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46)孫中山先生的美國觀

(022346)孫中山先生的美國觀

  • 作者 / 習賢德
  • 出版社 / 國立國父紀念館(秀威經銷)
  • 出版日期 / 2015-11
  • ISBN / 9410000223469
  • 定價 / NT$ 1080
  • 優惠價 / NT$ 972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本書特色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簡介

第一章 緒論分為三節論述,第一節研究動機首先說明清末以來中國朝野普遍對美國懷有好感的綜合印象,因而重新思考中國追求現代化的歷程,美國可能產生的影響,是一件有意義且有難度的課題;中山先生是建立民國的核心人物,本論文除著重檢視中山先生革命運動的思想、方法和目標,其得自美國經驗啟發者為何,更試圖重建孫氏對美國認知的內涵及其對美國的綜合評價,以中美關係史的另類整合研究角度,提供深層省思。第二節研究方法強調全篇論文注重讓史料說話的原則,以歷史研究法將美國的建國經驗、對華政策及清末民初以來,中國官民對美國勢力的綜合回應,以不同的階段和個案,分別探求美國可能對中國革命產生的具體影響,務期能使舊史料能有嶄新的詮釋。第三節為相關文獻分析,主要是從《國父全集》蒐錄相關言論,逐年逐筆比對與美國有關的事件和見解,另輔以與中山先生同步進展的歷史材料,期能透過多元並呈的宏觀視野,評估當前研究中山先生美國觀的意義與價值。
  第二章 共分五節論述中山先生對美國認知的歷史背景,以明瞭中山先生終生為奔走革命而環遊世界,其遭遇的難題及發掘的問題,與美國有關者為何?美國在不同的歷史時空下展示的政策和手段,對清末民初中國的存亡考驗有何深遠的影響?第一節分兩項討論美國商人與傳教士在華活動的成效;第二節分兩項探討華工、留學生及駐美官員在美國排華政策下的境遇;第三節分兩項討論美國在民國成立前後,其對華政策基於國家利益而在若干案例中的變與不變;第四節綜合剖析美國門戶開放的政策光環,如何藉掌握時機逐步形成,先論蒲安臣之結好清廷、次論海約翰門戶開放宣言的虛實,終論華府以退回庚子賠款溢收款項,以留美教育打造對美親善觀感的高妙策略。第五節係以鴉片戰爭為分水嶺,分析引介彼時美國史地文化等國情專著,且特別著重比較實際曾經遊訪美國本土者,對美國風貌的記述,以明瞭十九世紀末至廿世初,中國朝野對美國國家整體概念形成的焦點所在。第一項項概略介紹林則徐、魏源等洋務先鋒對美國新興勢力的初步認知,復以謝清高等民間傳奇人物游美經驗,重現清代記述的美國景象;第二項以四位清廷官員出洋考察個案為主軸,呈現官場中人不同的美國素描;其次介紹奉派駐節美國的陳蘭彬等四位欽差,分別對美國事物做成的工作摘要與觀察;第三項分析清末中文報刊所傳達的美國國情,及彼時中國人對美國形象的認知情況,簡要評析歐美教士在華譯介新知,對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影響,復以梁啟超的美國游歷所見,對照清末以來華人在美國的見聞。
