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路書店
- 文學小說
福昭創業記:一位正藍旗筆下的滿清建國大業【上卷】(復刻典藏本)
- 作者 /
穆儒丐原著;陳均編
- 出版社 /
秀威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7-03
- ISBN /
9789863264101
- 定價 /
NT$
480
- 優惠價 / NT$
432
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鎧甲起兵,統一女真,
創設八旗,制定滿文,開拓經濟生產,奠定入關基礎。
皇太極,全面改革,化解權力集團鬥爭及民族矛盾,
在兵力和武器的極度劣勢下大破明軍,打下盛世江山。
本書特色
▍罕見正藍旗滿人視角歷史小說,相隔近百年,經典絕版原書復刻,再度問世!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序/滿洲開國史─—記穆儒丐的歷史小說《福昭創業記》
穆儒丐的歷史小說《福昭創業記》能夠在七十九年後重新原貌影印出土,實乃是一件奇事。因從現今的視點來看,這本小說似乎早就被埋進「歷史的垃圾堆」啦!所謂「歷史的垃圾堆」,乃是被冷落、被遺忘,就是再過去一千年也不會被人想起、撿起、抖落身上的灰塵、再在陽光下看兩眼的樣子。……舉一個例子來說,在一九八六年,這部小說有一個「亮相」的機遇,—作為「晚清民國小說研究叢書」之一種,作者署名「儒丐」,以刪節的方式在中國大陸被排印出版,而且印數(和彼時中國大陸的出版物一般)也很是不低,但是竟然此後很少有文章提及,一直默默無聞地在這世上流通。如今的孔夫子舊書網上,有些店主還給它打上了「評書」的類別,可謂是寂寞之深極焉。
顧名思義,這部歷史小說講的是「滿洲開國史」,也即清朝入關之前的歷史。「福」指清太祖努爾哈赤(因其陵為福陵,即今之瀋陽東陵),「昭」指清太宗皇太極(因其陵為昭陵,即今之瀋陽北陵),合在一起便是努爾哈赤皇太極父子二人率領女真一族復興之歷史。
此書先連載於《盛京時報》。一九三八年,由滿洲圖書株式會社作為「東方國民文庫」之一種出版。一九三八年十月,獲得《盛京時報》主辦的第三屆「文藝盛京賞」,一九三九年二月,獲得「民生部大臣文藝賞(第一回)」,在彼時的偽滿洲國文壇風頭一時無兩。時人評價說:
《福昭創業記》自康德四年六月至五年六月之三百六十八日間,連載於盛京時報,乃歷史小說也。主題為清朝發祥時代太祖太宗經營滿洲之史實、以滿洲實錄等為資料、而以小說體裁書成者,其文簡明扼要,其事實都本正史及近代史料,迥異所謂演義小說。全文卅餘萬言,可謂豪華之洋洋大篇矣。
作者穆儒丐,有心的讀者們大概在《梅蘭芳》、《北京》、《北京夢華錄》等書籍裏已有所見識。穆氏出身於北京西山健銳營的旗人家庭,在民國取代清朝的時代鼎革之際,寄身於報界,以文謀生,大半生顛沛流離,寫有大量的小說、筆、岔曲、劇評、時評文字,卻湮滅已久。在他為數甚巨、大部分尚待挖掘整理的著作裏,北京及旗人的命運則是他「永恆的主題」,譬如我曾稱他的長篇小說《梅蘭芳》、《徐生自傳》《北京》為「北京三部曲」,描寫了時代轉折中的旗人生活與北京世態。一九四四年,穆儒丐出版了最後一本長篇小說《如夢令》,寫的依然是北京旗人的生活。也即是說,穆儒丐與老舍一般,書寫了一個大時代的北京旗人的生活,猶如一部北京旗人與清代遺民的「心靈史」與「生活史」。
這部歷史小說《福昭創業記》回溯至旗人之起源、旗人之興起。穆儒丐大概是想要借助於歷史,來探討旗人的命運。也即作為一個民族,旗人何以興起於白山黑水,又問鼎中原,從而統治中國二百餘年?又如何衰敗頹唐至於斯時斯地?穆氏意圖從旗人的命運裏,求得一絲精魂,而探討民族重新振興之可能。
因之,其書開首不遠處便說:
《福昭創業記》,記一民族之所以興,以及滿漢蒙回藏五族所以合流之故。大清帝國三百年之事蹟,雖未能盡載,而福昭兩代之文治武功,亦足以觀其未來。
這些所思所想,於穆儒丐而言,正是從現實回到歷史,而在歷史裏尋求答案,亦可說是穆氏其人其文的終身追求。但是,在彼時的偽滿洲國,恰好應和了偽滿洲國建構其話語的需求。在獲得「民生部大臣文藝賞(第一回)」之後,即有媒體評論雲「文化發展之先鋒」「以由我滿洲興起之清朝興隆為背景之雄渾歷史小說,為第一回推賞作品,信為意義深遠且適當之作品也。」
