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路書店
- 文學小說
颱風意識流──王羅蜜多新聞詩集
- 作者 /
王羅蜜多
- 出版社 /
秀威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4-11
- ISBN /
9789863262947
- 定價 /
NT$
250
- 優惠價 / NT$
225
本書特色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推薦序】上詩若水──我讀王羅蜜多新聞詩集/蕭蕭
西方人以「地水火風」四大做為物質世界最初的簡單元素,最初的基礎面貌,東方的老子在眾多元素中特別選擇「水」做為「道」的形象用語。如《老子》第四章,形容「道」的形貌,他用了「沖而」、「淵兮」、「湛兮」三個「水」部首的字來肖形、且繪其聲影︰
道,
沖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而」、「兮」這樣的虛字,做為助詞用,等同於「沛然」、「浩然」的「然」,可以置換的是「焉」、「爾」、「乎」、「哉」等字,所以「沖而」、「淵兮」、「湛兮」這三個詞的後面,我都給她們加上逗點,唸讀的時候聲音可以拉長一點,這「沖然」、「淵然」、「湛然」之意,就是清泠冷冽、幽深澄寂,道就這樣飄飄然、淡淡然、靜靜的,瀰滿我們的四周。老子寫的時候押韻,我翻譯為白話也應該是有韻的文字:
道,多麼淡淡沖沖啊!不論如何應用,好像可以無盡無窮。
道,多麼幽微淵深啊!好像是生化萬物的老祖宗。
道,多麼深靜清澄啊!似乎存有,又似乎不存。
我不知道它從那裡產生,似乎在有象、有帝以前就有了跡痕。
老子這樣透過「水」理會「道」,我也這樣透過「水」理會「詩」。
詩,不是淡淡沖沖,幽微淵深的嗎?詩,不是不論如何應用,好像可以無盡無窮的嗎?詩興靈感,不是似乎在,又似乎不在嗎?詩,不是在有語言文字之前就有了一些端倪嗎?
最近,預讀王羅蜜多新聞詩集《颱風意識流》,我覺得蘇紹連跟王羅蜜多所倡議的新聞詩,當然也可以透過「水」領會到詩的真義。
譬如集名《颱風意識流》,颱風是天體,意識是人體,意識而能流是健康的人體,颱風的橫掃直衝與意識的流動,皆非人力所能控制,但又不能說是人力之所未能及。王羅蜜多的新聞詩集寫作,不就是這種意義?蘇紹連說詩若取材於新聞,就不會有斷炊之虞,因為「材料是現實的」,「詩意是抽象的」(蘇紹連︰〈詩的現實五重奏〉),現實的新聞材料,日日,時時,在發生,在改變,抽象的心靈詩意,隨時隨地與之互動,那就是現實社會的颱風與心靈意識的相互流動,造就了詩意。王羅蜜多則認為新聞詩寫的果實是豐盛而具有多種可能性,在他看來「新聞詩,是心靈基底面對繽紛世界的回應,亦是內在意識與外在事物的交合。」(王羅蜜多︰〈新聞詩.詩新聞〉)這「交合」二字所呼應的的就是集名的「流」。詩是「颱風」與「意識」之「流」。既然用到部首為水的字,我們就可以透過「水」領會到詩的真義。
《颱風意識流》五個字,可以是《颱風.意識流》,也可以是《颱風.意識.流》,這就是上善之水哩!水,可以進入糖或鹽之中,也可以讓糖或鹽進入自己的身體,但是又可以從糖或鹽之中抽離出來,仍然是完好獨立、不沾不染的自己。水,如是;詩,亦如是。王羅蜜多的新聞詩,強調新聞與詩的分合自由,有這種認識,詩能藉新聞而得其材,又可獨立於詩的歷史長河之中不受囿於新聞的時效性,保有詩的屬於水的上善之果及其恆久性。詩人也因而可以獨立於新聞之外,所以他可以或客觀、或主觀地因新聞題材而改變自己的介入程度。
批判,是所有文學工作者面對新聞題材最主要的態度,許多詩人喜歡說︰詩人是永遠的反對者。這是站在政治層面去看待新聞題材,但新聞題材是多面性的,如果是社會的、城鄉的、文化的、溫情的,哪裡是詩人應該站立的反對面?即便是政治新聞,兩黨兩色的對峙中,詩人如何自詡自己的位置是正確的反對面(無關乎政治正確)?
王羅蜜多以自序三的〈新聞詩〉表明自己的角度和方向︰
還原一則新聞
還原一堆詞
還原了一個氧化字
還原一張報紙
還原一灘水
還原了一棵掩面的樹
我們讓靈光過隙
喚醒新的一株
早期在臉書或網路上會看見「王羅蜜多」或「蜜多王羅」,無法辨識其義,也無法確定其序,王羅蜜多所「開示」的,或許是名字只是一種符號,不必深究內裡。新聞或許也可以如此對待,「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這裡無所謂政治正確、道德倫理、科學知識的選擇或判斷,有的只是傳播學的新聞眼、敏銳度。當眾多新聞出現,何者可以成詩,詩人的詩眼、詩人的敏銳度就成為取材的重要依據。我們看見《颱風意識流》中從颱風臉出發,聚焦於天災,卻也發展為情詩、性事。我們看見〈颱風意識流〉、〈死亡〉等詩,改用圖象詩的裝置藝術去安排字詞。我們看見更多的詩,如〈笑話〉、〈最夯的求婚術〉,是以新聞組合的方式寫成,不是單一事件的萌發。「新聞」而能成「詩」、成「好詩」,那就是詩人王羅蜜多功力的展現了!
