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路書店
- 文學小說
豹子山──曾紀鑫長篇小說
- 作者 /
曾紀鑫
- 出版社 /
釀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7-11
- ISBN /
9789864452279
- 定價 /
NT$
360
- 優惠價 / NT$
324
湘西╳土匪╳抗日
悲劇情愛╳家仇國恨╳血腥報復
中國國家一級作家 曾紀鑫
狀寫人生悲歡離合、善惡搏鬥、情理撕扯,
在時代大潮中的艱難抉擇與身不由己!
本書特色
中國國家一級作家曾紀鑫,結合「湘西土匪」、「對日抗戰」、「家仇國恨」、「血腥報復」等元素,狀寫人生悲歡離合與身不由己。情理撕扯及生死大戲,在此地不斷上演!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推薦序 潮流改變人生/前廈門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 沈世豪】
這是一部以湘西土匪為題材的長篇小說。此類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傳奇性。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性格凸顯的人物形象,通俗曉暢的大眾化語言,使這種題材的作品,長期擁有不少的讀者。美是有時間差的,站在我們這個多元化的時代,重新審視歷史,人們可以驚奇地發現:雖然「土匪時代」離我們早已遠去,但作為沉澱為文化與精神的礦藏,遠遠沒有被開掘窮盡。
關鍵在於出新!
曾紀鑫的這部長篇小說,有何新意?文學上有句名言:性格決定命運。這當然是真理。性格對命運的決定意義,很像人類如今已經認識到的遺傳基因的作用。每個人都可以從性格的因素,破譯對命運的深刻乃至決定性的影響。本篇同樣如此。但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因此,從社會學的層面解讀,我們又可以這樣說:潮流改變人生。讀這部長篇小說更濃的興味,就在於此。
農民趙多多是作者傾盡全力塑造的主人公,也是作品中的一號人物。他本來像成千上萬的鄉間百姓一樣,可以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草根日子。但一個意外事件,父親因失手打死了惡霸馬相仁家的一條狗,結果遭到瘋狂迫害,父母相繼被摧殘至死。少年的他,懷著血海深仇,終於上山「落草」,成了豹子山上的一名土匪。他是在「土匪窩」裡成長起來的,本質是農民的他,當然也沾染了一些「匪氣」。為了報仇雪恨,也為了實現占山為王的美夢,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他終於下定決心,以卑劣的「暗算」手段,暗殺了曾經有恩於他的老大麻武,坐上豹子山第一把交椅的位置。
如願以償後,趙多多率領豹子山上的眾弟兄呼嘯下山,殺了仇人馬相仁全家,報了血海深仇。只因偶然留下了馬相仁的漂亮女兒馬芙蓉,於是,後面便演繹出一段他和「押寨夫人」馬芙蓉的故事。
小說最具亮色的地方,是抗日戰爭中趙多多的傑出表現。一個拉起杆子占山為王的土匪頭子,居然成了馳騁沙場的抗日英雄。這一奇特的轉變,當然有趙多多內在的性格因素。他已經報了家仇,日本鬼子打來了,當亡國之恨嚴峻地落在這位並沒有完全喪失農民本色的「草頭王」面前的時候,他毅然選擇了上戰場殺鬼子的道路。小說生動、形象、細膩地寫出了這一人物生命之旅的重大轉折。
是誰改變了趙多多呢?潮流,全民抗戰的潮流,尤其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在趙多多的心目中,就是他為之崇敬的陸校長,此時已經成了共產黨江南遊擊隊隊長兼政委的陸浩。
小說如果到此為止,和我們以前讀過的綠林好漢成為抗日英雄的作品多少有些類似。作品的奇妙之處,就在於始終堅持和共產黨「井水不犯河水」的趙多多,在國共內戰之際,接受解放軍的條件,放下武器,下山投誠,回到老家當了一個真正的農民。如果說,人生是一個圓,他似乎又回到了原處。實際上,他的身分和幾十年前大不一樣了,他是一個有「歷史問題」的「匪首」。於是,在暴風驟雨般的中國鎮壓反革命的運動中,趙多多和他以前的對手國民黨以及江湖朋友等,一同被押上了刑場。而最後送他上斷頭臺的,恰恰是和他「友好」合作過的共產黨人「陸校長」,現在的陸縣長。
潮流又一次無情地改變了趙多多的人生。
這一典型人物的意義,讓我們自然想起曾經久違了的爭論: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如果我們用今天的多元文化論來進行回答,已經不是很複雜的事情。時勢是什麼?用最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時代所能提供給你的平臺。人生如戲劇,而戲劇的上演是需要平臺的。如果沒有平臺,普通老百姓的解讀,是你的命不好,天不助你。其實,社會的本身,對於每一個置身其中的人來說,就是最大的平臺。然而,從趙多多的命運中,我們卻可以發現,此平臺並不是靜止不變的,而往往是你個人無法動搖、改變的潮流。用一句人們曾經十分熟悉的偉人的老話來說,「潮流是不可阻擋的」。
潮流是機遇,潮流是挑戰,潮流又往往是冥冥之中主宰你命運乃至生死的上帝,或許,正因為如此,我們的人生才如此跌宕起伏,異彩紛呈!