  第三章 共分五節,透過具體的事証,以探索中山先生與美國朝野人士往來的情況,第一節重點解析中山先生革命是如何被看成「美式革命」,及美國國家的發展是如何吸引中山先生注意的背景綜合分析。第二節分析中山先生與美國官方的往來,其中包括孫氏曾一度取得美國公民身分以利倡導革命,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時美國官方曾密遣文武官員與孫氏接談,但其後美國朝野即因袁世凱已大權在握而移轉了對孫氏的好感,甚至貶為叛徒、亂黨。第三節探討中山先生與美國俠士荷馬李的傳奇交誼,顯示孫氏對美國軍事人才的重視,但也相對突顯了他無力擇取更多更好、且真正能協助革命大業的美國人才和友誼,第四節根據部份訪問中山先生的報導,嘗試重組美國新聞界筆下的孫氏形象,除同樣呈現「先熱後冷」的現實取向,也適度顯示了中山先生對美國報界的不滿。第五節綜合為三項分別論述中山先生爭取美方支援實效不彰的成因,第一項分析孫氏無法以華人革命家的敏感身分,打入美國上流社會的事實;第二項為孫氏未能以強人姿態在中國政壇取得絕對優勢,且長期處於在野弱勢地位,致無法躍居美國新聞界筆下的寵兒,無法掌握正面的有效溝通和主動塑造有利的個人形象;第三項是美國官方人士極少留下對孫氏肯定的報告和評價,儘管孫氏一直認真尋求與美國官方對話的機緣,爭取美國的正式外交承認和各種資金、技術與人才,但全因北京才是美國外交政策的正統對象而全部落空。
  第四章 透過中山先生個人的宗教信仰及七次游美經歷,分成三節討論其對美國事物的批評與反應,藉以深入觀察中山先生對美式政治與文化的傾心仰慕緣由,及其對美式典範衍生的諸多衝擊,所提出的各種修正見解。第一節分兩項介紹中山先生借重基督徒身分爭取教友參與革命,及策動致公堂等組織籌餉辦報,呈現中山先生向美國華人社會爭取奧援的各種面向。第二節分五項論述發起興中會、同盟會及民國建立前後,孫氏爭取及期待美國朝野援助的表現,詳為解析中山先生借重的美國建國經驗及其面對進步主義風潮的各種感應,及提出的各種批評,孫氏除了景仰美國強勢有為的總統,一度打算仿效星條旗特色設計新國旗,並編寫《實業計畫》冀望歐美等強國能將資金、技術、人才投入中國市場,其中對美國的期待尤為顯著。第三節則以中山先生家族成員,先後赴美創業、求學、避難等事例,解析孫氏家族的美國經驗及其可能對中山先生產生的影響;其中孫科因在民國初年取得美國學位,復以父子之情為乃父多方奔走國事,無論在南方政府轄下三任廣州市長,或是對日抗戰初期銜國民政府之命赴俄爭取貸款與各項作戰物資,都有重要的表現,也顯現了中國革命進程每因本身需求,而對美、俄兩國勢力輪替倚重的客觀事實。