超現實主義的「超」,在原來的詞彙中不一定有「超越」的意思,但在新聞詩裡,卻應該有「超越」的精神在。
王國維的「境界說」中,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蘇紹連在〈詩的現實五重奏〉裡談到「無我現實書寫」、「有我現實書寫」,無我現實書寫是指書寫者不介入書寫的內容中,有我現實書寫則是民主開放式的書寫︰「我」介入現實之中,將任何屬於「我」的情感、思想、想像當作素材,與現實揉合,或加入非現實的東西,一起用「我」的美學觀點去構成詩作品。後者是蘇紹連的理想,而王羅蜜多所實踐的,別人的批判是站在新聞之外或新聞之上,但王羅蜜多卻故意潛入新聞之中,仰泳俯泳,化身變身,自嚐其苦,自得其樂。這樣的新聞詩,因為有「我」的美學觀點去構成,所以就有「超越」的可能。至於「有我現實書寫」會達至有我之境,還是無我之境,那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不是一線通到底的悠遊卡可以實現。
小時候我們常有疑惑,為什麼每天發生的事都剛好填滿八張報紙?處理過新聞詩以後,我們知道求真的過程裡,採訪的第一線記者固然重要,調整的第二線編輯才是塑型、固型的真正高手,而詩人又在編輯之後,他會在浮泛的眾生裡留下哪一顆翠玉白菜、哪一顆白玉苦瓜?王羅蜜多的匠心如何獨運?颱風過後意識如何流動、如何塑型?在在都是有趣的詩學課題。
張愛玲在〈自己的文章〉中說︰「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這時代的總量。」新聞詩的書寫正可以實現這樣的理念。她甚至於堅定地表示︰「文學史上素樸地歌詠人生的安穩的作品很少,倒是強調人生的飛揚的作品多。但好的作品,還是在於它是以人生的安穩做底子來描寫人生的飛揚的。沒有這底子,飛揚只能是浮沫,許多強有力的作品只能予人以興奮,不能予人以啟示。」若是,王羅蜜多的新聞詩寫作更要發下宏願,它,不僅是個人「心靈基底面對繽紛世界的回應」,更可以是「以人生的安穩做底子來描寫人生的飛揚」,新聞詩給讀者的是沉潛、洗滌、昇華,王羅蜜多走在正確的路上,我們期待他更多飛揚之作,如水一般可以潛入黑泥深土,如雲一般可以飛翔在天、在山、在谷。
2014年寒露之後 寫於蠡澤湖畔
簡介
這是一本以新聞媒材為創作泉源的詩集,新聞內容五花八門,新聞地域浩瀚無際,遍及全世界甚至外星球,寫作方式超越現實範疇,作者將新聞素材在心靈內化後再反芻為豐富的詩語言,顯現一種現實與虛構交融的特殊情境──全書計分為「颱風臉」、「不正常之歌」、「摘星記」、「阿兵歌」、「海邊的大衛」、「發明課」、「末世七日紀」等七輯。
本書中的新聞詩可依附新聞存在,亦可脫離新聞閱讀,衍生不同的想像空間與趣味。王羅蜜多集結新聞詩的實驗性詩語言,為百花齊放的詩壇,托展了新興的美學創造領域。
作者簡介
王羅蜜多,1951年生,本名王永成,喜歡誦讀心經,王羅與蜜多經常進行著內在世界對話。
1973年淡江文理學院中文系畢業,2007年南華大學宗教學碩士。
詩人兼畫家,畫作廣獲國內外人士收藏。詩作散見吹鼓吹詩論壇網站、詩刊,新世紀吹鼓吹網路世代詩人選,大陸大詩歌詩刊,詩歌月刊,國內報紙副刊等。
現任吹鼓吹詩論壇新聞詩、散文詩版版主
2011年出版詩集《問路 用一首詩》
2014年生原家電〈閱讀空氣〉詩獎
目錄
【總序】台灣詩學吹鼓吹詩人叢書出版緣起 /蘇紹連
【推薦序】上詩若水―我讀王羅蜜多新聞詩集/蕭 蕭
【推薦序】 寫實與虛構的交融—我讀王羅蜜多新聞詩選集《颱風意識流》 /羊子喬
【自序一】 新聞詩‧詩新聞—心靈基底對繽紛世界的回應
【自序二】吃新聞的方法
【自序三】新聞詩
輯一 颱風臉
颱風臉
方舟
颱風意識流
死亡
火大火
颱風新聞標題佳作
覆手
輯二 不正常之歌
不正常之歌
不正常說法
不正常價值
稽首百科:黃冠無毛鷺
精靈的話語
當他按下鳥鳥時
椎與肋
睪丸釘在地板上
梯形的由來
他買下了自己
無
浪醉
相欠債(台語詩)
謬我
坦蕩之書
封面
輯三 摘星記
新聞報導:摘星記
笑話
杏仁豆腐冰
與月亮擦身而過
配方
午夜的翻譯機
馴牛記
馬賽
莫宰羊
強暴句
悚然
墜樓事件
舞台守則
五月節慶台上致詞範例
中華命相學院招生錄取名單
輯四 阿兵歌
真不是蓋的
阿兵歌
102年新代數考卷
抓酒風
只要一些好咖啡
蛇年公投
中秋節新開幕:鴨霸仙
輯五 海邊的大衛
海邊的大衛
真是的
不仙不死
最夯的求婚術
敝屣與Slipper
家家酒
禮佛慢慢來
一泡種子
無心之愛
輯六 發明課
傷停—紀念商禽
不纏
空格
洗妳
致大豪
致小強
進化
幽浮
發明課
鬥鬧熱(台語詩)
燒聲
信天翁
輯七 末世七日紀
末世七日紀
末日商品廣告
退貨聲明
天使的露齒笑
聖誕貓
佛說阿羅刺多經
八方淨士俱樂部
回家
【附錄】詩的現實五重奏/蘇紹連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