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聲.雙身:當代電影中的分裂主體研究

雙聲.雙身:當代電影中的分裂主體研究

  • 作者 / 黃資婷
  • 出版社 / 秀威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6-09
  • ISBN / 9789863263876
  • 定價 / NT$ 300
  • 優惠價 / NT$ 270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本書特色

★電影敘事美學特殊性徹底揭露
☆分裂主體電影完整評析──《黑天鵝》、《隔離島》、《鬥陣俱樂部》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序「秀威文哲叢書」

  自秦漢以來,與世界接觸最緊密、聯繫最頻繁的中國學術非當下莫屬,這是全球化與現代性語境下的必然選擇,也是學術史界的共識。一批優秀的中國學人不斷在世界學界發出自己的聲音,促進了世界學術的發展與變革。就這些從理論話語、實證研究與歷史典籍出發的學術成果而言,一方面反映了當代中國學人對於先前中國學術思想與方法的繼承與發展,既是對「五四」以來學術傳統的精神賡續,也是對傳統中國學術的批判吸收;另一方面則反映了當代中國學人借鑒、參與世界學術建設的努力。因此,我們既要正視海外學術給當代中國學界的壓力,也必須認可其為當代中國學人所賦予的靈感。
  這裡所說的「當代中國學人」,既包括居住於中國大陸的學者,也包括臺灣、香港的學人,更包括客居海外的華裔學者。他們的共同性在於:從未放棄對中國問題的關注,並致力於提升華人(或漢語)學術研究的層次。他們既有開闊的西學視野,亦有扎實的國學基礎。這種承前啟後的時代共性,為當代中國學術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動力。
「秀威文哲叢書」反映了一批最優秀的當代中國學人在文化、哲學層面的重要思考與艱辛探索,反映了大變革時期當代中國學人的歷史責任感與文化選擇。其中既有前輩學者的皓首之作,也有學界新人的新銳之筆。作為主編,我熱情地向世界各地關心中國學術尤其是中國人文與社會科學發展的人士推薦這些著述。儘管這套書的出版只是一個初步的嘗試,但我相信,它必然會成為展示當代中國學術的一個不可或缺的視窗。

韓晗
2013年秋於中國科學院

★推薦序──哲思與書寫哲思與書寫

   我們一直都清楚,生命即是一個陷阱般的困境:我們在不被徵詢的情況下來到世上,被封困在一個我們無從選擇的肉體中,而且注定一死。但,世界之袤廣卻又提供我們逃離的多重可能。
                            ──米蘭.昆德拉

  所有人類哲思源於生命的驚異,而書寫則試圖面對與回應此驚異後的生命處境。
  資婷的《雙聲.雙身》碩士論文完成於2013年的夏天,到今年終於付梓,令人欣喜。在2011年擔任成大文學院院長任內,我創辦「成大文學家計畫」系列活動,她是我當時的超級助理。計畫為期兩年,風風火火開展,獲得不少肯定,也出版了兩本專書,資婷功不可沒,自此也與她結下緣分。
  作為她的老師與碩士論文的口試委員,可看出此書的用功與創思。就主題而言,任何人思考與書寫「分裂主體」如此巨大的爭議性議題,就須被迫面對人類各學門已探究數千年,也將繼續追問數千年的問題:「我是誰?」(“ Who am I ? ")。我是自己的天使?還是魔鬼?我「在」故我痛,還是我「痛」故我在? 在劇變與去中心的年代,面對無奈、無助、無望的生命困境,當代人們該如何嘗試在建制化的牢固社會權力網絡中,抗拒、忍痛、掙脫、翻折出生命底層的嶄新皺褶?死亡作為任何生命均無法逃逸的肉體陷阱,分裂主體又如何面對或處理死亡降臨與隨之上演的儀式戲劇?愛慾與瘋癲究竟是生命文明的基石,還是殘暴的底蘊?就架構而言,面對龐大的文獻與理論,該從何處下筆,又該如何收筆?資婷選擇運用精神分析為理論主軸,輔以不少當代藝文的研究論點,創意地串連《黑天鵝》、《隔離島》、《鬥陣俱樂部》三部影片,成功鋪陳勾勒出屬於她的「雙聲」與「雙身」主體分裂詮釋,令人讚賞。
  然而,此書初稿也有一般年輕學者論文書寫的通病―企圖心太強。資婷想「面對」與「回應」的問題太多,導致部分分析力道難以深入。事實上,生命的「美」來自於不斷撞擊與紀律的交織,那是一種極致繁複後的簡約與優雅,而非華麗與複雜。
  令我「驚異」的是,資婷竟以三年的時光,重新思索與書寫此研究型論文,並將它改寫成一本可讀性強的大眾專書。跟其初稿對比,此書已拋開不少原先學院論文書寫的包袱(雖然還是有些艱澀的部分),透過散文文字對影像的再創作,以較為「簡約」與「優雅」的美姿重新進出論述舞台。減去不少華麗枝葉後的《雙聲.雙身》,可說是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使得華麗的複雜論述,淬鍊成為一個分裂主體的完整詮釋迴圈。整本書文章閱讀下來,文筆已較為通順,情感也更細膩飽和。現在閉起眼睛,可以「看到」作者在「論文」與「散文」間既創意又節制地進出,一種美麗的紀律,一種簡約的優雅。
  此書作為一個「美」的起點,願資婷能發展出屬於她獨特的「聲部」,持續為當代生命的豐富樣態發聲,作進一步的驚異哲思與優雅書寫。