趙福,趙多多和馬芙蓉一起生的兒子。在作品中,筆墨不多,卻是一個蘊涵頗為豐富的人物。
他是人物特殊關係的結晶。
從血緣上看,趙多多是趙福的父親,卻是趙福母親馬芙蓉的仇人。他從小就接受母親的教誨,後來又有機會進了學校,接受文明的薰陶,並在特殊的情況下,接受了共產黨的教育。當他得知母親馬芙蓉的身世以後,曾經立下誓言,要殺掉父親,為母親報仇。後來,趙福成了共產黨員,他得到黨組織的命令:上山勸說父親趙多多交出藏匿在豹子山上的國民黨縣長廖傳等一干人馬,交出武裝,下山投誠。
趙福勸降一節,是小說中寫得頗有生氣的部分。
趙福和趙多多並不乏父子常情。愛、恨交織,是他情感、思想最為豐富和生動的地方。而奉命上山勸降,則是這種矛盾的集中表現。
趙多多雖為匪首,卻良心未泯,人性末滅。他和我們在以前類似題材作品中看到的土匪形象不同,無論是對外和紅軍、共產黨的關係,和國民黨的關係,還是和許多江湖朋友的關係,乃至對內和被他強逼為「押寨夫人」的馬芙蓉以及和已經成為共產黨的兒子趙福的關係,他都不乏純樸善良可愛的一面,他是個典型的依然保持農民氣質和內在精神的土匪。這是他性格中極為重要的一面,也是作者在人物塑造上,為文學園地裡眾多「土匪人物系列」作出的突出貢獻。
正因為如此,趙福才能夠以父子血緣親情,用以死相逼的辦法,使頑固且對共產黨充滿疑慮的趙多多的心腸軟了下來。親情的傳統力量,在中國這片沉積著豐厚農耕文化的沃土上,往往能展現出神奇的色彩與魅力。
趙福這個人物,迴旋在親情、良知、信仰這三者之間的廣闊空間地帶。他不僅是一個重要的聯絡各派力量、各種情愫的人物,而且處在各種矛盾衝突的漩渦之中,他是很能「出戲」的,如果《豹子山》還有續集的話,在關鍵性場合,讓趙福有更多的機會施展才幹,我想,或許更能出彩。
小說的結尾是,已經被押上刑場行刑的趙多多,最後卻找不到屍體了,他莫名奇妙地在人間「蒸發」了。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但事情就是如此奇怪。是作者故弄玄虛,還是符合作品內在的邏輯?答案是後者。
趙多多是不應當死的。豹子山不同於威虎山,趙多多更不同於作惡多端、血債累累的座山雕。他一怒之下,在報仇雪恨的時候,殺了惡霸馬相仁的一家二十多口;他和國民黨有聯繫,掛著「旅長」之職,但並沒有真正打過紅軍、解放軍;他和共產黨有聯繫,按照共產黨人陸浩的安排,率領隊伍出山抗日,立了大功,連恨他恨得幾乎咬碎牙齒的馬芙蓉也被感動了,和他真正親熱了一回;在解放軍鐵桶般的包圍下,他想頑抗,但最終還是放下武器,投誠了共產黨。這些,對他瞭解得最清楚的是陸浩。但「鎮反運動」一來,誰也救不了他。潮流有時就是如此嚴酷無情!不該死的趙多多終於和該死的眾多反革命站在同一刑場上,面對黑森森的槍口。歷史往往就是以如此荒唐和荒謬的姿態,「昂首挺胸」走過來的。
在電閃雷鳴、狂暴風雨之下,一陣接一陣的激烈槍聲響起,刑場上的犯人一一倒下。可收屍時,趙多多卻突然不見了。他當然沒有分身和遁地之術,那麼,他去了哪裡?讀者不禁展開豐富的想像翅膀。然而,正如文中所言:「傳說很多、議論不少,可誰都沒有確鑿的證據。沒有鐵證,沒有當事人的澄清說明,一切的一切,也僅止於捕風捉影的傳說而已。」時代潮流改變了小說眾多人物的生命軌跡,《豹子山》結束了,作者留下的懸念,顯然為續集趙多多的神奇出現埋下了伏筆。有興趣的讀者定會刨根究底──僥倖逃脫大劫的趙多多,其未來命運又將如何發展?
