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大師的苦樂人生

藝術大師的苦樂人生

  • 作者 / 邱聲鳴
  • 出版社 / 新銳文創(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4-08
  • ISBN / 9789865716196
  • 定價 / NT$ 480
  • 優惠價 / NT$ 432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解讀
篆刻大師汪新士
菊壇皇后戴綺霞
菊壇耆宿宋寶羅
畫家李青萍
書法怪傑尹昌期
雕刻才女王怡蓉
水彩畫家金家齊
文物收藏家王盛漢
絢麗多彩的求藝之道


本書特色

文章以紀實文學的手法,如實記錄了大師們為追求藝術完美,孜孜不息、磨礪精進的執著精神,及所作的突出貢獻,對於研究中國政治史、法制史、戲劇史、繪畫史、篆刻史具史料參考價值。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距成都市區二十公里的雙流彭鎮楊柳河畔,有一座至今保留完好的老茶鋪——觀音閣。老茶客們抽著葉子煙一邊喝茶,一邊聊天。來來往往的客,在這茶館裡閒話平生,倏忽竟有上百年。茶館的地上被茶客們踩出一層厚厚的「千腳泥」,紋路如波蕩漾,人們笑稱這是茶館裡的水波雲。

邱聲鳴先生的書房裡,也有這樣的一片水波雲。那是他筆耕多年的記號。夜夜秋雨孤燈下,邱聲鳴先生馳騁於筆墨之間、方寸之地,累了,就拖動座椅,起身,踱步思考,又落座,移動座椅,繼續埋首。日復一日,書桌下的地板被蹭出一方凹痕,狀若浮雲。

猶如觀音閣的水波雲不知記載了多少茶客的人生,邱聲鳴先生書房的水波雲,也折射出時代風雲際會下的苦樂人生。邱先生在雲端漫步,勾勒風暴和彩虹,在與藝術大師們的心靈碰撞中,聆聽一個世紀的足音,感受那一個個高潔的靈魂。

《藝術大師的苦樂人生》像一個珍貴的容器,邱先生小心捧起的,都是從那水波雲間滴落的,露珠般晶瑩美麗又奇幻迷離的人生。金石大師、全才花旦、抽象畫家、菊壇耆宿、京劇名家、私人博物館館長、書壇怪傑……每一個人的人生都堪為傳奇,追念及之,可歌可泣。然而傳奇也如曇花,唯有求助於妙筆,才能將之定格在永恆的花季。

為人立傳記傳奇,以司馬遷為第一人。一部《史記》被譽為「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司馬遷開創的以人物描寫為中心的「記傳體」,成為歷代正史的標準文體。但「五四」後,因其體裁特殊,傳記文學一度被邊緣化,後注重「真、信、活」,傳記文學再度興盛。

傳記文學的「真、信、活」說來容易做來難。「志屬信史」,單一個「真」字,就須得十分功夫。調查走訪要勤,搜集資料要全,思考研究要深,人真、事真、情真。「信」,也是如此,要實事求是,不主觀不濫情,不虛構渲染,不隱惡揚善。即使做得到「真」和「信」,要想真正寫「活」一個傳主,又尤為難也。何以故?嚴謹敍事,難免犧牲掉一些恣意潑墨的文采。邱聲鳴先生的人物傳記卻篇篇真、信、活,何以故?厚積薄發,每一人每一字都是辛苦得來,耄耋之年才捧出《藝術大師的苦樂人生》這一陳年好酒。

邱先生四十餘年在報業耕耘,始終保持著讓人敬仰的報人情懷。他曾擔任地方報紙社長,被評為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享受到政府特殊津貼。然而,這些光環對他來說就像一個意外,他執著熱愛的是新聞事業本身,是採訪寫稿的快樂,是為民眾利益勇敢發聲的愉悅,是在真實的新聞生活中尋求人生價值的幸福。他為之奉獻一生。結果,就像所有專注於所熱愛事業的人一樣,榮譽和成功變成附加物接踵而至。
邱先生更願意做一個永遠的新聞現場觀察者和記錄者,用良心守望社會。在這艱苦的守望過程中,邱先生遭遇了很多奇人奇事,為《藝術大師的苦樂人生》積累了豐富的素材。而這,正是一個優秀的人物傳記作家必不可少的資源。邱先生積數十年新聞工作的專業經驗和技巧,在傳記文學中求真、求信、求活,終成真實嚴謹、細節飽滿、文風樸實、思想深沉之作。

傳記文學之真實,在各種細節。邱先生嚴守傳記文學之規,行文之細細到人物的每一個重要轉折處,都周全詳實,枝椏清晰。比如人物地理精確到村、鄉,線性時間精確到年月,性格描繪精確到傳主及相關人物說過的每一句話……新聞工作者都知道,要獲取這樣豐富的細節,沒有充足的準備和大量的採訪、補充採訪不能做到。有時候,即使是為了一句其他人物說的話,就需要數次拜訪,多方印證。且不說邱先生為完成作品而進行的採訪工作如何專業、勤勉、有效,單論一個身居高位的報人多年在新聞採訪一線奔波,這本身就令人敬重。天道酬勤,邱先生的辛勞成為彌足珍貴的歷史資料,這些資料不僅是他所記載的傳主的人生細節,也是社會進程的細節。人類就是循著這些星星點點的足跡,走向更為光明的未來。