在一部寫日本間諜土肥原賢二的秘錄類的書籍裏,我意外看到川島芳子讀《福昭創業記》的場景描寫,這一細節無論是寫實或虛構,或者只可作為八卦一笑了之。但大約也可描述《福昭創業記》在彼時的接受狀況之一斑。直至如今,亦常有論者以此事責難於穆氏。或許,正如學者劉大先在其文章中所定義,這部歷史小說可視作「旗人對清初歷史的一種想像」。
在七十九年之後,讓我們再回到這部穆儒丐傾其心力,搜羅彼時之歷史資料,以淺近流暢的白話文寫作的「滿洲開國史」,並且在書頁間展開遐思:在現代文學史上,可曾有如此這般之歷史小說?(似乎並不多見)。而穆儒丐於旗人之命運孜孜以求之精神,一位滿懷惆悵的「遺民」的「男兒志」與「寂寞心」,在歷經歲月的淘洗之後,依然歷歷在目,且栩栩如新,這不能不讓人為之感喟。
陳均 丁酉元宵前二日於青龍橋畔。
簡介
▍從滿人觀點寫滿人,罕見的旗人歷史小說,更是研究清朝的重要著作。
清太祖努爾哈赤,離世後埋於福陵;清太宗皇太極,則葬於昭陵,本書以「福昭」為題,即是描述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父子二人率領滿清入主中原的歷史故事。內容回溯至滿人的起源及興起,再寫到努爾哈赤興兵,以及皇太極移居瀋陽,奠定皇朝基業,最終以八旗入關、吳三桂投降為止。
本書是穆儒丐自一九三七年至一九三八年連載的歷史小說《福昭創業記》的原書復刻本,以章回小說的體例寫成,是一部四十餘萬字的曠世巨著。書中引據大量歷史典籍,考據嚴謹,真實呈現滿清崛起的過程。作者穆儒丐為滿族正藍旗出身,從滿人觀點寫滿人,不僅是罕見的旗人歷史小說,更是研究清朝歷史的必備讀物。
作者簡介
原著/穆儒丐
中國現代史上最早的白話小說家之一和享譽一時的劇評家。一八八四年生於北京西郊香山的旗人家庭,原名穆都哩,後更名穆篤哩。穆都哩在滿語中的意思是「辰」,所以也稱為穆辰公,號穆六田。晚年取漢名寧裕之。一九○五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一九一一年回國,一九一六年至瀋陽,一九四五年返回北京,先後從事秘書、教師、報紙編輯等職業。一九五三年被聘為北京文史研究館館員,一九六一年二月十五日逝世。著有數量眾多的小說、隨筆、戲曲評論和岔曲作品,但因其特殊的經歷,被後人所忽略。其作品《伶史》、《福昭創業記》、《北京》、《梅蘭芳》等漸被關注並得以「挖掘」。
編者/陳均
文學博士,現任教於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編訂朱英誕、穆儒丐、顧隨等作家和學者的作品及京崑史料文獻。出版有專著《中國新詩批評觀念之建構》、《京都聆曲錄》系列、《崑曲的聲與色》、崑曲藝術家評傳《仙樂縹緲──李淑君評傳》、《義兼崇雅,終朝采蘭──叢兆桓評傳》及詩集《亮光集》、小說《亨亨的奇妙旅程》等。
目錄
序/滿洲開國史──記穆儒丐的歷史小說《福昭創業記》/陳均
自序/穆儒丐
首回 朱果徵祥三仙緜奕葉 白山呈瑞四祖啟鴻基
第一回 搆明兵尼堪啟釁 雪仇恨太祖興師
第二回 如熊如羆欣得五虎將 以暇以整大破九部兵
第三回 製國書肇興文治 擴疆土並用恩威
第四回 滅烏拉諸將建殊勳 退六堡太祖修內政
第五回 踐九重群臣奉表 書七恨太祖伐明
第六回 胃白刃力取清河城 破明兵大戰薩爾滸
第七回 殲蜀兵劉省吾授首 滅葉赫錦台什焚臺
第八回 太祖書斥林丹汗 明帝起用熊廷弼
第九回 太祖連拔遼東城 明帝再起熊廷弼
第十回 君臣歡宴嘉悅有功 經撫不和明師拜績
第十一回 朱廣寧二臣被罪 禦敵眾三婦建功
第十二回 崇煥力守寧遠城 太祖攻破覺華島
第十三回 順天人太宗登汗位 乞和好明國遣行人
第十四回 伐朝鮮阿敏貪功 誅文龍崇煥行權
第十五回 續和議太宗申七恨 戰寧錦明將守孤城
第十六回 罷遠征太宗施仁政 來諸部瀋水聚衣冠
第十七回 慰勞遠征肇錫嘉號 設置文館始命儒臣
第十八回 墬反間明帝殺崇煥 敦族誼太宗祭金陵
第十九回 失四城阿敏被罪 鑄大砲將作留名
第二十回 省刑罰諸貝勒言政 戰大凌眾明將成擒
第二十一回 達機權祖總兵偽降 效孤忠張監軍全節
第二十二回 整朝儀諸臣言事 征插漢促明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