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路書店
- 社會科學
俄羅斯公共外交與地緣政治──烏克蘭危機之下普京時代的再造
- 作者 /
胡逢瑛、吳非
- 出版社 /
獨立作家(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6-07
- ISBN /
9789869270489
- 定價 /
NT$
480
- 優惠價 / NT$
432
從烏克蘭危機到敘利亞反恐,普京如何透過公共外交強化地緣政治關係,
在俄美博奕賽局中展現俄羅斯堅強的實力與意志力?
本書特色
★研究俄羅斯專業學者胡逢瑛、吳非又一力作
☆國際情勢消長、時事內幕一次搞懂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推薦序/前駐俄羅斯資深外交官 姜書益
俄羅斯從1991年成立以來,一直面對北約東擴之壓力,後者非但不顧莫斯科之強烈反對,接納波、捷、匈、保、羅等東歐前蘇聯附庸國家,更將其勢力伸向獨立國協內部,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領域,致引起俄羅斯極大疑慮和反彈。2008年喬治亞衝突,西方並未學得教訓,在美國領導下的北約繼續向烏克蘭冒進,企圖在基輔再製造一場「橙色革命」,結果導致2014年以來的烏東流血衝突。如今敘利亞內戰,IS的坐大以及歐洲難民問題的相繼出現,其實都與美國入侵阿富汗、伊拉克,以及2010年以來的「阿拉伯之春」有所關聯,但受操控的西方媒體,從美國的戰略觀點來探討國際衝突,自然失諸偏頗,難窺問題的真相了。
在俄羅斯求學多年並獲得著名的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大學(МГИМО)博士學位的胡逢瑛教授,一直從事俄國問題之研究著作等身,最近更與其夫婿吳非教授合作撰寫出「俄羅斯公共外交與地緣政治:烏克蘭危機之下普京時代的再造」新著,這是從新聞傳播等非傳統角度來探討最近發生的烏克蘭危機,此外並分析普京總統就任以來的俄羅斯戰略及對外關係。胡教授大量引用西方、俄羅斯及兩岸重要資訊,平衡報導了東西不同觀點,這是近年台灣國際關係著作所罕見,主要是由於作者能有效掌握當今國際關係美、俄、中三種主要語言,並在這些國家進行過多年實地觀察研究所致。
事實上,在《尼布楚條約》簽署後未久,沙俄為深入瞭解亞洲大清帝國的真實情況,從1715年起,每年都派遣大批東正教僧侶和留學生,跋踄千山萬水前來北京,對中國進行實地考察,更在北京成立「俄羅斯館」供來華學生長期居住,多年來為俄羅斯培養出比丘林(Бичурин, Н.Я., 1777-1853)、瓦西里耶夫(Васильев, В.П.,1818-1900)、卡法羅夫(Кафаров, П.И., 1817-1878)等偉大漢學家,他們在華期間不僅修習漢、滿、蒙、藏語文,並將《資治通鑑綱目》、《大清一統誌》、《八旗通誌》等重要典籍文獻譯為俄文,並將蒙古、新疆、西藏等中國邊疆地區風土人情向西方作有系統的介紹,他們不僅對中俄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貢獻,亦為俄羅斯帝國向東方不斷擴張贏得驚人的政治和經濟權益。
近年俄羅斯對中國問題之研究和興趣,並未因蘇聯解體而沒落,反而因中國的崛起而成為顯學,新一代的俄國漢學家如雨後春筍,其研究和著作更汗牛充棟。如前俄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高有理(Галенович, Ю.М.)教授就將冷戰時期的俄中關係和邊界談判作一系列的介紹,科學院東方研究所的劉宇衛(Головачёв, В. Ц.)教授不僅重譯盛岳大使的「莫斯科中山大學的沿革」一書,還就明代重修黑龍江口的永寧寺碑問題進行深入考查探討,曾大量報導前蘇聯兩岸政策內幕的俄羅斯外交學院院長巴札諾夫(Бажанов, Е. П.),亦就俄羅斯的亞太政策發表專文,而遠東研究所知名的中國問題專家拉林(Ларин, А.Г.)教授最近更對中國「一帶一路」政策,提出其獨特看法,這些專著都非常值得注意。
