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羊‧真心‧祝福──林煥彰詩畫集

吉羊‧真心‧祝福──林煥彰詩畫集

  • 作者 / 林煥彰
  • 出版社 / 釀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5-07
  • ISBN / 9789864450213
  • 定價 / NT$ 550
  • 優惠價 / NT$ 495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給自己更多的祝福。

感恩。


本書特色

他是自庶民百姓、紥實的土地上生長起來的詩人和畫家,「一半時間當工人,一半時間當文人」,從未使詩和畫離開現實和生活,卻能有所超脫、帶領讀者進入如孩童遊戲的、無污染的世界,卻又自有其不俗甚至富有哲思的生命觀和世界觀,這是他獨家的「半半哲學」所成就的,在這一半與那一半之間、在此界與彼界間不安地跨來跨去,永不被固定,或也是他熱中藏冷、冷中藏熱的生命本體所導致。至於他的詩與畫如何能源源不絕,其實況或竟是面對一口「木箱」,面對一片未知和黑漆,豈能輕易探究?

──白靈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相關影片

2050713林煥彰訪談-談詩觀

2050713林煥彰訪談-談小詩運動

名人推薦


半半樓主的跨界行
——林煥彰詩畫集序
白靈

「半半樓主」林煥彰,是什麼都只要一半的詩人,一半的幸福一半的辛苦,一半的喜一半的哀。過去,在他還沒成為詩人以前,他的人生有一半是活在泥淖和陰暗中的。後來,他拿一輩子的一半時間寫成人詩,一半時間為兒童寫詩;現在,他一半時間待在家裡,一半時間出外或出國演講、旅行、拍照、訪友、順便在路上找靈感。如今,他的心總是一半懸在家裡,一半懸在世界各地詩友、尤其東南亞各國;尤其泰國「小詩磨坊」的眾詩友身上。
他是移動的跨幅極大的詩人,像是左腳才踩在白天、下一秒右腳已踩進黑夜,明明左手方摸著太極圖黑漆的陰、右手已探進太極圖中亮白的陽,今天他還在臺灣,明天他可能到了英國準備流浪。其實,他左一半右一半的腳步,是再自然不過的,像人同時擁有左腦和右腦的不同天性和內涵一樣,本來就會在左腦右腦間快速地進進出出,尤其是創造力豐沛的人;唯有這樣,才能不斷釋放出能量。但大多數人因害怕變化、害怕右腦的夢太強勢、妨礙了白天的生活.就會常固守規矩的左腦,乖乖地過完一生。
年過七旬的林煥彰,卻仍十足像個年輕小夥子,畫畫、攝影、寫詩,頻繁地進出左右腦,抱著平板上臉書、寫稿,仍不知老之將至。朋友中,他是最能順著左一半右一半、詩一半畫一半的天性而動的,多年下來,才能在其間轉動出一番志業來。因此在林煥彰身上,有一半是大人一半是小孩,「天真度」也比一般成年人至少多了一半;這「天真度」包括:充滿了遊戲心、不安份、動個不停、容易大驚小怪、與人互動頻繁,因此也不想長大。這本詩畫集,詩一半畫一半,展現的正十足是他的這種半半精神。
多年來,他在東南亞詩友圈鼓倡六行(含以內)小詩,出版十多本《小詩磨坊》,卓然有成,比如此詩畫集第一首〈晚安‧祝福〉,即是六行小詩,但形式甚為特殊,其內容乍看宛如一首典型十行的小詩:

晚安。一個人;

一個人,
在心上;

