾任高雄縣湖內國中訓育組長、國文教師、美術教師。現任台北市大安國中導師、國文教師。
目錄
推薦序一:久違了,顧肇森/許俊雅
推薦序二: 顧肇森生命與作品的美學再現/蔡芳定
推薦序三/張春榮
自序
第一章 序曲:尋找作家
一、文壇明星,神祕消失
二、搜尋顧肇森作品
三、追蹤作家
第二章 尋夢天涯:顧肇森其人
一、逐夢少年:留學前成長歷程
二、築夢他鄉:一位熱心公義的留學生
三、作家寫真
第三章 思索人間:顧肇森小說
一、1972~1978年,才情不凡的少年之作:《拆船》
二、1981~1986年,冷調刻劃移民辛酸:《貓臉的歲月》
三、 1985~1989年,眾聲喧嘩,靈肉辯證:《月升的聲音》
四、 1990~1991年,留不住美的無可奈何:〈時光逆旅〉、《季節的容顏》
五、顧肇森小說綜論
第四章 未竟之夢:顧肇森作品的疏離世界
一、家國議題
二、離散主題
三、漂泊的靈魂
第五章 追索正義:顧肇森的報導文學
一、寫作初衷:沒有真相,沒有正義
二、《槍為他說了一切》的創作歷程
三、顧肇森對盧剛產生自我投射的同情心理
四、槍無法說出一切
第六章 尾聲:追悼作家
一、文學為他說了一切
二、永不褪色的社會關懷
附錄一 顧肇森作品評論研究
附錄二 顧肇森年表
參考文獻
一、顧肇森作品
二、專書
三、單篇論文
四、學位論文
五、紀錄片
六、網路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