近年大陸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和各地方的俄國問題研究機構,對俄羅斯、中亞的研究報告和專書,推陳出新而且時有佳作出現,反觀台北學術和外交界,不僅真正的俄國問題人才難覓,甚至連像樣的俄語翻譯都嚴重不足。近四十年來的「反共抗俄」政策,已使有關單位忘卻培養俄國語文及俄國事務人才之重要性,學術界也只跟著西方人云亦云,對俄羅斯之瞭解自然繆誤百出,對俄國問題之決策又如何能要求其正確,諺云:「聞鼙鼓而思良將」,如今胡教授大作正補此空白令人欣慰,書益瀏覽之餘,爰書所感,以就教於作者逢瑛學妹。
民國105年4月19日,序於淡水匡廬
◇推薦序/曾任中華民國駐俄羅斯代表處顧問、副代表及駐索羅門群島大使館特命全權大使 詹秀穎
眾所周知,蘇聯解體,在西方的輿論宣傳中,這是一個邪惡帝國的崩解,它再也不可能成為如同冷戰時期兩極國際體系那樣再與美國爭鋒較勁。然而,僅僅是二十餘年的時間,俄羅斯在普京總統的主政下已經成為解決國際爭端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我的文化大學俄文系學妹胡逢瑛教授與她的夫君吳非教授合撰的《俄羅斯公共外交與地緣政治:烏克蘭危機之下普京時代的再造》提供了獨到的分析和見解,幫助讀者了解俄羅斯如何再次崛起成為國際強國。
該書的作者認為,俄羅斯在公共外交中強調發展自身特色的軟實力工作,包括全面建設國家媒體與智庫,向國際與國內展開全面的宣傳,因為俄羅斯的形象只會隨著俄羅斯的強大以及俄羅斯對於西方構成的威脅而改變,這是俄羅斯被當作西方的假想敵在國際上所進行的國際輿論戰和國家間實力的全面博弈所形成的。因此,俄羅斯的公共外交是從強化外宣機制開始的一連串資源整合,讓俄羅斯問題以站在俄羅斯的角度進行有利於俄羅斯大外交執行的真正國際化工作。另外,該書作者認為,在前蘇聯各國的整合,是俄羅斯外交與公共外交的優先重點,也就是從地緣關係和傳統文化的親近上來全面強化俄羅斯在前蘇聯的影響力。作者也同時認為,俄羅斯在推廣俄語與保護俄羅斯族裔的工作上取得很大的成效。也就是這些國家的國際關係研究者與活動家都可以操持流利的俄語和俄羅斯進行國際問題的討論,並且透過智庫把這類型的討論機制化,建立長期穩定的對話,讓這些俄情專家可以在國際議程上和國際關係上與俄羅斯取得較為一致的共識。其特點在於建立共同的利益,以維護傳統地緣政治上的國家利益,這樣的利益以區域及國際組織包括歐亞經濟聯盟、集體安全條約組織、亞信峰會、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等等的合作方式全面落實。因此,該書作者認為,俄羅斯的公共外交強調教育和學術資源的整合以促進經貿文化與政治軍事的共同體,在此共同體之上強調國家間的平等和對話,沒有聯盟關係的從屬性,因此極具吸引力和效果。
在該書中作者以俄羅斯和歐盟與中國地緣整合作為研究核心,指出了俄羅斯的歐亞政策及其特點和趨勢。特別是俄中關係的緊密程度以及如何理解現行的俄中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都提出了重要的論述。該書作者認為,在俄羅斯和中國之間能夠在現存的地緣基礎上加強關係是一個必然且不可避免的趨勢,兩國在解決歷史遺留的領土問題上沒有持續爭論的必要性,因為當前兩國各自都面臨許多挑戰,包括西方進行的顏色革命,在該書中作者提到了烏克蘭危機和克里米亞事件,導致俄羅斯面臨西方的經濟制裁與國際輿論撻伐,西方藉此戰略進逼迫使俄羅斯屈服。一旦普京總統處理不當,就會爆發金融危機與國內政變並且甚至導致俄羅斯再次全面崩解的可能性。因此,作者在文內做了許多俄羅斯當前政策與現勢的剖析,對於讀者了解俄羅斯的決策模式和意識型態思維都有很大的幫助。
談及台俄關係的經貿往來,雙邊長期以來基本上是仍處於比較冷清低盪的狀態。在各項文化、經貿、教育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始終未能提升到更緊密的關係。其原因很多,但是若從俄羅斯的角度來看,俄國人認為不能說俄語並且不瞭解俄羅斯是無法取得長期合作關係的,因為連最基本的相互認識以及溝通和信任都會成為問題,遑談提升雙邊經貿關係到一個更高的層級。自一九九二年我國開始與俄羅斯展開各項合作關係以還,雖然有些進展,但是我們更期待有心推動台俄關係的政府民間各界先進能夠繼續推動這項有意義的工作。胡學妹逢瑛教授與吳非教授留學俄羅斯後並在大學任教,不但在學術領域上研究俄羅斯有出色的創見,更在台俄學術交流活動方面有積極的作為,持續不斷在國內外媒體上發表有關俄羅斯議題的文章,顯示他們在俄羅斯問題上的辛勤耕耘和精闢見解。我在此預祝此書發行成功,繼續創造更多豐碩的研究成果。故特此樂於撰序及大力推薦!
