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路書店
- 社會科學
貶值的籌碼:歐盟對中國武器禁運
- 作者 /
梁正綱
- 出版社 /
秀威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1-12
- ISBN /
9789862218723
- 定價 /
NT$
280
- 優惠價 / NT$
252
本書特色
《貶值的籌碼:歐盟對中國武器禁運》一書耗時近4年完成,資料豐富,立論有據。
本書從「歐盟對中國武器禁運」切入,分析「中國崛起」後,各強權在歐洲地區的角力,開啟另一扇觀察研究之窗。既是一部能與國際接軌、建立國防決策參考的鉅著,更是值得推薦給國軍將校,擴展視野、放大格局的佳作。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簡介
歐盟對中國武器禁運,自1989年起實施已逾20年,成為歐盟對外執行為時最長的制裁。
中國與歐盟儘管在2003年即已同意建立戰略伙伴關係,但武器禁運仍具體而微彰顯兩大強權間,欲進一步深化合作存有障礙,無法成就完整之伙伴關係。中國抗議武禁是歧視、過時的政策,強烈要求解除;歐盟則搖擺於人權、經濟及安全等因素爭論不休。2005年6月後解禁案擱置,實質冷凍。
從歐盟對中武器禁運,可以窺見後冷戰時期中歐互動模式、利害關係、戰略著眼,及歐盟在安全、外交決策制定及執行上遭遇的挑戰。本書亦專章檢討台灣於解禁立場說明及權益爭取之作法與成效,提供施政建議。
全書引據豐富,另實際訪談歐洲戰略學者、歐盟執行武禁之政府官員。對探討歐盟戰略、中國崛起之研究者,係極具價值之參考文獻。
全書內容依序分為七章,各章節概要如下:
第一章 引言: 主要闡述全書撰寫動機、目的,作通盤介紹。
第二章 背景: 冷戰後新世界戰略格局的變動、歐盟與中國相互的外交政策、歐盟對台海情勢的觀點、中國與歐洲關係發展的縱向敘述。
第三章 演進: 將1989 至2010 年間,歐盟對中武禁發展劃分為3 個階段,俾突顯各階段之特點。
第四章 特性: 介紹武器禁運一般特性,以及歐盟對中武禁與眾不同之處、複雜難解原因。
第五章 評析: 從各方立場、正反辯論及影響因素,深入評析歐盟對中國的武器禁運。
第六章 前景: 分別自可能解禁與維持禁運的原因探討前景。
第七章 結論: 從歐盟、中國-歐盟、美國-歐盟、中國-美國四個面向相互對照,提出研究發現及建議事項。
附錄加入兩份作者赴歐洲工作期間,與解禁案有關政府官員及智庫學者會談紀要。其一係綜合多次與歐盟成員國承辦武器禁運及軍備管制幾位官員之談話摘要;其二是與荷蘭智庫「國際關係學院」(Netherlands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lingendael)學者專就解禁案進行之會談紀錄。
作者簡介
梁正綱
中華民國軍官,海軍軍官學校畢業,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
服務艦隊期間,歷任飛彈快艇艇長、「成功」級艦成軍訓練小組、戰鬥系統長、副艦長等職;曾派赴歐洲及東南亞擔任駐外武官,遍遊美、歐、非、亞近卅國。
樂於迎接挑戰,好窮理研幾。諸如:「臺海衝突中的戰略資訊戰」、「潛艦軍購延宕的國內因素」、「美維吉尼亞軍校OGA與GC制度研究報告」等論作散見於各軍事期刊。
長年的軍旅生涯及駐外經歷,使其具備外交、國家安全、戰略及軍備管制等多方面的實務經驗,對於寫作《貶值的籌碼》乙書立下深厚根基,立論有據。
目錄
推薦序(一)/林中斌
推薦序(二)/黃介正
推薦序(三)/陳永康
自序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背景:冷戰後新世界
第一節 世界戰略格局的變動
第二節 歐盟的中國/兩岸政策
第三節 中國的歐盟政策
第四節 中國與歐盟關係發展
一、政治:不斷調整轉變
二、經貿:快速穩定成長
三、教科文:交流日益增加
四、軍事:初步開啟接觸
小 結
第三章 演進:歐盟對中武禁各階段
第一節 平靜期(1989-2002)
第二節 洶湧期(2003-2005
第三節 冷凍期(2006-)
小 結
第四章 特性:歐盟對中武禁與眾不同
第一節 共同性
一、配合聯合國安理會決議
二、多設有實施期限
三、武禁常最後解除
四、禁止項目規定詳細
五、武禁授權各國自行執行
六、解除武禁需所有會員國一致通過
第二節 特殊性
一、僅宣告即開始實施
二、《歐盟條約》前唯一武禁
三、無法律效
四、沒有截止日期
五、執行期程最長
六、制裁項目留下半套
七、武禁效度受質疑
第三節 複雜性
一、政治面
二、經濟面
三、法律面
小 結
第五章 評析:解禁辯論及考量
第一節 各方立場
一、中國
二、歐盟
三、美國
四、其他
第二節 正反辯論
一、禁運僅具象徵意義
二、禁運原因已消失
三、中國人權狀況改善
四、解禁不會導致大量軍售
五、「行為準則」才有效
六、軍售可減緩中國國防發展
第三節 影響因素
一、歐洲大國領袖積極推動
二、歐盟追求戰略自主
三、歐盟架構制度造成限制
四、台海情勢頻生變數
五、人權與安全輕重權衡
六、美國行政立法一致施壓
小 結
第六章 前景:未來解禁的預判
第一節 可能解禁的原因
一、歐盟再無談判籌碼
二、戰略夥伴更獲深化
xii 貶值的籌碼:歐盟對中國武器禁運
三、美國態度可能轉變
四、歐洲更依賴中國
五、《里斯本條約》生效
六、歐盟內部漸趨穩定
七、解禁帶來驚人利益
八、軍火工業救亡圖存
九、台海緊張情勢和緩
第二節 維持禁運的原因
一、中國仍與美日戰略爭霸
二、人權狀況無明顯改善
三、美歐關係獲得修補
四、無歐盟大國領導
五、議會權力增加
小 結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一、歐盟:不足成為全球角色
二、歐盟:三強主導歐洲走向
三、中-歐:戰略夥伴不具實質
四、中-歐:北京畫出紅線
五、中-歐:解禁是貶值的籌碼
六、美-歐:調整跨大西洋關係
七、中-美:見證勢力消長
第二節 建議事項(台灣)
一、賡續提昇與歐洲議會友好關係
二、加強與歐盟成員國國會互動
三、運用歐盟決策設計的限制
四、尋求共同利益協請美日代言
五、注意台海情勢和緩的負面效應
參考文獻
附錄一 與歐盟成員國政府官員會談紀要
附錄二 與智庫學者會談紀要
附錄三 歐盟對中武器禁運大事紀
附錄四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