每一個傳主的人生,都是一個時代的投射,是一個行業的縮影。邱先生是個新聞雜家,為寫好報導,虛心好學,樂於探索每一個陌生的領域。這也是他身為新聞人的特質——對一切抱有熱忱的好奇心。《藝術大師的苦樂人生》中,邱先生對篆刻、京劇、繪畫等藝術門類如數家珍,看熟稔程度,定是專家裡手。其實,邱先生出身貧寒,自小在打包廠當童工,並沒有耳聞目染藝術的環境。文章裡展示出來的藝術修養,全靠邱先生的好學而來。每寫一個傳主,他都要細心查閱相關的背景資料,不懂的就問,不會的就學,毫無一些文人自命清高的習氣。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他筆下的專業背景介紹,就是內行人也挑不出什麼毛病。比如評價汪新士「其印因字設形、章法自然、平中見奇、印外求印,富於筆墨情趣和金石氣韻。尤擅長邊款,沖切結合,筆墨情趣與金石斑駁相融洽,形式多樣,各體皆備,有六朝碑意。與此同時,他的書法藝術也達到相當境界,其書不留飛白,橫畫順勢直下並拖,豎畫則從輕出,一波三折,燕尾處挑筆,節奏自出腕底,顯得古拙厚重,結構天成,為他晚年在書印界自成一格打下了堅實基礎。」可謂字字精準,點評到位。

拋卻創作技術層面上的細節,邱先生的人物傳記最可貴的還是其內在的人文情懷。二十世紀是一個風雲變幻的年代。邱先生的傳主們有很多都出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左右,正是這些人,見證了大半個世紀朝代的更迭、時代的變遷,從戰火到和平,從動亂到重建,他們在時代洶湧的潮聲中開始各自微弱而頑強的歌唱,這歌唱又變成歲月回聲的一部分,激蕩到下一個世紀。

邱先生聽到了這些弱小生命的歌唱。他追溯著他們的故事,像沿著一條條咆哮的河流行走,時間回到一九一○年,一九二○年,一九三○年……年月像破碎的波浪,人們像隨波逐流的野草,春風得意時,戰火紛飛時,顛沛流離時,回首如夢時,邱先生的傳主們在追求藝術的路上從不停歇,富貴不淫,威武不屈,病困磨滅不了意志,鐵窗鎖不住夢想。畫癡李青萍的遭遇讓人落淚,書傑尹昌期的命運使人扼腕……在邱先生一字一句的描述下,一個時間段一個時間段的回溯下,讀者看到的是一個個非凡高貴的個體,感受到的是邱先生那火熱慈悲的心。我們從個人的命運看到的是什麼?是一個偶然的悲劇?還是一個時代的傷痛?邱先生的書中自有答案。

個人的命運構成了時代的命運,時代的命運又決定了個人的命運。在時代前行的征程中,個人的生活像一個里程碑,對應歷史的座標。這里程碑,就是青梗山下的那塊頑石,記載著各自的紅樓夢。而那些在藝海沉浮的人們,有著更為波瀾壯闊的人生,享盡內心的瘋狂與寧靜,看盡大繁華和大枯寂,一生苦樂交集,堪為傳奇。

真正的傳奇,如天邊的片片彩雲,總有機緣遇到邱聲鳴先生這般的守望者。他守望著真相,守望著滄桑,守望在人生邊上,將這片片浮雲,採擷進書房,變成字字心血的不老文章。

二○一四年六月二十六日夜

簡介

本書輯入了作者近十多年來所撰寫的知名藝術家和民間工藝高手的生平傳記。傳主所涉及的藝術領域,涵蓋戲劇、繪畫、書法、篆刻、微雕、文博、收藏等門類。文章以紀實文學的手法,如實記錄了大師們為追求藝術完美,孜孜不息、磨礪精進的執著精神,及所作的突出貢獻,並以他們絢麗多彩卻又坎坷多舛的人生經歷,回望了近幾十年中國的社會狀況與政治風雲。文中的故事、情節乃至細節,均為作者深入採訪、多方印證所得,內容翔實對於研究中國政治史、法制史、戲劇史、繪畫史、篆刻史具史料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邱聲鳴
1935年生,曾任沙市日報社長、荊州日報社總編輯。曾被評為中國優秀新聞工作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退休後,先後在中國《名人傳記》、《人物》、《縱橫》、《中國京劇》、《中國宗教》及臺灣《傳記文學》、《湖北文獻》等雜誌上發表人物傳記、報告文學及散文作品,並與人合作撰寫長篇紀實文學《1998:決戰長江》。

目錄

書房裡的水波雲(序)

鑠金流石的璀璨人生--篆刻大師汪新士
舞臺生涯八十年--臺灣菊壇皇后戴綺霞
藝海浮沉一青萍--歸僑女畫家李青萍的藝術人生 
菊壇耆宿宋寶羅
一位不應被忽略的繪畫大師--記資深水彩畫家金家齊
一位老藝人的梨園舊事--郭叔鵬與京劇名家的交往
鐵女寺的當代傳奇
荊楚才女 寶島成名--金莉的彩繪人生
搶救「地上文物」--王盛漢創辦荊楚民俗博物館的故事
「獄中弟子」與西泠印人的摯愛真情
書壇怪傑尹昌期
天才的磨難--尹昌期先生後傳
許光國:十四年重鑄越王劍
「神雕才女」與她的微雕珍品《八十七神仙卷》
百歲壽星張銘傳奇
國際理論化學界升起的一顆新星--記三十六歲的終生教授、年輕化學家王焰博士
母親逸事
博大父愛,讓女兒生命如歌--水利工程師的血淚深情

【後記】從人生際遇見證時代風雲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