2016年3月9日
◇推薦序/前俄羅斯研究所所長、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所長 郭武平
胡逢瑛和吳非兩位賢伉儷教授合著的「俄羅斯公共外交與地緣政治:烏克蘭危機之下普京時代的再造」是集結四篇有關俄羅斯對外政策和地緣政治相關議題的學術專論,也是他們兩位這兩年來的研究成果與心得,其中有兩篇並刊登在中國相關核心期刊等刊物上,對年輕一代的俄羅斯研究者而言,這本書的出版是值得鼓勵與肯定的,有幸先拜讀之餘,應邀寫序,期能分享。
專書共有四篇專論,議題包括:俄羅斯的「軟實力」與「公共外交」、俄中戰略夥伴關係、俄羅斯的傳媒與外宣系統RussiaToday的整合、俄羅斯在歐亞整合中的角色,四篇專論議題內容與時間點並都敘及2014年的烏克蘭事件,其中兩篇更以烏克蘭事件為時間軸,凸顯出全書內容對當前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內政決策與對外政策特色,正如作者所強調的:「保護俄羅斯」是普京唯一的道德標準,可說是普京的強勢風格作為,都是為了他對俄羅斯人民的承諾:「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
普京改組俄羅斯傳媒,將俄羅斯媒體國家化、公共化,主要為配合俄羅斯的國家崛起,其強勢的領導與限縮新聞自由,過程中當然會有主張民主自由等不同聲音,以克里米亞事件為例,在西方歐美輿論強力指責之下,俄羅斯的輿論媒體卻在凝聚俄羅斯人民共識上,發揮了關鍵性作用,更顯示在烏克蘭事件後,普京總統個人超過八成的民意支持度上,這和台灣輿論新聞媒體所扮演的角色,幾乎成了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值得我們深思。
胡逢瑛和吳非兩位教授都獲有俄羅斯著名大學MGIMO和MSU博士學位,從事相關俄羅斯區域研究教學多年,工作之餘並勤於參與學術活動。第一次認識他們是個人任教於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時,十餘年來,並經常在有關俄羅斯研究學術場合碰面,尤其是,他們經常參與在俄羅斯舉辦的各類學術活動,由於他們能流暢的運用俄語與俄羅斯學者進行學術交流,在年輕學者中,可算是相當積極參與、投入頻率很高的少數新秀。
冷戰結束後迄今,莫斯科與北京愈走愈近,全球各國也越來越重視俄羅斯研究。當中、俄在國際間經常聯手與美國在全球展開競逐之際,從台灣的角度看美、俄、中三國的角力互動,本書的出版,提供讀者從俄羅斯的國家發展戰略視野,審視普京總統對俄羅斯的全球戰略思維,許多不同於西方歐美輿論的價值觀點,或許這也是本書所欲傳達的重要觀點訊息。最後,這本書的預定出版時節,應是寒冬已過大地回春,「俄羅斯在集中力量—面對挑戰」,本書亦有如集中力量蓄積能量,預祝能帶給作者闔府盎然春意、寒意全消。
2016年3月13日
◇推薦序/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中國大陸暨兩岸教學研究中心執行長 石之瑜
俄羅斯雄踞歐亞大陸,絕不僅只是國際關係地緣政治視野下,一種關於資源與權力的宣告。如何神入歐亞的地緣文化與地緣意識,是國際知識界迄今無解的嚴肅挑戰。畢竟,地緣意識不可測,甚至也不可言傳。