孤寂的旅程,
繁星滿天──

祝福。

此詩形式是一二二一分四段,這是六行詩中較少見的,卻充滿了故事性和懸疑,很像一封情書;頭一行像是對某人道「晚安」,告訴對方自己現在是「一個人」,即是告之目前所處狀態。可是卻有「一個人,在心上」,這是一種表白,說某人你,我永置於心中,無時或忘;但眼前獨處,不得相見,雖是「孤寂的旅程」,卻有「繁星滿天──」相伴,有如所見皆是你的眼神;此處「──」有一切不必多說,盡在不言中之意。最末以「祝福」兩字結尾,完成問候及想念。
此情書僅二十二字,卻動用了八個標點符號,逗點、分號、句號各兩個,破折號也占了兩格,加上分成四段,顯然均有意使讀者不要閱讀得太快。當然,前面第一段「一個人」與第二段的「一個人」,很可能皆指向「你」,卻也可分頭指「我」及「你」,如此方能造成歧義,增加詩的豐富性,因此一二兩段分段是必要的。
相似此六行詩分段形式的,還有另一首七行詩〈分離‧祝福〉:

分離。兩朵雲;

在空中飄浮,即使有機會融合
在一起;有風,終究還是會
分離──

分離的雲,也已不再是原來的
兩朵;兩朵,飄浮離去的雲

祝福。

此詩一樣分四段,語意上若將「分離──」併入上一行,則等於一首六行詩。首行是宣告結果,就是「分離」,「兩朵雲」即使「有機會融合」、「在一起」,但因難免或不能阻止「有風」,所以「終究還是會/分離──」。也就是主觀上的意願(融合、在一起)會因客觀環境的限制或阻撓(有風),難以完成心願。但即使如此,「分離的雲」就「不再是原來的兩朵」,收穫是相互融合過後,彼此分給了對方自己的一部份。又此詩若與「曾經有過,就把它放在心上/看不見,卻永遠擁有。」(〈知足‧祝福〉)、「她是空中的鳥,自由來去;/她是天上的星,可望不可及;//一生都在想,未必一生都擁有」(〈幸福‧祝福〉)等詩參看,或可略略窺得林氏的情感觀。
此詩與徐志摩著名的〈偶然〉一詩不同,徐詩第一段是「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其中「一片雲」在天空,「波心」未明指,可能是大湖是小潭或是池塘乃至只是虛指「心湖」,但到第二段卻說是「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既然「相逢在黑夜的海上」,因此徐氏的「波心」就更不明確,意象前後並不統一,可能兩人就是偶然交會在大時代的某一時刻罷了,彼此「互放光亮」一番即是最佳狀態。而林煥彰的意象則是前後統一的,「兩朵,飄浮離去的雲」是最末的景象,各自「飄浮離去」是命定的,只能偶然互融交會,但「分離的雲,也已不再是原來的兩朵」,因此是彼此完成了一種生命儀式,此儀式比起徐詩更進一步,不單是「互放光亮」,而是遇到前與遇到後,整個身心靈均有難以想像的轉變,此後之我再也不是過去之我,因此就很難「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那麼灑脫或偽裝灑脫,反而因既然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此後就不那麼悲觀或悲劇了,甚至應該是歡喜或視為人世喜劇才對,於是彼此各予對方深深的「祝福」,也就順理成章了。徐詩顯然以音調鏗鏘、瀟灑自然取勝,但林氏有完善的意象、超脫的生命觀,比起徐氏就更有人生的哲思、格局不同的意境了。
此集中另有一首深富生命哲理的〈木箱‧祝福〉,頗能看出林煥彰藉淺白的語句企圖經營出詩的另一番景象:

木箱。古老的世界;

打開一口,
祖父年代的木箱;
打開一片黑暗。

打開一片黑暗,
我跳進去;
走入未來,
也走進古代。

在黑暗的木箱中,
現在的我,
永遠不見了!

