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89)權能區分與國民大會

(041089)權能區分與國民大會

  • 作者 / 張乾圖
  • 出版社 / 國立國父紀念館(秀威經銷)
  • 出版日期 / 2015-11
  • ISBN / 9410000410890
  • 定價 / NT$ 140
  • 優惠價 / NT$ 126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本書特色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簡介

本論文之研究,旨在由性質、職權、組織、地位四方面,重新建構出較能符合「權能區分」理論及落實「全民政治」、「主權在民」原則與精神的國民大會制度。並肯定此種理論與制度對實踐「萬能政府」的價值及必要性,期為政府推行民主政治之參考及廢除國民大會主張者之省思。
  本論文除緒論外,共分五章十七節,各章(含緒論)概要如下:
  (一)緒論:說明本論文研究的動機與目的、範圍及途徑,研究方法及內容架構,藉以勾勒出本文的脈絡。
  (二)第一章:探討及肯定國民大會基礎理論之價值。分析 中山先生遺教,由權能區分理論在演進中的產生依據,探求權能之精義;進而由運作功能之探討中,肯定權能區分理論的時代性價值。
  (三)第二章:說明國民大會及國民大會代表之性質。本章由國民大會與直接民權的關係為出發,以確定國民大會代表的性質,再分析主權、統治權、政權與治權之真義,以探討國民大會的機制屬性,最後藉國民大會與西方國會之異同比較,評議我國國會之爭議。
  (四)第三章:探求國民大會應有之職權。引申匡補 中山先生遺教中對國民大會的職權規劃,以探求國民大會應有之職權。剖析如何在落實制度下,達成「全民政治」之原則及「主權在民」之精神。並對現行國民大會行使之職權,提出改進意見。
  (五)第四章:研討國民大會的組織。由學理與實際相互之印證比較,並匡引 中山先生遺教之我見,以探求國民大會代表較適當之產生方式、任期與集會;並兼論國民大會代表應有的保障與限制,期成為一完備之組織。
  (六)第五章(代結論):剖析國民大會之地位。將國民大會制度、主權在民理論及萬能政府功能三者串連,由探討而印證相互之關連性,以肯定國民大會為主權在民的落實;是萬能政府的保證。並綜合 中山先生遺教中的喻例,更提出筆者自我體會獨見之比喻以為補充,以印證國民大會在民主政治中,所扮演角色之重要及精妙。


(原出版日期:民國84年,於2015/11月轉至POD初版)

作者簡介

張乾圖

目錄

論文提要-----I
目次-----III

緒論-----1
  壹、研究動機-----1
  貳、研究目的-----4
  參、研究範圍-----5
  肆、研究命題-----6
  伍、研究途徑-----6
  陸、研究方法-----7
  柒、研究架構-----8
  捌、預期目標-----9
  玖、結語-----9

第一章 國民大會的基礎理論-權能區分理論-----13
  第一節 權能區分理論之演進-----13
    第一項 權能區分學說的發展過程-----13
    第二項 權能區分理論提出的理論依據-----17
      一、因襲我國固有政治思想方面-----17
      二、規撫歐洲之學說事蹟方面-----18
      三、中山先生獨見所創獲方面-----22
  第二節 權能區分的真諦-----24
    第一項 權能的意義-----25
    第二項 權能的劃分-----27
      一、人民要有充分的權-----28
      二、政府要有充分的能-----29
      三、權能的平衡-----31
  第三節 權能區分的價值-----33
    第一項 權能區分的運作功能-----33
      一、五個門徑與四個節制-----34
      二、可放可收與可創可改-----34
      三、分工合作及共生共存-----35
      四、全民政治與萬能政府-----36
    第二項 權能區分的時代價值-----37
      一、具有發明創新的時代價值-----37
      二、具有分化整合的時代價值-----38
      三、具有全民政治的時代價值-----39
      四、具有專家政治的時代價值-----40
      五、具有民主潮流的時代價值-----41

第二章 國民大會的性質論-----52
  第一節 國民大會是否是人民的代表機關-----55
    第一項 國民大會是否為代議政治-----56
    第二項 國民大會代表是法定代表抑或是委任代表-----58
  第二節 國民大會是否為中央之政權機關-----61
    一、主權的性質-----62
    二、統治權的性質-----64
    三、政權的性質-----65
    四、治權的性質-----66
  第三節 國大會是否為西方國家的國會-----71
    第一項 爭議產生的原因-----71
    第二項 各派學者對國民大會是否為國會之看法-----72
    第三項 國民大會是否為西方國家之國會-----74
      一、中山先生遺教中之國會並非國民大會-----74
      二、國民大會與民主國家議會異同之比較-----76
      三、國民大會是新型國會-----77
      四、立、監兩院均非國會-----77

第三章 國民大會的職權論-----89
  第一節 國民大會的選舉權方面-----93
  第二節 國民大會的罷免權方面-----100
  第三節 國民大會的創制權方面-----103
  第四節 國民大會的複決權方面-----106
  第五節 國民大會的其他職權方面-----110

第四章 國民大會的組織論-----124
  第一節 國民大會代表的產生與任期-----124
    第一項 國民大會代表選舉區的劃分-----125
    第二項 國民大會代表之成員的產生-----128
    第三項 國民大會代表之任期-----132
  第二節 國民大會的結構與集會-----133
    第一項 國民大會的結構-----133
    第二項 國民大會設置正、副議長之平議-----136
    第三項 國民大會之集會-----138
  第三節 國民大會代表的保障與限制-----142
    一、身體自由的保障-----142
    二、言論表決自由之保障-----144
    三、國民大會代表待遇之保障-----145
    四、國民大會代表兼職之限制-----147

第五章 國民大會的地位論(代結論)-----156
  第一節 國民大會是主權在民的落實-----159
    一、以選舉權監督國大會-----160
    二、以罷免權監督國大會-----161
    三、透過輿論監督國大會-----162
    四、透過政黨監督國大會-----163
  第二節 國民大會是萬能政府的保證-----165
  第三節 國民大會是權能區分的管家-----169
參考資料-----179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