主流國際關係研究卻受限於主權身分所加諸的想像,認為國家是具有獨立意志的能動者,足以根據自己的目標與所既有的資源,來規劃國家大戰略,因此總是把國家與其所擁有的疆域,及所運用的組織、技術,當成給定的命題,就好像歐亞大陸對於俄羅斯的意義,與對於任何國家的意義都是一樣的,不過是資源而已。
其結果,華府根據自己會如何運用地緣政治經濟來提升美國的影響力,就也當成為其精英階層理解俄羅斯的主要方程式。因此,美國的知識界不能夠體會地緣文化意識在歐亞大陸的萌生、形成與開展歷程,深刻地影響莫斯科的決策動機、情感及其德行主張。
其實,只要回想美國自己歷史上的內政外交,就不難發現,地緣向來是自我認識的重要基礎,是生存理性不可擺脫的情感,美國毫不例外。民族對所處地緣的偏執、浪漫、迷戀、依賴、占有等情感,往往不是一時間的計利算害所能說明。
就以美國本身來看,不但有某種因為對西部的地緣想像,而能代代傳承上下號稱的開拓精神;更因為早年對美洲整體的地緣規範,經由門羅主義的概念昇華,終於構成美國的後院意識,在之後將近兩百年,主導著美國的大戰略思維。
甚至,開拓西部邊疆與維護美洲自主的地緣意識,相得益彰,共同醞釀了某種反向的地緣文化,即是以落後封建的歐洲為對照,襯托出之後傲視世界的所謂美國例外主義。美國自己的過去,就已使得國際關係研究所假定的冷酷操弄,在地緣意識所孕育的情感執著裡,顯得滑稽可笑。
俄羅斯歷史與歐亞地緣意識的深層交融,培養出的領導精英,有一種透過歐亞大陸認識自己,超越歐洲的堅強意志。這樣的意志不是透過重複叫囂在鞏固,更不是借由文字的煽動來強化,反而是奠基在寧靜、堅忍的任勞任苦文化上,雖然無言,卻極有韌性。
歐亞大陸提供了一種地緣意識,源源不絕支撐著俄羅斯民族熬過征服,發而為難以言傳的生命力,以及那股永遠可以回歸再起的原始頑固,有如一個源頭之無止無歇,讓外來的壓迫與入侵,永遠只能是歷史片斷,因此不但不會消滅鬥志,反而因為無形的抵抗與無言的串流,縱使外來的統治者無比強大,或外來的統治思想極其桎梏,最終仍都淪為重新超越歐洲,回歸歐亞母體的動力。
胡逢瑛與吳非同在俄羅斯苦學不輟,異地情緣的璀璨,分別帶回臺海兩岸結成知識花果。他們賢伉儷不但通過常年磨練,已精準掌握俄羅斯語言,更透過語言深入神髓,徜徉在俄羅斯的社會生活中,結交士、媒、政、商,就近觀察體驗政治過程,而能不畏繁瑣,細膩地品嘗沒有表象的歐亞地緣所扎下的民族意識。
他們乃從普京領導的俄羅斯重新崛起過程中,描述出外界鮮能透視的一種動機、情感與理性之間的熔融一爐,進而說明普京的戰略、批判、毅力等等表現,反映的不是一人一職,更不是一疆一域,而是幾世紀以來蒙受歐亞地緣意識,甘願隨之沈浮,緩緩恢復中的大地人民,同他們生生不息的願望。
爬梳眼前這本大作,了解當代俄羅斯,關注俄羅斯與中國的彼此扶持,警惕美國無所不在的爭霸,並了解世界與歐亞的相互構成,於是懂得重新認識自己的讀者,一定要感謝兩位孜孜不倦的如椽之筆。
◇從俄羅斯看自己/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首任所長、特聘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吳玉山
猶記得六年前與來中研院訪問的著名史學家佩理.安德森(Perry Anderson)談論世局發展,他對於俄羅所能扮演的角色頗為輕視,也不認為持續做俄羅斯和比較後共研究有什麼意義,我自然不以為然。類似的看法普遍地存在於西方學界,也反映了西方國家一般的觀感。但是他們錯了。