  第五章 論述中山先生爭取各國援助的實際成效,募集資金的方法及最後決定聯俄政策的成因。第一節分五項解析爭取美國、日本、德國等國支持革命的事例,及其階段性的意義,包括爭取外援的時機與對象、與日德兩國締結密約的傳聞、以革命債券及籌設革命公司的形式募集軍餉,及對各國回應革命所做的評價。第二節分三項探究中山先生爭取美國援助,所展現的原則與精神,包括他一直期待美國發揮人道正義精神援助中國革命,希望美國能給予南方政府資金、技術、人才等協助,進而擺脫北京干預、給予廣州政府實質的外交承認,雖至終毫無成效可言,但從未減損他對美國的主觀期待之殷切,及與中國必將復興的自信。第三節分三項評析中山先生無法取得美國朝野公平對待的因素,包括美國學界與政壇因短視近利而未能正確認識中國的革命目標及孫氏對美友好之情,廣州偏處南方無法取得外交的主動地位,及國民黨雖有忠誠的文膽與對外交涉的能手,但畢竟無法覓得力能有效影響西方世界,令歐美國家言聽計從的政策代言人,使廣州政府一直背負了無異於單憑武力割據的地方軍閥的印象。第四節分為兩項,先以法國貴族托克維爾於十九世紀中葉看好美、俄兩國的深邃觀察,對照美、俄於廿世紀內交互對中國命運的宰制干預,進而解析中山先生在謀求中國革命自救歷程中,思考如何借重美、俄兩種類型的革命建國經驗方面的擺盪和抉擇。第五節分三項評估聯俄容共政策對國民黨革命進展的實際助益,除解析中山先生為現實所迫的革命需求,轉向俄方求助的背景,並特別提出美國因內政方面過度的疑懼恐共,進而在外交上刻意推遲給予蘇聯正式承認的歷史條件,據以解釋在此種美蘇公開對峙的局面下,對中山先生一再爭取美國援助落空所形成的影響。
  第六章 綜合梳理中山先生對美國期待所呈現的理想色彩,及此種理想幻滅帶來的省思,期能總結其歷史定位與啟示,首先強調形成中山先生對美國認知的個人成長背景特色,包括勇於嘗試新鮮的事物,不受老舊觀念的束縛,及美國在廿世紀初逐步壯大過程中顯示的諸多問題,均成為孫氏構思革命建國的重要參數。第一節解析形成中山先生美國觀的成份是虛實互見的,這種虛實相倚的見解,不單是清末民初一般中國人對美觀察的共同特徵,也是跨文化不對等交流時必然產生的落差;而重要的是,美國在中山先生有生之年尚非獨步全球的強國,無論在各種建國的條件上,中山先生均認定中國具有超越美國的實力,而美國又是列強中最可能平等互助的國家,於是建構了孫氏一廂情願的對美情結。同時扼要提出本篇論文研究時面臨的限制及若干成果,並分析其後相關研究可以再做探討的建議。第二節分兩項探討中山先生的美國觀的特質,是在情感層面毫無保留的欲以美式富強做為中國復興的藍圖,在理智層面則一直進行著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對美交涉,希望能喚起美國朝野對中國革命的同情。第三節以兩項分析中山先生美國觀所呈現的困境,正是近代中國朝野人士辦理對美交涉時的共同難題,那就是極少有系統的進行客觀的、知彼的研究,長期觀察探索美式典範中獨有的建國模式與立國精神,另一困境則為中國長期處於內鬥分裂、民生凋敝的景況,不僅無法與國力蒸蒸日上的美國平等互惠,更落居期待美國介入調處的附從地位,及一再任由美方主控的和戰策略之中。第四節係以宏觀角度申論中山先生美國觀的歷史定位,第一項探究中山先生取精用宏、不為西學所囿的進程,反映了中國向西方取經終將擺脫學徒地位,自立自強;第二項則以中山先生對中華民族所懷抱的高度自信,在學習先進國家範型時,仍能堅持東方固有之王道理念,拒絕隨西方的霸權思想起舞,在廿世紀初傲然挺立,成為感召西方霸道文化的民族標記。第五節分兩項整體歸納中山先生美國觀的啟示,第一項以中山先生受挫於國際宣傳的事實,論述國家在內政外交各方面尋求建設發展時,均應配合堅實的國力與周密之謀略,始能與國際宣傳同步出擊,事半功倍;第二項綜合探討國家發展所應具的條件中,民眾的普遍自覺與一致對外、眾志成城的團結,才是必勝的保証,中山先生對這些原則和技術面的關注雖頗多見地及指示,但格於內外夾擊的形勢,其精神與意理仍無從逐一實踐。
  第七章 結論,根據前述六章的深入討論,提出全篇論文總結,強調中山先生美國觀值得吾人再三省思的意義。