------
【推薦序 土匪語境下的男人成長史/深圳市雜文學會副會長 王國華】
讀罷曾紀鑫的長篇小說《豹子山》,內心閃過一個念頭:作者在潛意識裡是否要去完成沈從文生前未竟的願望?一九四九年後,幾乎被排斥在文壇之外的沈從文,計劃以妻兄、抗日英雄張鼎和的經歷為原型,寫一部長篇小說,借此證明自己的存在。可惜後來形勢發生變化,文學創作必須貫穿階級鬥爭這條線,沈從文被迫放棄。出生於湘鄂交界之處的學者型作家曾紀鑫或許瞭解這段典故,因此他特意把故事背景選在沈從文的故鄉湘西,而沈從文有一位從小一起長大的表哥,就曾經被冠以「土匪」的罪名,遭到「鎮壓」。《豹子山》的主人公趙多多與出身安徽豪門的張鼎和自然沒多大關聯,但湘西、土匪、抗日、悲劇等元素綜合在一起,已足夠讓人產生聯想了。
《豹子山》通過二十世紀上半葉一個曲折傳奇的土匪故事,狀寫了人生的悲歡離合,善與惡的人性搏鬥,情與理的兩難撕扯,個人在時代大潮中的艱難抉擇與身不由己,命運的不可捉摸與反復無常:趙多多的父親因失手打死惡霸馬相仁家的一條狗,遭到瘋狂迫害,父母相繼被摧殘至死。少年趙多多懷著血海深仇,上山「落草」,成了豹子山上的一名土匪。他是在「土匪窩」裡成長起來的,本質是農民的他,當然也沾染了一些「匪氣」。為了報仇雪恨,也為了實現占山為王的美夢,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他以卑劣的「暗算」手段,暗殺了曾經有恩於他的老大麻武,坐上豹子山第一把交椅的位置。接著,趙多多帶人下山將馬相仁擄掠上山並殘忍殺死,卻把馬的女兒馬芙蓉留下來,收為壓寨夫人。馬芙蓉隨後產下一子―趙福。抗日烽火驟起,兒子趙福受老師影響,讓母親去求父親參加抗日。馬芙蓉心中始終糾纏著兩家的怨恨,並將復仇的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儘管如此,她但還是硬著頭皮去求趙多多,趙多多竟也一口答應。接下來,趙多多聯合周圍山頭的土匪,在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鬥中,表現神勇,遂成百姓口口相傳的抗日英雄。其間,還夾雜著國共兩黨的恩恩怨怨,國軍、紅軍、日本侵略軍、土匪,在各方的角力當中,趙多多不可避免地卷了進去。國共內戰時,趙多多接受解放軍的條件,放下武器,下山投誠,回老家當了一個真正的農民。但到了一九五一年春,趙多多卻因為他的土匪身分,因為殺死馬相仁全家,只經草草「審判」就被迅速處死。自然,這是人性的悲劇,更是時代的悲劇。小說的最後寫道:「這些被錯殺的人後來大都給平反了,其中就有趙多多。」
曾紀鑫此前出版過大量歷史題材的文化散文。這次,他從一個心事重重的反思者轉換成了一個冷靜的近乎完全旁觀的講述者。他設置出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大背景,把人情、愛情、家仇國恨、血腥的報復非常細膩地融入其中,步步為營,環環相扣。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一部男人的成長史,主人公幾乎都是男性,除了馬芙蓉外,幾乎再沒有女人出現,卻可以讓讀者始終提著一顆心,急迫地等待下一情節的出現,並將社會發展既荒誕又正常的多元複雜情境展現無遺。因此,《豹子山》在故事的曲折性、文本的可讀性、內涵的豐富性等方面都非常成功。