俄羅斯在普京總統的第一任期(2000-2004)內對西方是採取「韜光養晦」的策略,但是從2006年開始莫斯科的外交政策逐漸變調,與西方針鋒相對。發生在喬治亞、烏克蘭和吉爾吉斯的顏色革命,北約的不斷東擴,2008年的俄喬戰爭等再再顯示出俄羅斯與西方有相互衝突的戰略利益,因此雙方關係逐漸緊張。2008年梅德維傑夫擔任總統,他與美國總統歐巴馬之間的關係較為融洽,緊張的美俄關係一時獲得舒緩。但是接下來梅普互換總統總理之位,惹起極大爭議,俄羅斯的反對力量趁勢崛起,美國顯露出對「更換政權」(regime change)的高度興趣與支持,這使得莫斯科戒心大起,而從2012年開始美俄關係又一路向下,在烏克蘭危機的時候到達高峰。俄羅斯對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構成巨大壓力,並和激進回教恐怖主義,以及東方的中國再起形成對當世美國霸權的三大挑戰。莫斯科與北京聯手抗拒美國,但是又和西方結合對抗伊斯蘭國的恐怖主義,縱橫捭闔,外交戰略手段靈活。普京敢於在關鍵時刻大膽使用武力,又能入能出,令人瞠目。很顯然地,俄羅斯又站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央了。
台灣的國際關係與比較政治研究長期在美國的學術典範下運作,對於世界其他地區的觀點較不熟悉,也欠缺同情與瞭解。通常從事區域研究的學者對於留學國的民情文化與歷史傳統會有較為深切的體會,對於該國的內外政策也較能設身處地加以理解。胡逢瑛與吳非兩位分別自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與莫斯科國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這是兩間最負盛名的俄羅斯高等學府。他們對於俄羅斯政治與民情的掌握精準,特別專長於傳播輿論和戰略外交的研究。本書由這兩位作者執筆,基於他們對於俄羅斯的深刻理解,提出了和坊間流行大不相同的「俄羅斯觀點」,其內容大有可觀之處,而可以補主流學派的不足。在本書的字裡行間,作者並不遮掩對俄羅斯的深刻情懷,那是一種經過透徹瞭解而自然產生的同理心。因為我從大學時代開始,便醉心於俄羅斯研究,深感這是一個謎樣而又充滿吸引力的國家,因此完全可以體會作者的心情,並對坊間能夠有一本由真正的專家所著、即時而又深入地討論俄羅斯政治的專書而備感振奮。
本書有兩個主調,一是俄羅斯的對外宣傳,一是其地緣戰略,而前者其實是後者的一個重要的手段。作者採取的是現實主義的分析途徑,認為國家間自然會為了不同的利益而相互爭執,並以掌握國際輿論的方式來促進本國的利益。作者又有很強烈的俄羅斯情懷,經常站在莫斯科的角度來辯護其政策,並指出西方的自利與偽善。這樣的途徑會讓一般的讀者感覺驚訝,因為他們所熟知的是以民主人權為主調的西方強勢論述。然而「俄羅斯觀點」是必要的,因為一方面不瞭解俄羅斯的心情想法就無法掌握其外交戰略,也因而無法理解今天的世局演變;另一方面,細讀和西方對撞的俄羅斯觀點能衝擊我們對國際關係的刻板印象,讓我們能夠多一個觀察的角度,以更深一層地體認國際政治的本質。