祝福。

現實中再古老的「木箱」,也只是一口年代久遠、充滿斑駁痕跡的箱子,林煥彰卻說那是「古老的世界」、即使只是「祖父年代的木箱」,卻是「一片黑暗」,宛如打開也不知其內涵物的黑盒子,令人摸不著頭緒。三、四段是林氏的疑惑和想像,如果他「跳進去」那黑暗中,即是「走入未來,/也走進古代。」這可讓讀者開始傷腦筋了,何以祖父年代(不過是日據初期或中期、或清末民初)會就與「未來」和「古代」有關?關鍵可能在「黑暗」兩字,與未知、死亡、或難以明白的陰間世界、或一切的不可知都有關。因此,當我也隨祖父而去,則也不過是林氏家譜中的一個名字罷了,那麼「黑暗的木箱」與祖先的牌位也沒什麼不同,如此:

在黑暗的木箱中,
現在的我,
永遠不見了!

人再度成為時間潮流中的一起小波小瀾,豈不是非常自然?再大可見的「木箱」本該有收容物,裡面卻是「一片黑暗」,一口木箱卻可消化掉一切,可見的最後化為不可見,可見的比起不可見的末了皆微不足道;此詩呈現的既是林氏的生命觀、也是死亡觀,甚至是宇宙觀。
此集中另有一些詩段,也甚可思索或具戲劇性,如:

上山的影子,走在前面
我丈量它,也丈量自己
──入秋的心境。 (〈影子‧祝福〉)

想她。去哪裡?

去郵局,去圖書館;還會常常想
什麼時候可以違背心意,繞道走一圈
中山北路,去某段轉角
轉角的伯朗咖啡,轉角的某段的心──(〈想她‧祝福〉)


婆娑之塔,在安然高大的松林樹下
任秋風穿越,任時空空著 (〈婆娑塔‧祝福〉)

友誼像芝麻粉,
任何湯菜,我都加上它── (〈芝麻粉‧祝福〉)

滿樹金黃的銀杏葉,會突然
和那陣冷風吵吵鬧鬧,
一下就掉光所有的葉子! (〈銀杏‧祝福〉)

路上,每輛經過的車
都為窗外寶藍色的海的
百褶裙,繡出一條
波斯菊盛開的花邊,緩慢下來
歡呼驚叫──

我也在車上,也成為一名
不安分的
騷客;一直要把頭和手
伸出去!午安

祝福。 (〈波斯菊‧祝福〉)

「丈量自己/──入秋的心境」、「轉角的某段的心」、「一下就掉光所有的葉子」、「繡出一條/波斯菊盛開的花邊」等,均清新可喜、意在言外,令人生出無窮想像。以上這些詩例,大致可以呼應他一向堅定的詩觀:

 我以為現代詩所予人的晦澀之感,應該在我們這一代消除,但我無意把詩弄得平淡,也許我面臨的是一個挑戰──面對最平常的事物,要表現至真的情懷;無論如何困難,但願有所改變。

這樣的努力不只他一人,很多人都戮力實踐,但臨老不懈、堅持迄今仍頻頻出招如林氏者並不多見。「面對最平常的事物」即如前舉「兩朵雲」、「木箱」等事物,展現的卻是出人意表的詩境或格局。這樣的效果也一如他的名作:

先關門,再走出去//禪或夢或日本俳句/都這樣鼓勵我(〈無師〉)

鳥,飛過——/天空//還在。(〈空〉)

等詩,皆從小處著眼(門/鳥),大處著手(生命困境/生存時空),卻令人印象深刻。至於他的畫自有其樸拙、天真、簡練、自然如童畫或素人畫家的特殊效果,同一羊卻可百態千姿、隨手即得,觀賞後令人手癢,無不躍躍欲試。
他是自庶民百姓、紥實的土地上生長起來的詩人和畫家,「一半時間當工人,一半時間當文人」,從未使詩和畫離開現實和生活,卻能有所超脫、帶領讀者進入如孩童遊戲的、無污染的世界,卻又自有其不俗甚至富有哲思的生命觀和世界觀,這是他獨家的「半半哲學」所成就的,在這一半與那一半之間、在此界與彼界間不安地跨來跨去,永不被固定,或也是他熱中藏冷、冷中藏熱的生命本體所導致。至於他的詩與畫如何能源源不絕,其實況或竟是面對一口「木箱」,面對一片未知和黑漆,豈能輕易探究?