(原出版日期:民國85年,於2015/11月轉至POD初版)

作者簡介

習賢德

目錄

謝辭-----I
論文提要-----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2
  第二節 研究方法-----5
  第三節 相關文獻分析-----8

第二章 孫中山先生美國觀形成的歷史背景-----15
  第一節 在華美國商人與傳教士的活動-----16
    第一項 充份享有最惠國待遇之商業競爭-----17
    第二項 深入城鄉廣設醫院學校的福音教化-----25
  第二節 赴美華工、留學生與駐美官員的處遇-----34
    第一項 豬仔華工的血淚控訴-----35
    第二項 「排華律」與「黃禍論」下的華人命運-----43
  第三節 美國以現實主義鞏固在華特殊地位-----59
    第一項 美國在民國成立前對中國需求的迎拒-----59
    第二項 美國在民國成立後對自身利益的護衛-----63
  第四節 美國「開放門戶」政策下的友華策略-----65
    第一項 「蒲安臣使團」的成就與意義-----65
    第二項 海約翰「門戶開放」政策的策略-----67
    第一項 「蒲安臣使團」的成就與意義-----65
    第二項 海約翰「門戶開放」政策的策略-----67
    第三項 退回庚子賠款的長遠政經效益-----71
  第五節 晚清中國官民對美國的認識-----75
    第一項 帆船越洋貿易史中的民間傳奇-----83
    第二項 清廷官員的游歷與駐美使節的觀察-----91
    第三項 清末中文報業與梁啟超的游美見聞-----113

第三章 孫中山先生與美國朝野交往的軌跡-----121
  第一節 中山先生領導「美式革命」的意義-----123
  第二節 與美國官方的交涉往還-----129
  第三節 來自美國民間的俠士情誼-----141
  第四節 美國新聞界的斷續採訪報導-----145
  第五節 美國朝野對中山先生的回應與評價-----152
    第一項 不足成事的平民交誼:未能攀附上流社會積極活動-----153
    第二項 與新聞界的低調溝通:在野地位難以形成傳媒焦點-----157
    第三項 官方極少給予肯定:無助美方既得利益致受冷落-----160

第四章 孫中山先生家族游美經驗及對美評論-----165
  第一節 中山先生與美國僑界的依存互動-----166
    第一項 對基督教的信仰與運用-----168
    第二項 加入「致公堂」深入僑社籌餉-----179
  第二節 中山先生對美國建國經驗的感應-----196
    第一項 美國進步主義風潮與擴張運動-----198
    第二項 對美國建國成效的相關評論-----218
    第三項 對美國總統、星條旗與自由鐘的崇敬-----240
    第四項 對美國新思潮的觀測與援用-----257
    第五項 以《實業計畫》汲取美國開發經驗-----275
  第三節 中山先生家屬赴美經驗及其影響-----279
    第一項 楊文納與孫眉赴檀開展事業的誘掖-----281
    第二項 宋慶齡的留美歷練與襄助革命-----287
    第三項 孫科在美檀的見識及參與革命建國-----298

第五章 孫中山先生爭取外援及對美觀感的轉折-----317
  第一節 中山先生尋求外援的經驗-----318
    第一項 爭取外援的時機與對象-----319
    第二項 歐美友人提供的協助-----321
    第三項 與日德兩國締結密約的意涵-----323
    第四項 「革命債券」與「革命公司」的成效-----335
    第五項 對各國回應革命需求的評價-----344
  第二節 中山先生爭取美國援助的基本策略-----351
    第一項 期待美國發揮人道正義精神-----351
    第二項 以誠信互惠爭取美國資金技術-----355
    第三項 博取美國朝野注意所表現的自信-----359
  第三節 爭取美國援助受挫的原因-----366
    第一項 美國欠缺有遠見的學者與政治家-----368
    第二項 廣州革命勢力長期屈居外交劣勢-----384
    第三項 國民黨在歐美世界欠缺有力代言人-----399
  第四節 美俄兩國在清末民初的角色-----418
    第一項 托克維爾的預言與歷史的走向-----418
    第二項 美式與俄式帝國主義的「中國夢」-----423
  第五節 「聯俄容共」爭議的再解析-----431
    第一項 倒向蘇聯、還是利用蘇聯?-----433
    第二項 國民黨是受害者、還是受益者?-----437
    第三項 美國遲延承認蘇聯等因素的可能影響-----448