本書最為精彩的部分是對俄羅斯對外宣傳做法的深入剖析(第一章與第三章),以及對俄羅斯和中國大陸如何在美國的壓力下日益趨近的精細掌握(第二章與第四章)。由於普京重建俄羅斯的對外宣傳體系主要就是為了進行國際競爭,要打破盎格魯薩克森人(英美)對於媒體輿論的壟斷,因此全書的論述線索,其實是從西方對俄羅斯的擠壓遏制開始,到俄羅斯的戰略反擊(包括克里米亞事件和烏克蘭東部內戰、以及與中國大陸的準軍事同盟,表現在共同演習與相互參與對方的重要閱兵等),和對外宣傳的重塑(「軟實力」、「公共外交」、Russia Today),這是一氣呵成的。站在俄羅斯的角度,西方在蘇聯崩解了之後,對於俄羅斯仍不肯釋懷,不僅不願意將俄羅斯納入一個共同體系,更驅使北約與歐盟不斷東擴,對俄羅斯侵門踏戶、無有饜足。俄羅斯乃是在受盡壓抑欺凌之後,奮起自衛,要重拾一個歐亞文化資源大國的基本尊嚴而已。普京就是在這一點上和俄羅斯人民同心,所以民意支持居高不下,而始作俑者的西方卻渾然不知自己的所為是造成這一切的首要原因,只是一意地批評普京和俄羅斯不符合其價值標準,並要求夾處於東西兩大陣營之間的國家選邊,雙方的緊張關係自然無解。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點出了綜合國力更為強盛的中國大陸,在面對西方時,頗為欣賞並亟思仿效俄羅斯的強勢姿態,以及其宣傳策略。中國大陸自然也是文化與資源大國,面臨類似的戰略情境,和俄羅斯聯手是勢所必然。在心理的主觀感受上,也有莫斯科不甘受制於西方的同樣心態。近來對於中共的對外政策逐漸強勢的研究當中,屢屢從中國本身的情境中找尋解釋,而忽略了俄羅斯的示範效應,是很可惜的。在西方的感知當中,一直到最近都不把俄羅斯視為國際政治的主要角色,並以此揣摩其他強權的心理,結果忽視了中國和俄國的歷史淵源,以及相互產生示範效應的可能,這實在是受到本身觀點的侷限,而缺乏對於中俄領導階層心理態度的理解。在這一點上,作者正好能夠以其成長背景和學術訓練來填補缺憾,讓我們看到兩個大陸強權如何在西方的壓力之下互動,將彼此的關係帶回到1950年代的緊密程度(當然雙方的國力對比是反轉的)。
在本書中作者站在俄羅斯的觀點,對一些歷史事件的看法與現況的評估容有可討論之處。例如對於冷戰的起因過多地歸咎於邱吉爾,又或是認為中俄印可以因為俄羅斯同是中印兩國精密武器的最大供應國因而可以形成三國軸心等,前者可能輕忽了史達林的戰略企圖,而後者則沒有看到中印競爭的自然態勢。不過整體而言,作者抓住了俄羅斯的民心想法和普京的戰略構思,並不客氣地批評了西方的觀點與政策,讓我們能夠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世界。正如同作者在分析Russia Today成功原因的時候時,點出了俄羅斯的對外宣傳是以非主流的民意為對象,以提供另類看法來爭取支持,不迴避有爭議的議題,並揭露西方主流媒體的盲點(例如Russia Today對於華爾街「佔領運動」的報導),本書的最大意義也就是提供「俄羅斯觀點」的另類看法,讓我們能夠逃脫主流論述,來思索究竟國際關係的真實面目是如何。其最大的意義,不是讓我們接受「俄羅斯觀點」,而是讓我們有「自己的觀點」,而非扈從於他人之後。其實俄羅斯從葉爾欽時代到普京時期,最大的轉變就是發展出自己的國家定位,不接受別人所設定的框架,而奮力圖強。這個心情與俄羅斯在歷史上屢次學習西方而不被接受,從而深刻反省以走出自己的道路如出一轍。理解俄羅斯的故事,對我們最大的啟示應該在這裡,而這也會是本書最大的貢獻。
識於南港105.5.5
簡介
這個屬於戰鬥民族的極端國家,如何塑造自己的定位──
文明或野蠻?自由或是專制?民主或獨裁?西化或本土?
普京──帶領俄羅斯走向國際強國之林的領導人,其意識形態及外交戰略如何影響一整個國家?
