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路書店
- 文學小說
迴身──妍音短篇小說選
- 作者 /
妍音
- 出版社 /
釀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6-11
- ISBN /
9789864451623
- 定價 /
NT$
250
- 優惠價 / NT$
225
舊時代庶民的生活底蘊,冥冥中總被一見不著的力量牽引,
許多愁苦隨著日升月落貼在底層小民肩背,
漸次轉成了笑中帶淚的生活風景,滋潤了人生。
本書特色
☆療癒系作家妍音,以二十年火候,細膩熬出的溫潤之作
☆用「台語文(閩南語)」寫法,勾勒出最貼近日常生活的場景
☆篇幅適中、調性溫柔,適合午後或深夜佐以一杯好茶細細品味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記錄生命與歷史的書
曾有一段時間自己也著迷鄉土類型的文體創作,記得那時有好幾位讀者來信說:「老師,你的故事很好看,但簡直是苦毒眼睛!」當時自己的反應是,會嗎?雖然有些臺語用詞需要停頓一下去理解,去思考其中含意,但應該都能看得懂,唸得出口,不至於到達「苦毒」階段。多年後的今天,看妍音的「迴身」短篇小說集,終於體會到什麼是「苦毒眼睛」,因為有些臺語用詞化成文字後,閱讀的人腦筋不止要轉一個彎而已。
但不代表這種文體不需要或不值得去創作,也不表示文中字句是作者為了展現文字駕馭能力,故意特地心存歹念的要苦毒讀者,而是一種「記錄」。
曾在演講時說過,不管創作老手或新手,不管歷盡滄桑的老人或新入學學生,也不管是動盪或平穩的年代,每篇創作每個字都值得珍惜與保藏,一如「迴身」裡的十篇故事,包括去菲律賓當軍伕的天助,被認為只會在家喝酒無三小路用的阿爸,為了償還五元債務偷竊的阿青,以及失去半支枝仔冰的秀真,都記錄著生命,記錄著歷史,讓後人瞭解某個年代的某些人都這樣說話,經歷這樣的事,他們心裡感受的,計畫的,視為重要的事與物,和現在有多大差別。
每個月花不少錢買遊戲點數的人,可能很難理解秀真為何要為失去兩角五的枝仔冰惋惜。現代人走進商場看到琳瑯滿目的各式泡麵隨手抓幾包,可能很難理解勇伯米粉為什麼能吸引同學排隊,為的只是吸一口湯。而這些不同年代,不同的思維與行為,都在妍音筆下真實呈現與記錄。
不少文字創作者都會建構轟轟烈烈,天馬行空,曲折離奇的故事,藉此吸引更多讀者目光,甚至出版商的青睞,好一舉成為眾人皆知的名作家;而然,不止一次在各種場合對讀者與聽眾說,人生不是連續劇,不會每天都讓人活在驚濤駭浪中,周遭也不會每個人都爾虞我詐,整天想謀奪他人家產或性命,放眼所見,伸手可觸,不過是平凡平淡,就像「迴身」裡的十篇故事,沒有身懷絕技的人冷不妨射出飛鏢,也沒有外星人突然亂入,只是淡淡描述米粉怎麼做,買不起電視的年代怎麼打發時間。很淡很淡,說著平凡到想打蚊子的故事。
但是,忠實記錄,回顧省思,是這本書的價值,只要泡一杯好茶,(茉香綠也可以啦,不要那麼愛計較。)坐在有點風的窗下,翻開「迴身」,相信每個人都能隨著妍音的文字與故事,慢慢滌盪出最原始的漣漪。
批A斯:坦白說,這本書真的很苦毒眼睛;但是,苦毒是一種學習,是一種成長,值得保留,與喝采。
──寫的書都會被丟在角落的冷門作家(港都文藝學會理事長)李文義
▍那書頁裡封存的真實
上午,走近餐桌擺置飲水壺的木桌櫃為自己倒了杯水。卻一個不留神,出壺口的水沒全倒進杯子裡,外流的水很快的沿著桌櫃面上覆蓋的厚玻璃邊緣,流(滲)進桌櫃與玻璃之間,泛起了一塊水漬。
這是一張五尺長,一尺半寬的木桌櫃,是以臺灣香樟製作的品牌家具,用料厚實、色澤溫潤,最特別的是他那一股特有的臺灣香樟氣息,十年前新居落成時,妻子走訪數家家具店比價挑選而來的。怕時間久了發霉,我請妻子協助,一起清開了這大木桌櫃上擺置的其他茶具、水果籃,方便移動玻璃好擦乾水漬。才移開玻璃,一股安定的,自然香甜的,古樸沉韻的,令人喜悅安神的香氣,慢慢的延展漫瀰,以至於擦完,歸完定位,室內還留駐那個香氣,絲絲流動又內斂的久久不散。我猛想起了作家妍音,她最新的小說《迴身》所封存的特有氣息,以及她交代的一項功課―獻上一篇拜讀心得。
