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叢談【全套五期合刊本】

戲劇叢談【全套五期合刊本】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本書特色

1.《戲劇叢談》雜誌原書五期,今完整復刻,穿線精裝,絕版後重新問世。
2.刊載大量有價值的戲劇解析和重要的第一手史料。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簡介

====《戲劇叢談》五冊復刻出版,稀有史料再次問世!====

「我相信這是臺灣任何圖書館,甚至是全世界的圖書館都沒有收藏的,因為它後面的四期是不定期的而且每期只有薄薄地二十頁,保存甚為困難,可能有人看完就把它扔了,但在史料上的意義它卻是十分重大。 」——蔡登山

中山出版社在一九五七年九月曾出版《戲劇叢談》第一集,陳璵璠是該出版社的老闆,他在序言說「今之愛好平劇藝術者,多以不能一睹前輩獻身此道之真容劇照為悵憾,爰將歷代所留寶貴難得名票名伶真蹟肖影,以及秘藏劇本、琴聖曲譜、梨園掌故、名家臉譜等,編印貢之於世。」

劉豁公在〈寫在戲劇叢談的前面〉一文言:「陳璵璠先生有鑑於此,蓄意刊行大量的《戲劇叢書》,而以《戲劇叢談》發其端,要我來共任編纂,這無疑是我所樂於從命的!」

劉豁公獨挑大樑,除了用豁公寫了〈楊小樓成功史〉、〈從譚鑫培說起〉、〈歌場怪物誤楊郎〉外,還用了許多筆名,如用「或功」寫了〈大老闆的戲德〉,用「大公」寫了〈閒話連環套〉,用「魚飯」寫了〈談連環套一劇之點子〉,用「一士」寫了〈梨園傳奇人物張黑與開口跳〉,用「河鞏」寫了〈叱吒歌臺金少山〉,用「老劉」寫了〈伶界畸人言菊朋〉,用「夢梨」寫了〈雨打梨花劇可憐〉等。

劉豁公文筆粲然,不管劇本,或是他這些談京劇、文史的文章,寫來真是食哀家梨,爽然有味!若非他浸淫京劇數十年不為功!

作者簡介

原編/陳璵璠、劉豁公
陳璵璠曾為中山出版社老闆,出版《戲劇叢談》第一集。
劉豁公(1889—?),近代戲劇理論家。從事戲曲創作和理論研究,民國17年6月至21年4月主編《戲劇月刊》,《戲劇月刊》是當時發行量最大、最受讀者歡迎的戲劇專刊之一,所出《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譚鑫培》、《楊小樓》6個專號,為後來研究中國近代戲曲史,提供了珍貴的史料。



導讀/蔡登山
文史作家,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冬》、《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楊翠喜‧聲色晚清》、《多少樓臺煙雨中:近代史料拾遺》、《多少往事堪重數:百年歷史餘溫(1890-1990)》、《情義與隙末──重看晚清人物》等十數本著作。

目錄

《戲劇叢談》全套五期總目錄
第一集(一九五七年九月出版)
封面
 彩色版 通天犀之青面虎
序言/陳璵璠 
目錄 
名淨臉譜(彩色版)
  姜維臉譜、霸王臉譜、高登臉譜、蔣幹臉譜/資料室 
寫在戲劇叢談的前面/劉豁公 
名照選幀
 楊小樓、譚鑫培、王瑤卿、陳德霖、張黑、金秀山、言菊朋、韋久峰、李心佛、朱琴心、王振祖、胡碧蘭、高華、孟鴻茂、陳璵璠、德珺如、金小樓、陳彥衡、復興劇校學生活動等
平劇祕本
  余叔岩祕本《天雷報》(陳彥衡藏)/資料室 
名琴師胡琴譜
 老譚真本《群英會》(陳彥衡藏)/宇輯 
平劇說薈
 閑話《連環套》/大公 
 談《連環套》一劇之點子/魚飯 
劇藝報導
  復興戲劇學校近況(嘯雲館主―王振祖)/璵璠 
平劇掌故
 楊小樓成功史/豁公 
 從譚鑫培說起/豁公 
 梨園傳奇性人物張黑與開口跳/一士 
 叱咤歌臺金少山/河鞏 
 伶界畸人言菊朋/老劉 
 三十年前朱琴心/資料室 
 顧正秋的姨母金小樓/資料室 
 大老闆的戲德/或功 
 歌場怪物談楊郎/豁公 
 雨打梨花劇可憐/夢梨 
菊園
 曹操之奸像/宇範 
 風姿綽約說高華/資料室 
 當年風魔九城的胡碧蘭/資料室 
 伶界中受人尊重的陳德霖/資料室 
 通天教主王瑤卿/資料室 
 孟小冬的叔父孟鴻茂/資料室 
 沽上名票李心佛陳璵璠兩氏/資料室 
 編後記