本書首先探討俄羅斯的「軟實力」與「公共外交」在國際環境的利害關係。為什麼普京會將傳統儀式的閱兵納為國家重要「軟實力」?所謂的「軟實力」又怎麼結合大外交,預防亞太衝突?其次分析克里米亞事件後,俄中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之發展。向來亦敵亦友的中俄,如何運用大時勢結合,讓兩國再度攜手走向大繁榮?作者進而將視野轉向俄羅斯內部──看普京運籌帷幄,將俄羅斯傳媒戰略目標與外宣系統 Russia Today 改組整合,再創普京時代!最終章則以全球視野俯瞰俄羅斯在歐洲與亞太整合過程中的角色,從烏克蘭危機談起,精闢分析俄羅斯與美國、歐盟、中國之間的情勢消長。
這個強大又冷峻的國家,就如同俄羅斯外交家丘特切夫的詩句:
用理智無法理解俄羅斯,以一般標準無法衡量她;
她有自身獨特的氣質──對於俄羅斯只能夠相信她。
作者簡介
胡逢瑛
俄羅斯外交部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大學博士(MGIMO University),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專任助理教授,國立台灣大學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參與石之瑜教授的《中國學-口述歷史》翻譯計畫,中國大陸暨兩岸關係教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參與復旦大學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李良榮教授的博士後研究計畫;參與廣州暨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院張晉升教授與吳非教授研究計畫。國際學術服務工作包括:2012-IAICS國際跨文化傳播學研究學會第十八屆國際會議年會的召集人與計畫主持人,學刊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ICS)2012專題主編,任ICS編輯委員;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國際期刊編輯委員與論文評審;擔任國際研究學會(ISA)2015-外交政策研究工作小組成員,ISA 2015-2016國際傳播組最佳論文審查委員。參與其他學術研究寫作工作:台北論壇基金會、亞太和平基金會;俄羅斯戈爾洽科夫公共外交基金會國際友人專家;與吳非聯名發表文章於《中國網-觀點中國》、中央電視台、《中國日報》、《China Daily》、《人民網學術論壇—學術前沿》,並且撰寫香港《大公報》兩岸國際評論版「傳媒睇傳媒」專欄。作者系為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大學、美國喬治城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訪問學者。英文主編專書有《Russia in Transition: Regional Integration, Media Censorship and Culture Institutes》;中文專著有《俄羅斯再次崛起?──雙頭鷹的亞太政策與戰略思想》、《俄羅斯民主轉折:衝突、反恐與危機處理》、《俄羅斯傳媒新戰略-從普京到梅普共治的時代》、《全球化下的俄中傳媒在地化變局》,與吳非教授合著有《國際衝突與國家安全戰略:國際傳播視角》、《全球傳播與國際焦點》、《蘇俄新聞傳播史論》、《透視蘇俄傳媒轉型變局》、《政治傳播與新聞體制》、《反恐年代中的國際新聞與危機傳播》、《俄羅斯傳媒體制創新》、《轉型中的俄羅斯傳媒》、《國際傳媒英語》等書。(感謝台北論壇基金會贊助)
吳非
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МГУ)博士、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後。中國廣州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中國南方國際人才研究院(CCG)研究員暨助理院長、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多家中英文媒體的專欄作者與電視評論員。俄羅斯衛星網中文評論員、俄羅斯戈爾洽科夫公共外交基金會國際友人專家。參與撰寫中國國際傳播藍皮書俄羅斯傳播報告。曾經訪學於莫斯科國立大學、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大學、美國東西方中心、喬治城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等。已出版近二十本專書,數百篇論文與評論。(作者參與中國國家社科基金專案「我國國際傳播話語體系建設的理論創新研究」,本研究系階段性成果,專案批准號14BXW020)
目錄
◇推薦序 姜書益 大使
◇推薦序 詹秀穎 大使
◇推薦序 郭武平 教授
◇推薦序 石之瑜 教授
◇從俄羅斯看自己 吳玉山 教授
◇作者序
◆第一章 俄羅斯的「軟實力」與「公共外交」在國際環境中的啟示
壹、前言
貳、傳播俄羅斯正能量的任務為何暫告一段落?