我勉強算是妍音的長期讀者,在她四十餘冊的作品中,除了兒童文學、親子圖文書之外,我較為熟悉包括她的散文《走過川端町25號》、詩集《詩藏無盡》、少年成長小說《誰?跌進了豬屎坑》、以及集結成冊的短篇小說集《胸膛上的蟹足腫》。將出版的小說集《迴身》,則收錄了十篇短篇小說,除了最後一篇時間稍早,其他多為近幾年在報刊發表的作品。這顯示了作家除了大步向前努力出版兒少文學,她也兼顧了一般短篇小說的創作,成果頗讓人驚艷。特別是將這些作品集結所呈現的況味,成了他人難以模仿的,屬於作者的獨特筆觸。
我不敢言推薦寫序,對於《迴身》,我的拜讀心得如後:
一、調性一致,前後一貫。無論從少年的視角或者成人的敘述觀點,言說與敘述之間,取得巧妙的平衡,故事與寓意兼容並蓄。
二、故事取材特殊。在不同時空背景的篇章,作家所關注的,仍是那些可能就在我們周圍的,那些既卑微又無比真實的人物與行事。那是有別於都會大街社區的步調,卻是隱身都會窄巷仄弄的小群生活況味;是我們不曾關注或者容易撇過頭佯裝不存在的小人物、小議題、小故事。
三、文字語言的特殊性隱含某種封存的企圖。《迴身》持續幾年前的《誰?跌進了豬屎坑》的語言特質,而且更具地方性與庶民性。值得一提的是,作家以熟捻流利的﹁閩南語﹂作為人物對話的聲腔,她是使用中文去呈現那些語文,而不是現在﹁臺語文﹂提倡者倡議的書寫符號。這使得《迴身》的閩南語聲腔有了地域的特殊性(也許是作家出生與生長的臺中腔)。而且,我深信作家堅持如此的與﹁眾﹂不同,應當也有封存這聲腔與地方文化特質在文學作品的企圖。但若以為這種企圖將使得這本書變得拗口不流暢,那我得提醒您,作家同時從事詩、散文的創作,她的文字優美流暢,使得那些對話的聲腔,易懂又具特別的韻味。
四、這不是為文青所寫的現代文學作品,也絲毫沒有向市場傾斜的妥協。喔,這裡沒有負面﹁文青﹂的意涵,反倒是想突出作家豐厚的人生歷經,自然內化了的悲憫與凝視細微的寫作風格中,那種真實性與邊緣性,我認為這正是作家作品一貫的風格與底蘊。
哎呀,我囉嗦了,也嚴肅了。《迴身》看似平淡,細細翻閱品讀,那些封存在裡頭的聲韻,那些泛著淡淡憂愁的容顏與氣息,那些底層社會人際關係的細微,便絲絲淡淡的飄漫,既不濃烈嗆鼻,也不驚世駭俗,卻久久不散直入心底。一如我那厚實古韻的臺灣香樟桌櫃,每一掀移玻璃,便是一鼻嗅的清香,令人恬靜又不免令人想一探背後的細理。
──卑南族小說人 巴代 二○一六年八月三十日 岡山
簡介
◆◆◆一雙阿爸買的布鞋、一碗米粉、一塊竹塹餅,
是那個年代的台灣人既苦澀又美好的記憶。◆◆◆
〈迴身〉從一封來自馬尼拉寄來的信說起。以女兒李燕的視角,帶出阿爸天助到菲律賓當軍伕的過往。台灣被日本統治的昭和時代,十七歲的天助,受到時局變化而熱血澎湃地自願加入日本陸軍。民國五十年(西元一九六一年),他二度選擇遠走菲律賓,那之後,便成了斷線的風箏。對阿爸的消息一向不表關心的阿母,聽到丈夫在異鄉往生的消息,卻是摧心拉肝的嚎哭。為了一個只給了她孩子而沒留在她身邊,一個讓她曾嘆「我前世人是做啥米失德代誌,這世人就愛這尼歹命?」,糾葛了她一輩子愛恨情仇的男人痛哭。
不論是去菲律賓當軍伕的天助,被認為只會在家喝酒無三小路用的阿爸,為了償還五元債務偷竊的阿青,失去半支枝仔冰的秀真,一天到晚念佛的如如阿祖,人生如戲的酒家女,這些操著草根台語氣口的小人物故事,都讓大歷史的縮影鮮活地一一展現在讀者眼前。
作者簡介
▍妍音
三月生,大墩女,港都婦,嗜閱讀,喜寫作。靜宜中文畢,中山中文所選讀六朝文學,現為兒童作文教師。
各類創作中,偏愛兒童文學,迄今出版作品逾四十部。與女兒合作趣味親子交流圖文書《笑女花格格》、《小萊子24笑》。《能飲一杯無》、《走過川端町25號》入選台中市作家作品集。《我的麻煩表弟》入選新北市98年度滿天星閱讀計畫推廣圖書;《小搗蛋魔鬼訓練營》獲行政院新聞局第32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誰?跌進了豬屎坑》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學出版補助。
現為港都文藝學會監事,喜菡文學網小說召集人。
目錄
記錄生命與歷史的書/李文義
那書頁裡封存的真實/巴代
自序──推開四面牆
迴身
ㄌㄧㄢㄌㄧㄢ ㄉㄧㄢㄉㄧㄢ
無聲
釀
ㄕ去的鞋
失去的枝仔冰
如如阿祖
醉臥
母親的心願
爛菜子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