第六章 孫中山先生美國觀的理念與省思-----457
  第一節 中山先生美國觀的實像與虛像-----464
    第一項 國際不對等交流下的產物-----467
    第二項 革命建國壓力衍生的情結-----475
  第二節 中山先生美國觀的特質-----486
    第一項 在情感層面:以美式典範預示中國富強之途-----489
    第二項 在理智層面: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對美交涉-----495
  第三節 中山先生美國觀呈現的困境-----498
    第一項 未能客觀研究美國獨特的建國模式與立國精神-----500
    第二項 依附於美國理想與現實輪替的和戰策略-----506
  第四節 中山先生美國觀的歷史定位-----511
    第一項 由崇拜轉向批判的取經歷程-----512
    第二項 以王道感召霸道的民族標記-----518
  第五節 中山先生美國觀的啟示-----529
    第一項 國際宣傳全恃國力與謀略為後盾-----530
    第二項 國家發展須以自覺與團結為磐礎-----534

第七章 結論-----543

附圖
  1. 民國前七年孫中山先生於新加坡指導張永福夫人繡製之「元始國旗」-----547
  2. 民國元年元月美國紐約《世界報》介紹總理所附「心在中國」插圖-----548
  3. 民國五年七月十七日孫中山先生演講美國地方自治與大幅說明海報-----549
  4. 南京中山陵近似美國獨立自由鐘之鳥瞰圖及設計者呂彥直-----550
  5. 美國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一八六九年五月十日東西合軌時金質紀念釘及聯合太平洋鐵路豪華臥舖班車促銷之廣告-----551
  6. 一八八一年五月諷刺華工與鐵路巨子聯手宰制西部各州利益之漫畫-----552
  7. 一八八一年十一月舊金山仿照紐約自由女神虛擬之華人巨型神像-----553
  8. 一八八一年五月美國以新條約限制華籍苦力進入美國的漫畫-----554
  9. 一八八六年三月鄭藻如公使請求賠償排華事件未獲美方理會之漫畫-----555
  10. 一八九六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共和黨為麥金萊、侯巴特推出的廣告-----556
  11. 一八九六年十月刊登於美國報刊的總統大選選票樣本-----557
  12. 一八九八年十月欲剪除華人髮辮等陋習之漫畫-----558
  13. 容閎在康涅狄克州為留美學童設立的補習學堂-----559
  14. 蒲安臣與隨同訪美的中國特使團在紐約進行外交拜會之圖畫-----560
  15. 陳蘭彬公使前往自宮晉見美國第十九任總統海斯之圖畫-----561
  16. 陳蘭彬公使出使美國途經舊金山受到中華會館隆重歡迎之圖畫-----562
  17. 《時務報》採用英文 The Chinese Progress 字義之封面-----563
  18. 美國報刊諷刺參議院反對威爾遜倡導國聯方案之「破壞婚禮」漫畫-----564
  19. 美國報刊諷刺參議院被鋼鐵、石油等托拉斯巨亨操控之漫晝-----565
  20. 美國報刊諷刺聯邦參議員改為直接民選費時近一世紀才告成之漫畫-----566
  21. 美國報刊基於對蘇俄革命疑懼心理所刊出的醜化布黨紅軍的漫畫-----567
  22. 美國至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十六日才承認蘇俄肇因於防杜共黨顛覆-----568

附表
  1. 孫中山先生七次赴美檀游歷紀要-----196
  2. 美國派駐中國歷任使節及任期表-----569
  3. 中國派駐美國歷任使節及任期表-----573
  4. 孫中山先生涉及美國之經歷言行簡表-----577

附錄
  1. 美國商務暨勞工部檔存一九零六年查証孫中山先生身分文件-----625
  2. 美國商務部一九零八年孫中山先生申請登記美國籍遭駁回文件-----627

參考資料
  * 中文部份-----633
    (甲)書籍-----633
    (乙)檔案、史料、文件-----650
    (丙)博、碩士論文-----663
    (丁)學術論文、專題論述及期刊報紙雜誌專文-----666
  * 英文部份-----691
    (A)Archives-----691
    (B)Books-----691
    (C)Dissertations-----700
    (D)Papers & Essays-----702
  * 日文部份-----703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