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路書店
- 社會科學
台灣顏、施兩大家族成員服飾穿著現象與意涵之研究:以施素筠老師的生命史為例(1910-1960年代)
- 作者 /
葉立誠
- 出版社 /
秀威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0-05
- ISBN /
9789862213049
- 定價 /
NT$
520
- 優惠價 / NT$
468
本書特色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簡介
一、本次以生命史的研究法則,來進行有關台灣服裝歷史與文化的研究,確實開拓出新的研究方向,並且也呈現出具體的成果。
二、本次研究中,由施素筠老師提供個人及家族大量珍藏的傳世老照片共計有1116張,經過考查後,準確地考證出302張,有具體背景、時間與人物,作為本研究主要論證的關鍵資料。
三、本次研究,嘗試以施素筠老師個人生命史為核心,將施素筠老師生命階段,分為四個時期階段,藉此瞭解施素筠老師個人;及施素筠老師所衍生出來周邊的親友,他們在穿著時的表現與背後所呈現出的服飾審美價值觀。
四、本次研究,不僅關心施素筠老師及其家族成員服裝穿著的外在現象,並將這些現象與大時代中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因素進行探討。
作者簡介
葉立誠
學歷
英國中央英格蘭大學(UCE)研究所藝術史及設計史碩士
現職
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專任講師兼出版組組長
實踐大學《今日生雜誌》總編輯
國立空中大學兼任講師;學科委員暨電視教學主講
目錄
出版心語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第三節 研究問題
第 二 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生命史研究
第二節 口述歷史
第三節 台灣服裝相關研究
第 三 章 研究的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架構
第三節 研究範圍
第四節 研究限制
第五節 研究流程
第六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者
第七節 研究倫理
第八節 研究檢核
第 四 章 施素筠老師及其家族服裝穿著現象之論述
第 五 章 施素筠老師及其家族服飾審美價值特色之論述
第一節 施家成員服飾審美態度的特色
第二節 學生制服對服飾審美價值的建立
第三節 顏家成員服飾審美態度的特色
第四節 光復之後服飾審美價值的轉折
第 六 章 施素筠老師及其家族服飾現象變遷因素之論述
第一節 日治前期的綏撫期(1910年至1919年)
第二節 日治中期的同化期(1919年至1937年)
第三節 日治後期的皇民化期(1937年至1945年)
第四節 光復之初的轉折期(1945年至1959年)
第五節 光復之後的發展期(1960年至1969年)
第 七 章 結論
參考文獻
附 表 一 1995年至2001年期間研究者擔任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學士論文指導老師,其中以台灣服裝為題所指導的論文一覽表
附 表 二 施素筠老師個人事蹟年表(1923-1998)
附 圖
附 錄 一 1999年至2002年期間每月15日固定式與施素筠老師進行面對面實際的訪談訪談後整理的紀錄內容(不含照片說明與解釋)
附 錄 二 1910年代至1960年代302張傳世老照片的影像及說明
附 錄 三 台灣鹿港與施素筠老師本家之簡述
附 錄 四 基隆顏家家族之概述
附 錄 五 顏家親人關鍵人物小傳
附 錄 六 實踐大學教授施素筠 服裝界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