革新號(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三十日出版)
目錄
封面:彩色臉譜 赤髮鬼劉唐/清白齋藏
平劇祕本
  關於老生演《珠簾寨》之過程及余三勝改正的劇本/劉豁公
舊劇叢談/陳彥衡遺著
名照選幀/資料組藏
  余叔岩之《鎮澶州》、言菊朋之《空城計》、劉派
花面之《通天犀》、潘雪豔之《盤絲洞》
平劇掌故/凌柯老人輯
 中華民國十九年六月份北平菊部大事記
平劇研究
 馬超的鬍子問題/定公
 唱腔創作漫談/雪公
菊花鍋
 從鐵幕裡的戲劇談到戴綺霞師徒/梅翁
 怎樣研究國劇字音/申克常
 閒話內外行/紅葉
 《武家坡》進窑的唱詞/娑婆生
祕本劇譜
 《文姬歸漢》/金水
平劇說薈
 臉譜談微/宇文儀範
政治舞臺
  為政不在多言顧力行之如何?――談臺北市長黃啟瑞/春秋筆


新春號(一九六○年一月三十一日出版)
目錄
封面:彩色臉譜 柳仙/清白齋藏
平劇祕本
  關於老生演《珠簾寨》之過程及余三勝改正的劇本/劉豁公
舊劇叢談/陳彥衡遺著 
菊花鍋
  西湖十美圖、《珠簾寨》與《竹簾寨》、《文昭關》與《武昭關》、楊派、張派/定公 
 從新年的吉祥戲說起/包黑
 閒話王鳳卿/張瘦碧 
 梨園爭頭牌事件/劉嗣 
 由《戲劇叢談》想到《立言畫刊》/侯榕生 
 漫談武戲出手/孫克雲 
 平劇故事的「朝代」/大龍
 談「鬧院」與「殺惜」/紅葉 
 讀《戲劇叢談》第一集書後/陳鴻年 
 素琴三銳斧/娑婆生 
 慈禧的愛劇/李方晨 
名照選幀
 朱聯馥之《追韓信》劇照
 北平名伶名票春宴紀念攝影
 三十年前章遏雲女士玉照
 十五年前顧正秋女士玉照
 郝派之《應天球》
 朱素雲王鳳卿之群英會
平劇掌故
 中華民國十九年六、七月份北平菊部大事記 
平劇研究
 歷史劇的探討/梅翁 
 略談嗩吶牌子/桂良 
 尖團識小錄/清白齋主人 
藏珍劇本
 《打金枝》
 繼鶴齋主藏本/味畊編印 
平劇說薈
 臉譜談微/宇文儀範 
學府劇況
 一年來臺北大專院校演劇概況/于大成 
這園地
編後記


第四期(一九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版)
目錄
封面:彩色臉譜 牛皐/清白齋藏
平劇祕本
  關於老生演《珠簾寨》之過程及余三勝改正的劇本/劉豁公 
 小榮樁班祕本《盤絲洞》/金水集 
 《十道本》/清白齋祕藏 
菊園
  陰調二簧、山東姑娘腔、龍鳳巾王佐斷臂、鎮潭州/定公 
 長腿青衣不怕高、三插花、三見面/木圭 
 慧芬《趕三關》/懺厂 
 平劇是綜合藝術/榕生 
 談報子/大龍 
 銀屏竄紅勉毅清/娑婆生 
 看楊鳳仙演出鳳姐與寶川/張瘦碧 
 花安的叛逆/巧蓮 
 關於鬚生的嗓子與唱腔運用的問題/雪公 
 菊迷惆悵話當年/外行人 
 這園地/編者 
 平劇故事的「朝代」(續)/大龍 
 檢場之陋習與大鵬之興革/思敏 
 看大鵬劇園新劇述感/申克常 
名照選幀
 王瑤卿朱素雲之《雁門關》 
 徐露《能仁寺》之十三妹 
 三麻子《徐策跑城》 
 陳慧貞之《武家坡》 
 梅雨田君小史 
  粉菊花、客串何、李居安、賴成春(五十年來《小放牛》之比較) 
 懷珠樓瑣話/梅翁 
讀者來鴻
 如何維持此一優良刊物 
 平劇質疑/木子 

大鵬劇團十週年紀念專號(一九六○年六月五日出版)
篇次
一、大鵬劇團十週年紀念/陳定山
二、大鵬劇團簡史/馮憑
三、十載輝煌話大鵬/鳳翔
四、大鵬十年讚/費嘯天
五、談大鵬十週對國劇的貢獻/劉嗣
六、寄望於大鵬者/紅葉
七、長靠與短打/侯榕生
八、大鵬演《新雕門關》/桂良
九、聞小大鵬二科生畢業有感/外行人
十、大鵬十週年/張小碧
十一、記大鵬孫氏雙傑/孫克雲
十二、飲水思源話三傑/陳璵璠
十三、 賀大鵬征萬里/娑婆生
十四、平劇故事的朝代/張大龍
十五、《盤絲洞》小榮樁班祕本/金水集
十六、由觀眾立場談平劇之改良/獻廷
十七、琴聖孫佐臣君小傳/資料室
十八、鵬才專業(一――二)
十九、廬山真面(結業七生玉照)
二十、這園地
二一、敬復讀者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