簡介

今年歲次乙未,由羊值年,我想應該屬於吉祥的一年;於是我畫了很多羊,自己覺得很高興,可以拿來和大家分享,同時認為也可以為別人祈福,祝所有的人都能過得平平安安。因此,決定為自己出版這本有詩有畫的書。所以,收錄的畫全部是羊,希望大家都能感受到喜氣洋洋。

至於詩作,也是特別的:因前年秋天,參加中華民國筆會代表團,出席在韓國著名旅遊勝地慶州舉辦的第38屆國際筆會,會後我獨自南下釜山,拜會宣勇等多年不見的老友,受到他們熱烈款待,又是舊地重遊,感觸良多,詩興大發,便很快寫下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獨特形式的詩,與韓國文友三十多年來交往的深厚友誼及景物有關。

這系列獨特形式的詩,每一首題目都明確標示主題,並以相同的祝賀語「祝福」結束,我長久以來就有一種想法;總希望大家都能和我一樣,無論是否處於順境,都得設法自我調適,讓自己過得心安理得,給自己更多的祝福。感恩。

──林煥彰

作者簡介

林煥彰



宜蘭人。一九三九年生,二十歲開始學詩、畫畫。詩越寫越短,畫也越畫越簡單。近年傾向於「遊戲」,提倡「玩文字‧玩心情‧玩寫詩‧玩創意」。二○○三年元月起,在泰國、印尼《世界日報》副刊推動六行以內的小詩寫作;二○○六年七月一日和泰華詩友在曼谷設立「小詩磨坊」,探討小詩寫作。已出版著作有百種以上,並有詩文數十篇編入兩岸四地及新加坡中小學語文課本中。部分作品被譯成英、日、泰、韓、德、意、俄、印尼、蒙古、馬來等外文,並已出版中、英、韓、泰文對照版詩集和圖畫書多種。曾任泰、印《世界日報》副刊主編,現任《兒童文學家》發行人、《乾坤詩刊》發行人兼總編輯。二○○八年香港大學首任駐校作家及海內外講學。

目錄

半半樓主的跨界行―林煥彰詩畫集序/白靈 
反映詩意中的繪畫語言/許水富 
玩,一切都為了遊戲
―包括詩與繪畫/視覺圖像意義的探索 
1.晚安‧祝福 
2.影子‧祝福 
3.早安‧祝福 
4.午安‧祝福 
5.預約‧祝福
6.中元‧祝福 
7.難過‧祝福 
8.知足‧祝福 
9.心病‧祝福 
10.幸福‧祝福 
11.分離‧祝福 
12.想她‧祝福 
13.秋景‧祝福 
14.日夜‧祝福 
15.微笑‧祝福 
16.詩人‧祝福 
17.白鷺鷥‧祝福 
18.烏鴉‧祝福 
19.喜鵲‧祝福 
20.美笑‧祝福 
21.重遊‧祝福 
22.婆娑塔‧祝福 
23.蟾蜍‧祝福 
24.裸裎‧祝福 
25.芝麻粉‧祝福 
26.盾島‧祝福 
27.松島‧祝福 
28.老鷹島‧祝福 
29.洞島‧祝福 
30.燈塔島‧祝福 
31.五六島‧祝福 
32.野菊花‧祝福 
33.松葉菊‧祝福 
34.四季萊‧祝福 
35.回家‧祝福 
36.樹的‧祝福 
37.一條老街‧祝福 
38.銀杏‧祝福 
39.木箱‧祝福 
40.波斯菊‧祝福 
41.快樂‧祝福 
42.過客‧祝福 
43.遊蹤‧祝福 
44.禪詩‧祝福 
45.愛‧祝福 
46.安平‧祝福
羊年‧祝福―《吉羊‧真心‧祝福》後記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