目前,文藝界掀起了一股以一九四九年前後社會大變革、大動盪為題材的創作熱潮,這股熱潮中的《豹子山》顯然更有特性,亦有重要突破與超越。
簡介
「這是一部以湘西土匪為題材的長篇小說。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性格凸顯的人物形象,通俗曉暢的大眾化語言,使這種題材的作品,長期擁有不少讀者。雖然土匪時代離我們已遠,但作為文化與精神的礦藏,遠遠沒有被開掘窮盡。」
──前廈門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 沈世豪
「《豹子山》通過二十世紀上半葉一個曲折傳奇的土匪故事,狀寫了人生的悲歡離合,善與惡的人性搏鬥,情與理的兩難撕扯,個人在時代大潮中的艱難抉擇與身不由己,命運的不可捉摸與反復無常。」
──深圳市雜文學會副會長 王國華
趙多多的父親是一名樸實的鄉間農民,因為一次意外事件,父親失手打死惡霸馬相仁家的狗,結果遭到瘋狂迫害,父母相繼被摧殘至死。少年的趙多多懷著血海深仇,上山成了豹子山的一名土匪。為了報仇雪恨,也為了實現占山為王的美夢,他下定決心暗殺有恩於他的老大麻武,坐上豹子山第一把交椅。接著,趙多多率眾下山殺了仇人馬相仁全家,唯獨留下了馬相仁的漂亮女兒馬芙蓉,趙多多與馬芙蓉隨後產下一子趙福。後來抗日烽火驟起,趙福決心參加抗日戰爭,趙多多也聯合周圍山頭的土匪,在抗日戰鬥中表現神勇,遂成百姓口口相傳的抗日英雄。其間,還夾雜著國共兩黨的恩恩怨怨,在國軍、共軍、日軍、土匪各方的角力當中,趙多多不可避免地被卷進去。國共戰爭時,趙多多接受解放軍的條件,放下武器,下山投誠,回老家當一名真正的農民。但到了一九五一年,趙多多卻因為土匪的身份,只經草草審判就被迅速處死。小說生動、形象、細膩地寫出趙多多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一生,這是人性的悲劇,更是時代的悲劇!
作者簡介
曾紀鑫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一級作家,《廈門文藝》主編,廈門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作品多次獲中國國家、省市級獎勵。出版專著二十多部,代表作有文化歷史散文《千秋家國夢》、《歷史的刀鋒》、《千古大變局》,長篇小說《楚莊紀事》、《風流的駝哥》,長篇歷史人物傳記《晚明風骨──袁宏道傳》、《大明雄風──俞大猷傳》等。
目錄
推薦序 潮流改變人生/沈世豪
推薦序 土匪語境下的男人成長史/王國華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一
二二
二三
二四
二五
二六
二七
二八
二九
三十
三一
三二
三三
三四
三五
三六
三七
三八
三九
四十
四一
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