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路書店
- 人文史地
當代金門演藝的變遷
- 作者 /
洪春柳
- 出版社 /
洪春柳(秀威代理)
- 出版日期 /
2013-07
- ISBN /
9789574305032
- 定價 /
NT$
320
- 優惠價 / NT$
288
本書特色
本書以深入淺出的形式,呈現出當代金門演藝的變遷,一方面掀開了戰地軍旅演藝的神秘性,另方面也道出了金門縣府演藝的蛻變力。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簡介
當代金門六十年(1949-2009),兩岸關係由戰爭而和平。經歷了36年戰地政務的金門,其演藝活動深受兩岸關係、金門政治和閩臺演藝的影響,形成一獨特的演藝生態。
本書以深入淺出的形式,呈現出當代金門演藝的變遷,一方面掀開了戰地軍旅演藝的神秘性,另方面也道出了金門縣府演藝的蛻變力。
作者簡介
洪春柳,福建省金門人。金門高中國文教師退休,金門大學兼任講師,曾榮獲趙廷箴優良國文教師、全國Super教師等獎項。金門文史工作者,寫作「老師的話」、「非台北觀點」、「花言鳥語」專欄,著有《金門傳奇:七鶴戲水的故鄉》、《浯江詩話》、《金門島居聲音》、《不知春去》等書。
目錄
陳師序
自序―圓一個初秋的夢!
前言―當代金門
上篇:戰爭‧金門演藝
第一章 炮下猶歌舞
第一節 金門本島50年代,金門本土演藝沒落
一、1949年前的金門戲曲
二、閩劇沒落、京劇興起
三、由張春秋到張素賢
四、由《國魂》到《牛小妹》
五、綜藝雜陳的康樂隊
六、無中生有的克難樂隊
第二節 臺灣來金50年代,來金軍旅演藝榮盛
一、蔣宋美齡與勞軍團
二、顧劇團和海加班
三、一流的軍旅演藝
四、香港影星團與菲律賓藝宣隊
第二章 歌聲壓倒炮聲
第一節 金門本島60-70年代,閩劇社再興,藝工隊榮盛
一、莒光閩劇社風光到臺灣
二、地方戲曲的鑼響、聲歇
三、全島走透透的小型康樂隊
四、多次赴臺的金城藝工隊
第二節 臺灣來金60-70年代,由軍旅演藝轉型電視演藝
一、軍旅演藝進入鼎盛期
二、陸光京劇隊又來了
三、豫劇團與臺語劇隊
四、由《郭子儀》到《田單復國》
五、藝工隊與歌劇隊
六、電視歌舞的新時代
下篇:和平‧金門演藝
第三章 炮聲遠去
第一節 金門本島活躍於80年代的金門文化團
第二節 臺灣來金80年代後,臺灣演藝來金走向多元化
一、電視勞軍盛宴
二、文化上前線與藝術下鄉
三、金門酬神戲的鑼鼓再興
四、永遠的戰地情人:鄧麗君
第四章 兩岸三地大舞臺 139
第一節 金門本土90年代後,金門本土演藝覺醒
一、傳統戲曲古調新唱
二、現代演藝萌芽了
三、本土演藝走出金門
四、金門國樂團赴臺競技
五、金門少年合唱團走遍八閩
六、蛻變為音樂島的金門
七、金門縣府演藝
第二節 臺灣來金90年代後,來金臺灣演藝求變多變
一、來金的臺灣傳統演藝
二、來金的臺灣現代演藝
三、由軍中話劇直接跳入兒童戲劇
第三節 大陸來金2001年金廈小三通,大陸演團來金成常感
一、叩關金門的廈門金蓮升
二、循小三通來金的大陸演藝
三、來金大陸演藝的類型
四、翔安戲校唱紅金廈海域
結語―戰爭、和平、演藝、人
一、金門演藝空間的變遷
二、金門演藝類型的變遷
三、戰爭‧和平‧演藝‧人
附錄
一、我把金門日報翻了一遍
二、尋訪金門舊戲院
三、對談金門本土演藝
四、1949-2009年金門演藝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