一、俄羅斯公共外交的運作和「軟實力」的理解
二、烏克蘭危機爆發之後開啟全面的輿論宣傳戰
參、俄羅斯「軟實力」中的國際傳播與交流
一、普京重返克宮改組RT爭奪國際輿論話語權
二、推動金磚國家內平等對話的「軟實力」機制
肆、 普京將傳統儀式的閱兵納為國家重要「軟實力」
一、俄中將閱兵作為向世界宣示和平的重要儀式
二、從蘇聯到俄羅斯閱兵儀式意涵的傳承和轉變
三、俄羅斯閱兵成為領導人外交政策的宣示場域
四、中國閱兵爭取世界對中國作為戰勝國的認同
伍、結語:「軟實力」結合大外交預防亞太衝突
一、俄羅斯控制與歐洲之間最低限度的緊張關係
二、俄中正加強中亞和東亞陸上與海上安全合作
三、俄中軟硬實力合作是平衡亞太權力的大趨勢
◆第二章 克里米亞事件後俄中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之發展
壹、前言
貳、普京訪中強化俄中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一、俄中重大合約之經濟與安全戰略意涵
二、俄中海上聯合軍演的商業和軍事意涵
參、俄羅斯軍工產品與能源出口戰略
一、俄羅斯軍工產品出口結構及其戰略思考
二、俄中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深化的方向:從軍工產品觀之
三、克里米亞事件後的俄中能源合作
四、克里米亞事件後的俄中軍事合作
肆、俄中準軍事同盟關係的形成
一、俄中已形成準軍事同盟關係
二、俄中軍事合作將更加緊密
三、美俄交惡促使俄中結盟性增高
伍、結語:不結盟政策與結盟可能性不相悖
一、國際體系轉向成為多極和單極並存
二、俄中目前合作的狀態是軟硬實力的聯盟
三、俄中印亞洲經濟命運共同體逐漸形成中
四、俄中軍事合作需脫離西方冷戰聯盟思維
◆第三章 普京時代的延續:俄羅斯傳媒戰略目標與外宣系統Russia Today的改組整合
壹、前言
貳、俄羅斯傳媒發展的趨勢特點與戰略目標
一、全俄電視傳輸的普及化和數字化
二、電視節目淨化與分級制度的施行
三、俄羅斯電視頻道與所屬媒體集團
四、俄羅斯總體期間國家媒體投資計畫觀
參、今日俄羅斯電視臺與國家外宣系統的整合
一、俄羅斯外宣系統與國家崛起關係密切
二、RT作為首要外宣系統的國際運營模式
三、RT的歷史沿革與發展進程已發揮作用
四、 整合俄羅斯外宣機制,「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成立
肆、結語:俄羅斯傳媒戰略須配合國家崛起
一、俄羅斯電視國家化以配合解決國家安全問題
二、烏克蘭危機激化俄美之間加速國際輿論機制
三、國家智庫興起結合媒體以謀求因應危機之道
◆第四章 俄羅斯在歐洲與亞太整合過程中的角色:從烏克蘭危機談起
壹、前言
貳、烏克蘭為何成為強權利益競逐之地?
一、烏克蘭貨物與地緣貿易結構的特徵
二、俄謹防重蹈俄喬戰爭的覆轍
叁、俄美展開國際輿論宣傳戰
一、俄羅斯新聞與外交關係的形成
二、俄美智庫觀點與媒體博弈
肆、國際理論架構下的區域整合和意識形態衝突
一、俄羅斯走向何方?
二、兩極強權中的三角戰略與樞紐作用
三、國際政治與安全整合理論
四、區域經濟整合與歐盟模式
五、俄烏的意識形態爭論
伍、俄羅斯與歐盟整合的實質基礎與亞太角色
一、俄歐雙邊經貿關係的建立
二、俄歐能源合作戰略目標
三、歐盟與俄羅斯整合中的亞太角色
陸、結語:俄歐美地緣政治擴張衝突將移往亞太?
一、俄羅斯克里米亞戰略優勢成為定局
二、俄羅斯持續加強國際輿論攻防戰
三、新遠東戰略是俄羅斯渡難關後盾
四、俄羅斯與歐盟和中國合作可有效反恐
五、俄中區域整合有利於亞太和平穩定
◆第五章 俄羅斯與北約邁入「關係正常化」對於亞太安全暨經濟的影響(2016年展望):從俄羅斯國際輿論戰與「轉向亞洲」戰略觀之
壹、前言:北約東擴遇到了瓶頸嗎?
一、「反俄」、「反恐」或是「反中」?
二、俄羅斯不會陷入北約的衝突邏輯當中
貳、「鬥而不破」的國際輿論宣傳戰
一、國際宣傳戰仍有助於減少誤判
二、俄羅斯國際宣傳特點
三、輿論宣傳仍有助於中央政策推動
叁、美俄安全博弈下的中俄安全合作
一、中俄強化糧食戰略安全
二、中俄強化跨境合作
三、「轉向亞洲」戰略的安全暨經濟意涵
肆、俄羅斯「公共外交」在對外戰略中的角色
一、展開基本行動方向
二、制定長期計畫專案
三、柔性外交是「公共外交」的特點
四、積極宣揚本國立場
伍、結論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