賴俊雄
寫於臺南 2016年8月

★推薦序──一種優雅,萬種風情

  臺灣成功大學黃資婷博士的處女作《雙聲.雙身:當代電影中的分裂主體研究》通過「秀威文哲叢書」出版資格的評審,得以有付梓發行的機會,使我喜悅不已。作為叢書主編,我本不應寫序,但作為資婷的多年好友,我向主動資婷提出來,一定要借這個機會,談談我自己的感想,也是對我們友誼的紀念,承蒙資婷應允,我深覺榮幸。
  2011年,我受成功大學邀請,作為唯一一位大陸演講者來參加成功大學八十周年校慶活動,校方安排資婷負責我的接待工作。她不但秀外慧中、天生麗質,而且待人溫和淑雅、謙恭有儀,極有女中君子之風。一開始我以為她是大學本科生(後來我才知道我只比她年長一歲而已)。那次會議雖然匆匆,但資婷的淑雅風度,讓我如沐春風,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後來我們通過電子郵件、Facebook時常交流,因為是同齡人,所以有許多共同話題。資婷不但勤於治學,思路開闊,而且是極重感情的人,她來大陸嘉峪關、瀋陽旅行時,都不忘給我寄上明信片,這讓我特別感動。
  去年我無意間拜讀了她的書稿《雙聲.雙身:當代電影中的分裂主體研究》,這本是她在成功大學的碩士論文,但竟然寫了十萬多字,內容詳實且視野遼遠,尤其對於一些前沿問題的把握,可以說完全具備了一部成熟學術專著的特徵,即使與學界同類大家之著相比,亦毫不遜色。我主動提出來將她這本書送審, 以嘉惠學林,沒想到很快通過並獲得了出版的機會。
  資婷文如其人,寫散文、寫評論,文筆優雅清新,頗有成大老校友蘇雪林女士遺風,喜歡她的讀者不少。但資婷遇到了一些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使做學問比常人所付出的努力要多出幾倍,但她卻笑對上帝對她的考驗,這讓我感動不已。我認為,大多數人若遭遇同樣的挫折,可能早已放棄,資婷非但對自己的事業不離不棄,而且碩士還修了兩個學科,博士又是跨專業學習, 期間還創作了不少文學作品。她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碩士論文寫出了一部學術專著的水準,可見其對於學問的熱愛程度,而這本書恰是她心血的結晶。
  近年來,電影當中的「分裂主體」是電影理論界所普遍關注的一個話題,作為一種文藝作品,電影本身具備傳統文學作品的敘事特質,但是它又具備鏡頭(包括蒙太奇)敘事的特殊性。《雙聲.雙身:當代電影中的分裂主體研究》從電影敘事美學的特殊性入手,立足「分裂主體」這個前沿理論,闡述了不同電影對於人類社會大時代的反映。而且,《雙聲.雙身:當代電影中的分裂主體研究》從心理驚悚片入手,結合學界的前沿理論,對1999年以來在世界影壇飽受爭議的三部電影——戴倫‧艾洛諾夫斯基《黑天鵝》、馬丁‧史柯西斯《隔離島》與大衛‧芬奇《鬥陣俱樂部》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探討,可以說是發前人未發之聲,其學術價值與前瞻性不言而喻。而且這本書文筆細膩溫婉,打破了電影學研究著述難度難懂的怪圈,可謂心中有一種優雅,筆下便有萬種風情。
  資婷是一個敏而多思、勤於筆耕的青年學者,她有才情,有情懷,這本書是她學術生涯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預示著她將會在治學與創作的道路上有更為精彩的華章。我虔誠地祝福這位親愛的老友:人生如夢,相信你永遠是這場夢的造夢者。

韓晗
2016年7月31日,於廣州

簡介

「分裂主體」是電影理論界所普遍關注的一個話題──就電影本身具備傳統文學作品的敘事特質,同時具備鏡頭(包括蒙太奇)敘事的特殊性。
本書從電影敘事美學的特殊性入手,以「分裂主體」為主論,闡述了不同電影對於人類社會大時代的反映。針對1999年以來在世界影壇飽受爭議的三部電影——戴倫‧艾洛諾夫斯基《黑天鵝》、馬丁‧史柯西斯《隔離島》與大衛‧芬奇《鬥陣俱樂部》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探討。

作者簡介

黃資婷
一九八六年生,世新大學新聞系雙主修中文系畢業,成功大學中文所與藝術所雙碩士。現為成大中文所與建築所之博士生。

目錄

△序「秀威文哲叢書」 
△推薦序──哲思與書寫/賴俊雄
△推薦序──一種優雅,萬種風情/韓晗
△序 

△緒論
一、創傷世代裡的雙數主體 
二、文本選擇與回顧 
三、本書架構 

△壹、 我為美殉身:《黑天鵝》
一、以父之名:童話故事變形的三層意涵 
二、沒有名字的母親:前伊底帕斯情結滯留 
三、鏡像階段與死亡驅力的鞭轉 
四、 Make Real:幻見公式($〈〉a)的操演與主體分裂 
小結 

△貳、 我為創傷而活:《隔離島》
一、全控機構下的主體問題 
二、以瘋狂抗拮死亡的哀悼儀式 
三、家庭的崩毀:喪子與弒妻 
四、馬勒之於創傷主體的隱喻 
小結 

△參、 我為存在而痛:《鬥陣俱樂部》
一、主體之難:被圍困的個人 
二、穿梭於時差罅隙:泰勒德頓 
三、身體意識與主體辯證 
四、倖存的只有愛:瑪拉辛格 
小結 

△尾聲、我們是自己的魔鬼
△參考文獻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