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文學制度研究(一九四九~一九七六)

中國當代文學制度研究(一九四九~一九七六)

  • 作者 / 張均
  • 出版社 / 秀威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3-11
  • ISBN / 9789863262077
  • 定價 / NT$ 620
  • 優惠價 / NT$ 558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國家力量和各種文學勢力,在怎樣的交互關係中,決定著文學制度的建立與運作?
文學制度的運作,又在怎樣的歷史過程中,決定著「當代文學」的生成與展開?


本書特色

本書清楚地梳理了中國當代文學制度的建立,以及中國當代文學制度的運作是如何影響當代文學生產等重要問題。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簡介

文學,從來就不是只關乎個人心靈的純自足領域,現代文學是民族國家與現代化意識型態的一部份,更形成了現代文學制度。但是1980年代以來,中國學界對文學制度的研究往往預設結論,把文學制度看做國家意識型態的工具。
本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把文學制度看做一個各種文學勢力訴求博弈的場域,國家意識形態也只能是這個場域特定的一部分,從而觸及到新中國文學制度的複雜性和豐富性。

作者簡介

張均,廣州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主要研究二十世紀四○至七○年代大陸文學。已出版《張愛玲傳》、《張愛玲十五講》等著作。

目錄

序/於可訓
導言

上編 新的文學制度的建立

第一章 文學組織制度的建立
第一節 文藝機構的設置
第二節 稿酬制度演變小考
第三節 「道」、「勢」與身分:單位制度下的文人生存

第二章 文學出版制度的建立
第一節 出版社的國有體制
第二節 文藝刊物的編輯制度

第三章 文學批評制度的建立
第一節 批評與自我批評
第二節 文學批評與流氓主義

第四章 文學接受制度的建立
第一節 左翼文學「讀者」概念的演變
第二節 接受制度的創建、運作及異變:一項基於《文藝報》的考察

下編 制度介入與當代文學發生及展開之關係

第五章 組織制度與文人群體的新陳代謝
第一節 流亡者、合作者和「盛世遺民」:新制度下國統區文人的分化
第二節 通俗文人(一):鴛鴦蝴蝶派
第三節 通俗文人(二):中國共產黨的傳奇作家
第四節 延安文人及其體制性再生產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